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民版家庭·社会·法治八下3.3筑牢人生防线 课件(26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川民版家庭·社会·法治八下3.3筑牢人生防线 课件(26张PPT)+教案+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筑牢人生防线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节筑牢人生防线 单元 三 学科 家庭.社会,法治 年级 八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不良行为的种类,明白不良行为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能力目标:能够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辨别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高法治意识,知法守法。
重点 远离不良诱惑
难点 能够抵制不良诱惑,提高辨别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你觉得什么样才是男子汉?生:自由发挥师:展示故事:16岁的小刚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就是要会吸烟、能喝酒、身边跟着几个“哥们儿”,只有这样,走在校内才能令其他同学羡慕,走在校外才没人敢欺负。他把与“哥们儿”进酒吧、住宾馆、蹦迪的“潇洒”当成了人生的追求。老师的关心与教育、家长的苦劝与责骂都没能感化这位“男子汉”。由于家庭满足不了小刚高消费的需要,他开始小偷小摸,多次到超市偷拿饮料、文具等物品,然后卖给同学。恶习养成后,他开始和他的“ 哥们儿”一起入室盗窃,最后因抢劫他人财物致人重伤,被公安机关抓获。(1)小刚是真正的“男子汉”吗?为什么?(2)小刚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过程,对你有何警示 生:回答问题师: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这不仅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筑牢人生防线。 回答问题 引入课题,同时探究什么是真正的男子汉
讲授新课 探究一:远离不良诱惑警惕不良行为(1)图中分别展示了哪些不良行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不良行为?(2)想一想:这些不良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总结:未成年人一旦染上不良行为,就像开启了潘多拉魔盒,极容易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深渊。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违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危害性,甚至会引发犯罪。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将收容教养措施改为专门矫治教育,把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对专门学校做出新的制度设计,明确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3、补充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想?总结: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未成年人应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远离可怕陷阱1、成绩优异的八年级学生刘某,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他经常通过电脑或手机查找学习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某发现了一个色情网站,暴露的贴图、低俗的评论、不堪入目的镜头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心,逐渐深陷其中。每天胡乱写完作业以后,他便偷偷流连各种色情网站,常常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浮现一些不堪的画面,从此无心学习,精神萎靡不振,成绩一落千丈。说一说:(1)从刘某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不良信息有哪些危害 (2)面对色情暴力等网络不良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办?总结:色情、暴力等网络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容易使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阻碍未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建构,影响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容易引发各种违法犯罪。青少年要提高信息分辨能力,增强自制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善用绿色上网软件,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文明上网;发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或网站时,及时关闭并举报,协助网络执法部门依法打击和查处传播网络不良信息的行为。2、邻居向刚满16岁的小韩介绍了一款“能挣钱”的游戏APP。投入“战局”后,小韩很快尝到了甜头,一天赚了几百元。“玩游戏还能赚钱。”小韩欣喜不已,渐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但赢了几次之后,小韩开始输钱。输完之后,他开始偷家里的现金,后又盯上了父母的存款。一个月内,他在游戏里输了8万多元,而小韩父母从事个体经营,全年收入也才8万多元。小韩偷钱的事情很快被父母发现。但出于对孩子的爱护,父母没有报案,只是卸载了游戏软件,并断绝了小韩的经济来源。然而,已经陷入赌博无法自拔的小韩,开始盗窃手机,出售手机后继续赌博。不久后,小韩被公安机关抓获。谈一谈:小韩的案例对你有何警示 总结:赌博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不仅助长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思想,不少人因嗜赌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还会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甚至图财害命等犯罪。未成年人如有赌博行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应当加强管教,屡教不改的,可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3、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20岁的小刘高中毕业后就跟着亲戚外出打工,由于经常酗酒,形成了酒精依赖。他听朋友说吸冰毒能戒酒而且提神醒脑,就尝试了一口,感到非常兴奋。可断断续续吸毒3个月后,小刘的大脑中枢神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害。他变得精神紊乱、敏感多疑,出现幻听幻觉,常常觉得有人监视他、加害他,曾经连续一个星期没睡觉,在马路上乱走乱跑。最严重时,他常出现全家被杀害的幻觉,痛苦万分,想拿刀冲出去报仇,但又不确定真假,于是用手捶打墙壁,拿刀割自己,让自己清醒。由于吸食冰毒成瘾,小刘的身体越来越差,几乎丧失正常的生活能力。说一说:(1)除了冰毒你还知道哪些毒品 (2)毒品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应如何远离毒品?补充视频:《毒品》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5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当前的新型毒品,善于伪装,防不胜防。一颗糖、一杯奶茶、一瓶饮料都可能是新型毒品的伪装,酒吧、KTV、网吧极易成为新型毒品泛滥的场所。新型毒品主要影响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一旦吸毒成瘾,会导致记忆力衰退、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下降以及多种疾病,还会导致家庭悲剧,诱发各种违法犯罪,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能解脱烦恼和痛苦等各种花言巧语。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友吸毒或贩毒,要劝阻远离并报告公安机关。5.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物品等,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类毒品。探究二:不可逾越的雷区违法必追究案例一:学生王某在上学途中,为了捉弄同学陈某,故意摇动有马蜂窝的树木,导致惊飞的马蜂将陈某的头部、脸部蜇伤,陈某昏倒在地,后被送医治疗8天。案例二:七年级学生周某, 与同学去影院的途中,看见定点执勤的消防车。出于对消防队出警速度及如何处置警情的好奇心,拨打了119电话,谎称影城失火。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出动9辆消防车载着60余名消防官兵呼啸而至。出于安全考虑,将进出城主干道上拉起了警戒线,造成交通拥堵。经查影院没有失火后,60余名官兵松了口气,并再次对商场逐层排查,确认无火情后返回。案例三:某中学14岁的男生楚某伙同郭某、雷某在男生寝室一楼楼梯间以语言威胁、殴打、搜身等手段,抢走李某现金114元、陈某现金14元。之后,三人来到一个网吧对正在上网的该校学生张某,采取木棒和语言威胁以及搜身等手段抢走其现金120元。(1)以上三个案例中,王某、周某、楚某及其同伙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各自应承担什么责任 (2)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违法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总结:生活中,有人常常以为自己只是犯个小错,却不知已经违法。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公民。勿心存侥幸看视频:(1)近年来,我国犯罪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因为未达刑事年龄,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总结: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既是矫正犯罪的需要,也是保护受害人正当诉求和利益的需要,可以让“未成年”不再成为刑罚领域的免责金牌。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摒弃侥幸心理,严格遵守法律,不越雷区。 看图片,明行为,小组讨论看视频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看视频思考问题 明白哪些是不良行为及其影响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补充毒品相关知识违法行为分类知道年龄不是犯错的理由
课堂小结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大错大恶往往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防微杜渐,勿以恶小而为之,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方式。 总结本堂课内容
板书 筑牢人生防线远离不良诱惑警惕不良行为远离可怕陷阱(不良信息、赌博、毒品)不可逾越的雷区违法必追究勿心存侥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6张PPT)
新知导入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误入歧途,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这不仅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未成年人加强自我防范,筑牢人生防线。
你觉得什么样才是男子汉?
16岁的小刚认为真正的男子汉就是要会吸烟、能喝酒、身边跟着几个“哥们儿”,只有这样,走在校内才能令其他同学羡慕,走在校外才没人敢欺负。他把与“哥们儿”进酒吧、住宾馆、蹦迪的潇洒”当成了人生的追求。老师的关心与教育、家长的苦劝与责骂都没能感化这位“男子汉”。由于家庭满足不了小刚高消费的需要,他开始小偷小摸,多次到超市偷拿饮料、文具等物品,然后卖给同学。恶习养成后,他开始和他的“ 哥们儿”一起入室盗窃,最后因抢劫他人财物致人重伤,被公安机关抓获。
(1)小刚是真正的“男子汉”吗?为什么?
(2)小刚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过程,对你有何警示
第三章
第三节 筑牢人生防线
新知讲解

远离不良诱惑
合作探究
01
警惕不良行为
(1)图中分别展示了哪些不良行为?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不良行为?
(2)想一想:这些不良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
抽烟
网吧
KTV
偷窃
比如:喝酒、赌博、旷课等
影响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影响亲子关系;如果严重的话,还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影响自己的人生。
未成年人一旦染上不良行为,就像开启了潘多拉魔盒,极容易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深渊。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违背社会公德,具有社会危害性,甚至会引发犯罪。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十三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此次修订,将收容教养措施改为专门矫治教育,把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对专门学校做出新的制度设计,明确国家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专门教育。
新知讲解
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想?
点击图片
播放视频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提前干预,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分级预防、干预和矫治。
未成年人应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02
远离可怕陷阱
成绩优异的八年级学生刘某,一直是老师和家长的骄傲。他经常通过电脑或手机查找学习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某发现了一个色情网站,暴露的贴图、低俗的评论、不堪入目的镜头让他无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心,逐渐深陷其中。每天胡乱写完作业以后,他便偷偷流连各种色情网站,常常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浮现一些不堪的画面,从此无心学习,精神萎靡不振,成绩一落千丈。
说一说:
(1)从刘某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不良信息有哪些危害
(2)面对色情暴力等网络不良信息,我们应该怎么办?
色情、暴力等网络不良信息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容易使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阻碍未成年人的人际关系建构,影响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还容易引发各种违法犯罪。
青少年要提高信息分辨能力,增强自制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善用绿色上网软件,养成健康的上网习惯,文明上网;发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或网站时,及时关闭并举报,协助网络执法部门依法打击和查处传播网络不良信息的行为。
12377是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设立的免费举报电话。举报中心以维护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维护网民权益、搭建公众参与网络治理的平台、建设文明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为工作目标,在打击网络谣言、保护公民个人隐私、净化网络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02
远离可怕陷阱
邻居向刚满16岁的小韩介绍了一款“能挣钱”的游戏APP。投入“战局”后,小韩很快尝到了甜头,一天赚了几百元。“玩游戏还能赚钱。”小韩欣喜不已,渐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但赢了几次之后,小韩开始输钱。输完之后,他开始偷家里的现金,后又盯上了父母的存款。一个月内,他在游戏里输了8万多元,而小韩父母从事个体经营,全年收入也才8万多元。
小韩偷钱的事情很快被父母发现。但出于对孩子的爱护,父母没有报案,只是卸载了游戏软件,并断绝了小韩的经济来源。然而,已经陷入赌博无法自拔的小韩,开始盗窃手机,出售手机后继续赌博。不久后,小韩被公安机关抓获。
谈一谈:小韩的案例对你有何警示
赌博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不仅助长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思想,不少人因嗜赌而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还会诱发盗窃、抢劫、诈骗、甚至图财害命等犯罪。
未成年人如有赌博行为,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学校应当加强管教,屡教不改的,可送专门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新知讲解
合作探究
02
远离可怕陷阱
你知道这些是什么吗?
新型
毒品
合作探究
02
远离可怕陷阱
20岁的小刘高中毕业后就跟着亲戚外出打工,由于经常酗酒,形成了酒精依赖。他听朋友说吸冰毒能戒酒而且提神醒脑,就尝试了一口,感到非常兴奋。可断断续续吸毒3个月后,小刘的大脑中枢神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害。他变得精神紊乱、敏感多疑,出现幻听幻觉,常常觉得有人监视他、加害他,曾经连续一个星期没睡觉,在马路上乱走乱跑。最严重时,他常出现全家被杀害的幻觉,痛苦万分,想拿刀冲出去报仇,但又不确定真假,于是用手捶打墙壁,拿刀割自己,让自己清醒。由于吸食冰毒成瘾,小刘的身体越来越差,几乎丧失正常的生活能力。
说一说:
(1)除了冰毒你还知道哪些毒品
(2)毒品的危害有哪些?我们应如何远离毒品?
合作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中所称的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5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当前的新型毒品,善于伪装,防不胜防。一颗糖、一杯奶茶、一瓶饮料都可能是新型毒品的伪装,酒吧、KTV、网吧极易成为新型毒品泛滥的场所。
新知讲解
伪装成果冻的新型毒品
新型毒品主要影响人的大脑和中枢神经。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一旦吸毒成瘾,会导致记忆力衰退、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下降以及多种疾病,还会导致家庭悲剧,诱发各种违法犯罪,扰乱社会治安,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新知讲解
营养严重不足
导致家庭悲剧
诱发各种违法犯罪
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能解脱烦恼和痛苦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友吸毒或贩毒,要劝阻远离并报告公安机关。
5.不随便接受陌生人的食物、物品等,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类毒品。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不可逾越的雷区
合作探究
01
违法必追究
3
2
1
学生王某在上学途中,为了捉弄同学陈某,故意摇动有马蜂窝的树木,导致惊飞的马蜂将陈某的头部、脸部蜇伤,陈某昏倒在地,后被送医治疗8天。
七年级学生周某, 与同学去影院的途中,看见定点执勤的消防车。出于对消防队出警速度及如何处置警情的好奇心,拨打了119电话,谎称影城失火。消防支队119指挥中心接到报警电话后,立即出动9辆消防车载着60余名消防官兵呼啸而至。出于安全考虑,将进出城主干道上拉起了警戒线,造成交通拥堵。经查影院没有失火后,60余名官兵松了口气,并再次对商场逐层排查,确认无火情后返回。
某中学14岁的男生楚某伙同郭某、雷某在男生寝室一楼楼梯间以语言威胁、殴打、搜身等手段,抢走李某现金114元、陈某现金14元。之后,三人来到一个网吧对正在上网的该校学生张某,采取木棒和语言威胁以及搜身等手段抢走其现金120元。
(1)以上三个案例中,王某、周某、楚某及其同伙的行为,分别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各自应承担什么责任
(2)生活中你还了解哪些违法行为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
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
合作探究
01
违法必追究
生活中,有人常常以为自己只是犯个小错,却不知已经违法。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公民。
合作探究
02
勿心存侥幸
(1)近年来,我国犯罪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因为未达刑事年龄,真的可以为所欲为吗?
合作探究
02
勿心存侥幸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下调最低刑事责任年龄,既是矫正犯罪的需要,也是保护受害人正当诉求和利益的需要,可以让“未成年”不再成为刑罚领域的免责金牌。青少年要增强法律意识,摒弃侥幸心理,严格遵守法律,不越雷区。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法》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大错大恶往往是由小错小恶逐步发展而来。
防微杜渐,
勿以恶小而为之,
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方式。
课堂总结
TIKTOK 到底是什么
1.将课前收集到的未成年人因受不良诱惑或不良行为影响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具体案例与同学进行交流。
2.结合本节所学内容,写一份以“远离不良行为,筑牢人生防线”为主题的倡议书。
行有所获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