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 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本节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2.2结合实例,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区域关联的角度,比较不同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课标要求以“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的观念”作为地理素养培育的核心目标,在特定的区域中,结合图文资料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区域要素和区域的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的关联性。并围绕具体区域,比较两个区域发展的异同,说明因地制宜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包括“区域整体性”、“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两个标题。第一个标题“区域整体性”,关注的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教材从区域的要素组成入手,结合区域自然要素之间、区域人文要素之间,以及区域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分析区域的整体性特点。由此,学生既能了解区域的特点,提高区域认知素养,又能理解区域整体性形成的机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第二个标题“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重点在从区域的差异性入手。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并且是分析区域关联发生的表现形式。教材在这里呼应第一个标题分析的区域要素,把区域关联与区域要素的流动建立直接的联系,再分析区域要素流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由此,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认识区域及区域发展的方法,同时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原理性较强,是区域学习的基础和重要观念。对于区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之前的学习中已有一定的基础。例如,选必1中的“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节,已系统阐述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必修第一册和必修第二册也曾涉及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选必1中对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也有过解释,但这里侧重从人文要素说明区域之间的差异。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要素组成。
2.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3.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
【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差异性与区域关联”。难点是“结合实例,理解区域的整体性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学习过程 设计意图
导入 呈现视频:浙江省青田县农业的“稻鱼共生” 视频中大家看到的是浙江省青田县的稻田养鱼景观。2005年,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这里的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各要素之间是怎样关联的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通过视频,激发学生兴趣,进入本节内容。
区域整体性——区域要素构成 给出韩国河回村的图文材料,思考: 1.图中可以看到哪些区域要素 2.河回村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与哪些区域要素有关。 依托情境,理解构成区域的要素。
过渡承转 思考:这些区域地理各要素有什么关系?区域的整体性怎么形成?
区域整体性——区域整体性表现形式 思考:说出以下图片中反映出来的区域内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图片中反映了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区域内各类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使得区域具有整体性,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 从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出发,举例要素间的相互作用。
区域整体性 案例探究一:浙江青田县的稻鱼共生系统 案例探究一: 材料:青田县地处浙江省东南部,地形以中低山丘陵为主。全县总人口48.7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3.9%。耕地面积17万亩,其中水田14.6万亩。青田县传统农业技术—“稻田养鱼”技术,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青田县“稻田养鱼”最早的起源是农民利用溪水灌溉稻田,随溪水流入的小鱼在稻田中自然生长,经过长期培育,最终形成了天然的稻鱼共生系统。田鱼是以田间昆虫、杂草为食,通过“稻鱼共生”长成的。 “稻鱼共生”系统体现了区域整体性的理念,说明其具体表现。 说明该地区普遍采用“稻鱼共生”生产方式的自然原因。 依托“稻鱼共生”这张名片,你认为青田县该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进一步的发展? 学生交流总结: 依托情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加深区域整体性的理解。 同学们相互交流,归纳总结整理思路。
区域整体性 案例探究二:阿曼的世界文化遗产——法拉吉 案例探究二: 1.当地人为什么要建造法拉吉 2.当地人是怎样利用和分配水资源的 3.法拉吉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和作用 学生交流总结: 依托情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加深区域整体性的理解。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区域内部具有一定的共性或相关性,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则存在差异性。如我国南、北方地区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都存在差异。 思考: 为什么四川外出务工人员会选择广东省和江浙一带?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有何关系? 区域关联会产生什么影响? 交流总结: 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 区域间流动的要素种类、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 案例探究三:稻鱼共生系统面临的挑战 案例探究三: 材料: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稻鱼共生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虽然稻田养鱼能够节省劳动力,但是稻田养鱼劳动力不能脱身,人力投入相对较大,因此效益比较低,这是稻田养鱼面临的最大挑战。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和工业效益差距的加大,农村劳动力特别是年轻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必然趋势。务农人员锐减,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面临困难。 近年来,古老的稻田养鱼方式正在发生着转变:一些农户用水泥浇筑田埂防止漏水,通过施用化肥、农药和投放精饲料等措施提高水稻、田鱼产量,农民收入增加。 青田县与外界的哪些联系能够促进稻鱼共生系统的传承? 说明产生上述转变社会经济条件,并说明该转变对当地产生的影响。 学生交流总结: 依托情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加深区域关联性的理解。
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用整理总结本节的思路和主要内容,之后交流分享。 学生整理思路、建构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