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该不该引藏水入疆”教学设计授课教师 课题 问题探究 该不该引藏水入疆教学内容 □学科:地理 □年级:高二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章节:选择性必修二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教学方法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问题探究“该不该引藏水入疆”。教者采用“问题式教学”“情境教学、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引领结合的模式完成教学过程。本课构想藏水入疆可能路线为主题,引导学生课前准备布置任务收集更多相关资料,拓展思维延展讨论其他可能的影响,分别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等方面,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辩证评价本问题,通过综合分析和权衡讨论工程实施的合理性,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研讨权衡比较学生通过分析资源跨流域调配带来的影响,综合利弊开放讨论是否应该的问题。教学目标 1通过材料了解藏水入疆引水工程路线的位置,并明确沿线的地理环境特征 (区域认知); 2论证藏水入疆引水工程对新疆环境和发展的有利影响(地理实践力); 3分析总结藏水入疆引水工程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综合思维); 4理解藏水入疆引水工程存在的潜在问题(人地协调观); 5.结合具体案例,正确选择引水工程路线,并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客观评价引水工程对调出地、调入地和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 以藏水入江为例,构想藏水入疆可能路线,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区域的持续发展。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讨论该不该藏水入疆。在分析过程中促进学生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区域联系综合思维的养成。 重点难点 本课题按照课程标准要求,研究重点在于对引藏水入江的可行性和最终的利弊进行讨论,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能不能引藏水入江问题。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重点内容。 研究核心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论依据的正确性、分析的条理性等,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地理核心素养。设计思路 藏水入疆是一个有争议、有挑战的话题。自然资源调配工程的实施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经过充分论证,在中学阶段不需要引入更多分析,这里不是讨论要不要能不能,而是从该不该的角度进行分析。 导入创设情境从新疆缺水西藏有水入手提出“该不该引藏水入疆“的问题,依据教材资料藏水入疆引水路线构想示意图,课前布置任务,由学生拓展搜集相关资料资料,课堂辩论围绕调水工程的修建对新疆的环境和发展有什么好处?西藏水入新疆引水工程的潜在问题展开。辩论提出一系列问题如:西藏为什么水资源总量丰富? 为什么西藏水资源的需求量少? 从自然条件方面,如何考虑引水路线的选择?让学生观察地图(运用风云卫星地图、一起看地球北斗地图_实时高清卫星3D地图_最新天地图在线卫星地球_三维地球云平台) 实时观察。从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水系,生物冻土,生态环境等方面考虑具体引水路线的选择;从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方面考虑引水路线的选择?引水线路的施工过程中需要技术保证能不能修修建的成本多高、投资多大 对沿途生态环境影响如土地盐碱化?进而教师总结引领拓展综合分析提出一些问题:西藏引水引水口在哪里?引水口确定后,需不需要建设水库蓄水以提供足够的水源保证。引水路线的选择能不能保证河水自流,如果不能自流,我们需要怎么做?沿途地势地质状况如何?能不能保证一年四季引水输入?引水路线的修建还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课堂练习知识迁移部分提到了渤海水入疆。课后探究提到了藏水入疆引发国际问题,修建俄罗斯入疆输水管道、水库蓄水、时间季节、结冰期、诱发灾害等社会经济政治诸要素等等。分析新疆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并增加的原因。论证藏水入新疆沙漠能否变成绿洲。论证缓解新疆缺水问题的其他可能路线。.分析建设中俄输水管道的利弊。除跨流域调水,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缓解新疆缺水的办法等等。 基本思路如图: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布置任务】 1.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立论依据。 2.建议:分正方反方两个小组查找资料,学术文章、图片、视频、新闻报道等等,了解藏水入疆调入区的、调出区、引水路线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可以从气候、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生物多样性、冻土、生态环境(盐碱化)等自然地理特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人口城市、产业发展、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成本投资(自流)、水库蓄水、时间季节、结冰期、诱发灾害等社会经济政治诸要素的的角度分析利弊。 【1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展示新疆降水气温和地形图、中国年降水量、干燥度、湿度、干湿分区分布图、中国沙尘暴灾害、土地类型、不同尺度下新疆人口密度分布图、中国常驻人口密度和城市群区域人口分布图,思考新疆缺水的表现和自然人文原因?(播放视频)看真实情境并回答。西北的生态问题,是我国最大的生态问题。西北干旱缺水的生态环境,导致我国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严重制约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只有彻底解决西北国土的水资源问题,才能有力保障我国的发展空间。那么水在哪儿?(播放视频)西藏为什么有充足的调水量呢,从自然和人文的角度分析?西藏多冰川覆盖冰川融化发育众多河流,藏南地区位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地形雨丰富。西藏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根据中国水资源评价的介绍,西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132亿立方米,地表有雅鲁藏布江、金沙江、澜沧等众多河流,年均径流量为4482亿立方米。除此之外,还有地下水资源约1107亿立方米,冰川水资源约332亿立方米。西藏地区海拔高、地广人稀、三次产业均较为落后,西藏水资源的需求量少。 【2 提出问题 资料展示】(播放视频)多年来,很多人憧憬从西藏向新疆引水,甚至有人构想了藏水入疆的引水路线。如果引藏水入疆,需要从西南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等河段取水、输水到新疆(图4.40藏水入疆引水路线构想示意)。图示路线是构想的一条引水路线。那么该不该按此路线调水入疆呢?(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该不该引藏水入疆,视频介绍路线。展示教师课前布置的搜集资料的情况。 【3课堂辩论 立论思辨】 辩论赛 论题 《该不该引藏水入疆?》 立论 正方-该引藏水入疆 反方-不该引藏水入疆 驳立论 正方二辩驳反方立论 反方二辩驳正方立论 质辩 自由辩论 总结陈词 【4教师小结 权衡分析】 资料1 构想引水路线 读图4.40藏水入疆引水路线构想示意、中国水系图及中国行政区图问 分析1: 该条调水路线联通哪些主要河流?经过哪些主要地貌单元及省级行政区 播放视频回答 分析2: 调水工程的修建,对新疆的环境和发展有什么好处?播放视频回答。 分析3:可以选择最短的穿越青藏高原的路线吗 资料2 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潜在问题 藏水入疆引水工程可能会存在一些潜在问题,下面列出的是专家的部分质疑和担忧,有何依据?此外藏水入疆还能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过渡带有多条断裂带,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大型水利工程会诱发地质灾害。 沿线穿越我国生态脆弱区 和重点保护区,流经多个流域,跨越多个自然景观带,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 新疆蒸发能力强、降水量少,一且排水不畅,很容易出现土地盐渍化问题。 沿线穿越我国生态脆弱区 和重点保护区,流经多个流域,跨越多个自然景观带,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新疆蒸发能力强、降水量少,一且排水不畅,很容易出现土地盐渍化问题。 *红旗河距离超长,地形原因大量河流与山脉需要修大量隧道、隧道孔径大长度长、流水模式抽水耗电,自流准确勘探难度大、建设耗时时间长、成本巨大。我国的两大超级工程三峡大坝、南水北调工程投资和红旗河工程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引水工程沿线经过多条断裂带,属于地质灾害多发区,大型水利工程会诱发地质灾害。不仅在施工时要考虑抗震性,施工可能会引起的地质改变也不容忽视。 *整个工程要穿越数十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引水工程沿线及新疆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新疆蒸发能力强,降水量少,一旦排水不畅,很容易出现土地盐渍化问题。如何保证自然环境不会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不会发生改变,也是不容忽视的。 *调出区水量有限,引水工程会导致调出区河流径流量减少,水量如遇蒸发难以保证。 *国际问题---雅鲁藏布江是国际河流,在我国临近的印度和孟加拉国也都非常依赖于雅鲁藏布江。从雅鲁藏布江大规模的调水,可能会导致下游的国家缺水,因此印度曾表示对于这一工程持反对态度. 播放视频 最后提问:假设藏水入疆引水工程的技术问题和资金问题都能解决,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讨论该不该藏水入疆?正反两个方面回答。 支持藏水入疆工程建设 藏水入疆扩大绿洲、牧场面积,促进农业发展,为新疆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用水,改善新疆的投资环境,为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缓解地区间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等等。 反对藏水入疆工程建设 该路段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断层发育,开挖隧道,维修、养护困难;对调入区及沿途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且修复困难;水源输出地涉及多条国际河流,协调难度大等等。 【6全课总结 目标达成】 通过材料了解藏水入疆引水工程路线的位置,并明确沿线的地理环境特征(区域认知);论证藏水入疆引水工程对新疆环境和发展的有利影响(地理实践力);分析总结藏水入疆引水工程修建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综合思维);理解藏水入疆引水工程存在的潜在问题(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案例,正确选择引水工程路线,并能从利、弊两个方面客观评价引水工程对调出地、调入地和沿线地区产生的影响(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研究重点在于对引藏水入江的可行性和最终的利弊进行讨论,不在于最终的结果能不能引藏水入江问题。研究核心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对区域经济、社会及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理论依据的正确性、分析的条理性等,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地理核心素养。 【7考点链接 学以致用】见课时作业设计 【8课后拓展 迁移实践】 1.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藏水入疆引水路线构想示意图及查阅资料,分析新疆对水资源的需求较大并增加的原因。论证藏水入新疆沙漠能否变成绿洲。2.论证缓解新疆缺水问题的其他可能路线。3.分析建设中俄输水管道的利弊。除跨流域调水,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缓解新疆缺水的办法。课程亮点 1.“情境教学”、“生活实践应用”符合新高考考察特点,与实际生活结合,学习有用地理,学以致用,及时反馈。 2.“问题式教学”递进式问题链条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3.“自主探究”学习方式,提升学生综合思维,培养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4. 运用网络平台实时观测,提升学生判读地图能力,突出学科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