资源简介 6.3 亚洲的气候【学习目标】1.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2.了解亚洲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3.了解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以及亚洲高原山地气候的大致分布。【教学重难点】重点:1.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亚洲东部和南部典型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及亚洲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难点:1.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2.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典型的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今日的天气、所生活的地方的后的话题导入。思考我们生活的地方的气候有什么特点?新课讲授:【复杂多样的气候】亚洲的气候特点结合教材地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 亚洲有哪些气候类型?亚洲没有哪些气候类型?活动:找一找,说一说。亚洲共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寒带气候共9中气候类型。没有热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2.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11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总结:世界上一共有11种气候类型,亚洲就占有9种,所以亚洲气候的第一个特点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3. 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4.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距海遥远。总结:亚洲气候的第二个特点是:大陆性气候分布广。5.在亚洲东部和南部,有三种气候类型属于一类气候,那是什么气候?季风气候。总结:亚洲气候的第三个特点是:季风气候显著。汇总:亚洲气候的特点: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大陆性气候分布广③季风气候显著(二)影响气候的因素1.在气候类型图上找出吉隆坡和雅库茨克的位置,结合课本图6-3-2、6-3-3、6-3-4,讨论分析两地建筑差异与气候之间的关系。纬度因素2.据图分析:8月初,从哈尔滨出发,经乌兰巴托到达阿斯塔纳,结合图6-3-5到6-3-8,描述三地间自然景观的差异,讨论并分析这种自然差异的原因。海陆因素3.阅读课本P13的图6-3-10到6-3-12,分析讨论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同胞的服饰、房屋和使用的燃料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高原山地气候特征:高寒缺氧、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等。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因素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因素。(三)典型的季风气候结合教材地图和相关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读图分析季风气候的成因。(1)冬季风和夏季风风向有何不同?夏季风来自海洋还是陆地?冬季风呢?冬季风都为偏北风,分别为东北风或是西北风;夏季风都是偏南风,分别是东南风和西南风。夏季风来源于海洋,冬季风来源于陆地。(2)分析北京和孟买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有何异同?北京: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但相较于孟买,变化稍小。孟买:气温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大,相较于北京,变化大。(3)对比三种不同的季风气候,分析季风气候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季风气候的特点:降水季节变化大,且集中于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2. 阅读相关材料,思考:亚洲季风气候对农业有什么影响?有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害:降水季节不稳定,易发生旱涝灾害。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了亚洲的气候,分别总结了亚洲气候的特点,分析了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最后分析并总结了亚洲典型气候——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及带来的影响。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较为复杂,尤其是季风气候的环节。因此在本节课需要有条理、有重点进行本节课的课程。使学生能够分析亚洲气候的整体特征;能够分析影响亚洲气候的影响因素并分析亚洲典型气候——季风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及带来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