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教学设计本节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阐述课程标准: 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 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第二是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的 一个圈层,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即软流层之上的固体岩石部分。本条标准有 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的要求,显性要求是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结构的特点,隐性要求 是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在宏观了解地球圈层结构的基础上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即在空间范围上把自然环境放在地球圈层结构中认识。但是对于各圈层不要求展 开深入了解,而应抓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学生已具备地震、地壳、外部圈层等感性知识,具备一定读图、绘图能力 和资料分析能力。但由于本节内容的宏观性,学生接触不多,而且还涉及其他学 科知识,教师宜采用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比喻方式,提供相关图文资料, 设置必要的问题,把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启发讲授相结合,引导学生用图表形式 把复杂关系条理化。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1.课标原文: 运用示意图, 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2017 年版)2.课标解读: 本条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 构,进而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对 于各圈层,学生应当抓住其主要特 点及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内容, 学生应当能够运用示意图或者自 行绘制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 构。 一、综合思维1.通过分析地震波波速变化认识地球的内部圈 层结构,能够说出各圈层特点。2.通过将自然环境放在各圈层中分析,了解外 部圈层的特点、位置关系以及意义,架构地球圈层 结构的基本框架。二、区域认知在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岩 石圈和软流圈,说出各圈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 三、地理实践力1. 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特点,绘制出示意图, 并 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2.结合地震波基本特点,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基 本逃生手段和自救方法。四、人地协调观通过认识地球的圈层结构系统,培养爱护地球 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和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重点:1.两种地震波的主要特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 成的关系。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各层主要特点。3.地球外部圈层的特征、位置关系以及意义。难点:1.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与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的关系。 2.学生自主绘制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一、课程导入古人云: 天有万丈高,地有十八层。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人类已经实现了 飞天的梦想,证实了宇宙的广阔性。但是我们脚下的地球真的有十八层吗? 该如 何认识地球的内部情况?【探究活动】“盒子里面是什么? ”请同学们采用不同的方法猜测里面装的是什 么。思考: 如果请你研究地球内部的信息,这个实验对你有什么启发? 科学家是通过 什么方法知道地球内部信息的?【学生活动】 尝试运用生活常识解决问题,并由此启发探究地球内部的方法。【设计意图】 寻找学生熟悉事物,提高学生参与感。发散思维,对比不同事物, 引发思考,激发地理学习兴趣。二、新课讲解(一)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教师活动】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波的分类和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 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归纳。【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从而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学生活动】 播放地震发生时视频,直观的了解地震发生时地震波的情况。【探究活动】 2010 年 4 月 14 日,海地首都太子港附近发生了 7.3 级大地震,在 太子港城中教室里的同学和附近海洋中行船上的人震动感觉是否一样? 为什 么?【设计意图】结合地震波基本特点,掌握地震发生时的基本逃生手段和自救方法。(二)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教师活动】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变化特征,划分不同圈层,并描述地壳、地幔、地 核的深度、物质组成、物质状态与典型特征等相关内容。并强调在地球内部的圈 层结构示意图上正确标记岩石圈和软流圈,说出各圈层的主要范围与特征。【学生活动】 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作图要求:1.标出两个不连续面、三大圈层的相对位置和名称。2.结合地幔和地核的厚度,将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 3.标示出软流层和岩石圈在内部圈层中的相对范围。【展示探究成果】 学生展示,教师予以点评。【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绘图能力,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特点,绘制 出示意图,并分析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三) 地球的外部圈层 【教师活动】1. 外部圈层之间有没有明显的界限?2. 地球的外部圈层在地理环境中扮演什么角色? 发挥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 设问式导入,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活动】结合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展示地球外部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和岩石圈讲解 其范围、典型特征、内部组成等相关知识,并说出每个圈层所扮演的角色? 发挥 的作用? 引导学生说出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他们共同构成了自然环境。【学生活动】以上两幅图为自然景观图,图中体现出哪些地球圈层? 你能找出代表它们的主要 地物吗? 该景观的形成体现了地球各圈层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教师活动】播放人作为生物圈的一部分,在自然中扮演什么角色,启发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地 球的观念。【设计意图】 加强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综合观念和保护自然的观点。【教师小结】 运用地球圈层结构地球仪做小结。并引导学生建构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堂练习】右图为“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 分”图,读图回答 1-2 题。 1. 图中表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 组成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的岩石的矿物直接来源于( )A.① B.② C.③读“地球圈层构成示意图”,完成 3-4 题。 3. 图中所示的圈层①、②、③分别是(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4.关于图中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 ②圈层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 ③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圈层D. 大气圈是内外圈层中厚度最大的圈层D.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