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教案

资源简介

湘教版(2019)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
复习课 教案
【学习目标】
1 .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2 .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3 . 人文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4 . 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5 .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6 . 国际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7 . 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8 . 世界各阶段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分析。
9 .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0 . 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重点关注】
1.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3.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4.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5.国际人口迁移。 6.中国当代人口迁移。
7.世界各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8.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9.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知识清单】
一、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分布区 原因
区域性 人口密集区 与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欧洲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北美 (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稀疏区 洲、 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 河、 河流域的湿热地带;南极洲大陆区
地带性 纬度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 纬度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海陆分布 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分布 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1 . 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因素 影响 原因
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气候温和湿润,适宜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
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形地区,山区人口稀少 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不大,交通便利,对经济发展有利,适宜人类的生存繁衍;山地、高原地区海拔较高,地形复杂,气候寒冷,土壤贫瘠,交通不便
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越是干旱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 人口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分布
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分布 不同的地区自然肥力和耕作性能不同,开发利用程度不同
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人口集聚
人文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影响因素 人口分布 原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以农业经济为主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条件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分 布多 交通对一地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人口大规模 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和历史等
改变人口分布状况 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
三、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分布 。
2.界线: — 线。
3.我国人口分布极不平衡的表现:
东西差距 东部地区人口 ,西部地区人口
自然差距 、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 的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经济交通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 ,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地区交通人口
民族方面 汉族居民集中的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人口少
4.我国人口分布不均的原因:
①界线东南部地势相对低平,平原广阔,土地肥沃,面临海洋,降水丰沛,是重要的
区,这里开发历史悠久,交通便利,城镇多,人口密集。
②界线西北部深处内陆,多山地,高原,耕地较少,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或高寒气候,降水稀少,大多以 为主,交通不便,城镇少,人口稀疏。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1 . 自然环境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及人口迁移举例
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影响人口迁移,如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37°N以南)迁移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的迁移,如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其分布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如早期的逐水草而居
随其早期开发利用而引起人口迁移和流动,如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2 . 社会、经济、文化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举例
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更高的生活水平;宏观经济布局的改变如:“孔雀东南飞”体现了人口向东南沿海地区的集中迁移
其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间的距离,减小了人口迁移的障碍,促进了人口迁移,如近几个世纪以来人口迁移高潮
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生活期望及认识认识外部世界的态度,促进了人口迁移,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接受了大批来自其他国家的科技人才和著名学者
婚姻是影响青年人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口的迁移起重要作用,如夫妻因解决两地分居而进行的迁移
五、国际人口迁移及其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流向和原因:
时间 特点 流向 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 大陆“→ 大陆”,已开发区→未开发国家 欧洲→美洲,非洲→美洲,中国、日本、印度等国→ 、美洲 地理大发现与新航路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展中国家→ 国家,定居移民(减少)转向外籍工人(增多) 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 、西欧等的发达国家及石油产区西亚 各国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供求
六 . 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 :
时期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
古代 ①深受统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缚;②农业经济脆弱;③战争频繁;④自然灾害多 迁移 迁往自然条件好的地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 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有 、有组织地迁移 从东部向中部,从东部、中部向西北、东北和西南迁移
20 世纪 80以来 ①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②农村中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③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 迁移流量增大: 迁移的比例上升:流向发生明显的变化 从中部、西南、西北向东部迁移;一部分人口向发达国家迁移
世界各阶段人口增长特点及原因分析:
阶段 古代 近代 现代
人口增长 特点 十分 速度 迅速
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御灾、抗病能力人口很差 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 科技进步,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国际大环境相对稳定
粮食缺乏和战争等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
死亡率很高 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
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表现 原因 影响
矿产资源枯竭 和不合理利用 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森林资源破坏
草场破坏
土地荒漠化 大面积
大气、水环境恶化
九、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因素 相关性 影响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 正相关 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越好,人口合理容量越大;自然环境和资源的状况越差,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正相关 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科技水平越低,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 正相关 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则越小
消费需求 负相关 消费需求越大,人口合理容量越小;消费需求越小,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地域的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域的开放程度越大,人口合理容量越大,反之越小。
【课上检测】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2.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
A.老龄人口增加 B.人口数量增加 C.人才外流严重 D.用工成本上升
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万人/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迁出国 中国 墨西哥 印度 印度尼西亚 菲律宾
数量 30.3 26.7 22.2 18.0 14.4
迁入国 美国 德国 加拿大 英国 澳大利亚
数量 110.0 21.1 17.3 13.6 8.3
3.表中反映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A.从北半球向南半球 B.从人口密集区向人口稀疏区
C.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 D.从气候寒冷国家向气候温暖国家
4.表中迁入国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自然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的迁移是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有意识行为。图a为人口迁移的拉力和推力示意图,“+”表示拉力因素,“-”表示推力因素,“0”表示无关因素。图b示意201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入和迁出情况。读图并完成下列小题。
5.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推力因素的是( )
A.全年气候温和 B.文化教育发达 C.老龄化 D.雾霾严重
6.图b中①②是我国的两个省级行政区,下列对应两省区人口迁移的推拉因素正确的是( )
A.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土壤肥力低
B.①—水源充足 ②—文化教育欠发达
C.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经济差距较大
D.①—水源充足 ②—经济差距较大
7.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 B.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C.加快中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D.加快北方地区的农业发展
所谓“木桶效应”是指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读“木桶效应图”,完成下列小题。
8.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取决于( )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水资源
9.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②发展新能源
③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④提高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合理人口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区别是( )
A. 合理人口容量不考虑人们的生活水平
B. 环境承载力考虑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C. 合理人口容量是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估算的人口数
D. 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承载力
【知识清单答案】
东亚、南亚、西部、东部、北美洲、亚洲、亚马孙河、刚果河、中低、沿海、平原
1.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
2.经济、交通运输、社会文化、科技进步
三、1.不均2.黑河—腾冲3.多、少、沿海、内陆干旱、多、少、多、少
4.①耕作②牧业
四、1 . 气候、土壤、水源、矿产资源 2.经济发展、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家庭婚姻
五、旧、新、东南亚、发达、北美
六、大批、计划、自发性
七、缓慢、加快、增长
八、过度开发、乱砍滥伐、过度放牧、开垦草原、工业生产
九、正、正、正、负、正
【课上检测答案】
1.C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率的理解和读图能力。读图可知,1960-2015年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正值,劳动人口数量一直增加,至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劳动人口数量不再增加,达到最高值。2015年后,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劳动人口数量逐渐减少。所以C正确。
2.D本题考查劳动力减少带来的影响。从图中可知,未来10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负值,劳动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劳动力供给可能会跟不上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导致用工成本上升,D项符合题意。从图示信息中,只能得出未来10年劳动人口的数量变化,得不出老龄人口增加、人口增加的结论,因此A、B项不符合题意。劳动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劳动力供给不足,可能会使人才外流减少,因此选项C不符合题意。
3.C 本题考查国际人口迁移特征。表中迁出国都是发展中国家,而迁入国都是发达国家,反映出世界人口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C正确。
4.B 本题考查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发达国家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工资水平高,因此影响人口迁入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B正确。
5.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拉力是吸引人来的因素,如全年气候温和、文化教育发达、社会福利保障高等;推力是使人离开不愿意在此停留的因素,如农业危机、环境恶化、生存条件差等,故D正确,A、B错误;老龄化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C错误。
6.C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由图可知,①为新疆,深居内陆,降水少,水资源短缺,但矿产资源丰富,B、D错误。②为四川,四川盆地土壤肥沃,但与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差距较大,A错误,C正确。
7.B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目前我国人口主要由欠发达地区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为沿海地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加速了其发展,但也给沿海发达地区环境带来压力,A错误,B正确;劳动力迁出,人才流失,不利于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和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C、D错误。
8.A根据“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所以该地的环境容量取决木桶中最短的森林资源,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9.A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资源、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教育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高低等。通过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发展新能源都可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控制人口死亡率和提高消费水平会导致资源消费增多,环境人口容量减小。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所以本题A选项正确。
10.D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因此A错误;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没有考虑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故B错误;人口合理容量是从社会、经济和资源等因素股散的人口人口规模,故C不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一般环境承载力大于人口合理容量,D正确;故选D。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