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复习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区域发展战略 复习教案

资源简介

《区域发展战略》单元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2.6结合实例,说明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2.8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运输方式和交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一 课时教学过程(结合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或任务设计)
时长 活动/任务名称 活动/任务设计
20分钟 知识梳理 第一节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一、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交通运输含义指利用各种运输工具,使旅客、货物沿着特定路线实现空间位移的过程交通运输作用连接生产与消费、城市与乡村、各地区和各部门的重要纽带交通运输方式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合理交通运输布局的意义不仅会提高运量,还会降低运输成本,缩短交通时间,增强原材料、 产品和人口的流动性
二、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 (1)古代水运地位突出,城市多沿河流发展。典例我国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北京等西方城市:巴黎、伦敦、维也纳、布达佩斯等) (2)由于政治、经济和军事的需要,古代也重视道路的建设,如古丝绸之路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等。 (3)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会对沿线城市产生很大影响。 ①扬州、济宁、聊城等城市因运河而兴起;运河淤塞后发展受阻。 ②铁路运输越来越重要,铁路沿线城市便迅速发展壮大。 2.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可达性,更强化了区位优势,促进各种生产力要素的流动和集聚,进而可形成经济带。 (2)经济带: ①含义:以交通干线为主轴,以途经的大中城市为依托,以发达的产业为主体的带状经济区域。 ②类型:沿海型、沿河型、沿路型、复合型等。 第二节 我国区域发展战略 一、区域发展战略 1.含义:指对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整体谋划。 2.特点:战略性、长期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 3.制定原则: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补短,生态环境优先,谋求共同富裕。 二、我国宏观发展格局 1.基本国情:人口数量多、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 2.区域发展战略历程 历程内容改革开放前坚持区域均衡发展战略,以优惠政策和大量投资加快内地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改革开放后实行非均衡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沿海工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大力发展外向型产业,促进东部沿海地区的快速发展新时期强调区域协调发展,以国家级经济带为骨架,以区域中心增长极为节点,以县域发展为基础, 形成覆盖全国的区域发展新战略
三、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1.长江经济带范围: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市。 2.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原因 (1)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长江经济带是我国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长江经济带是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1.京津冀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环境恶化、城市发展失衡、区域与城乡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2.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点: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控制北京人口规模。 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具体要求:以生态型都市圈建设为载体,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以资源要素空间统筹规划利用为主线,以构建长效体制机制为抓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构,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扩大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 4.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具有全国意义的创新增长引擎和生态修复示范区。 第三节 海洋权益与我国海洋发展战略 一、海洋权益 含义国家在海洋中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统称内容在领海的主权,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的主权权利 和管辖权,在别国领海以外的自由航行、飞越权以及在别国 领海的无害通过权等维护海洋权益的依据国际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国内法、国家实践 和历史证据等
二、我国新时期海洋发展战略 1.海洋强国: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2.建设海洋强国的原因 (1)我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 (2)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进行维护和拓展。 三、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布局 战略布局具体内容坚持陆海统筹发展要统筹陆海资源配置、规划布局、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 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推动海洋经济发展①优化海洋空间开发格局;②提升海洋传统产业, 优化发展新兴海洋产业;③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创新海洋科技奉行科技先行战略,大力发展海洋高新技术, 努力突破制约海洋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技术瓶颈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树立敬畏海洋、保护海洋的理念,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放在突出位置,把各种开发活动限制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 范围之内,保护好海域、海岛、海岸线生态环境, 保护好海洋生物多样性。特别重要的是控制陆源污染 对海洋环境的损害维护海洋权益妥善解决我国面临的海洋纠纷,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保障海洋及其资源开发的环境安全, 进而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宏伟目标全面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倡导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蓝色伙伴关系”, 通过双边及多边合作,与国际社会共同保护海洋健康和 可持续发展,不断完善世界海洋规则制定,构建和平、 公平的海洋秩序
10分钟 问题探究 (2019山西3月适应性测试,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巴拿马科隆自由贸易区(位置见下图)是西半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世界货物集散中心。目前中国是该自贸区最大的商品供应国。巴拿马两面临海,海岸密布生态价值很高的红树林。2017年6月,中国企业投资并承建的科隆玛格丽特岛最大现代化集装箱深水港(简称玛岛港项目)扩建工程开工。在玛岛港项目建设中,从20海里外的大西洋深海采沙吹填造陆。其设计、规划、建设、使用设备以及后期经营管理均由中方企业提供。玛岛港项目建成后,将依托已拓建完成的巴拿马运河(集装箱船的运力是过去的两倍多)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建设的一个重要支点。 (1)说明巴拿马运河扩建改造,给玛岛建设现代化深水港口带来的机遇。(6分) (2)说出港口扩建过程中从20海里外的大西洋深海采沙的利弊。(4分) (3)简述玛岛港项目对科隆自贸区进一步发展的社会经济意义。(6分) (4)分析玛岛港项目对提升中国商品在美洲市场竞争力的作用。(6分) 答案  (1)过往深水港口的大型集装箱货船增多,(2分)货物贸易量增加,(2分)要求提高港口的工作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等。(2分) (2)利:保护沿海海岸及红树林生态系统。(2分) 弊:运输距离远,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 (3)该项目能为自贸区的大宗商品贸易提供中转、集散服务(活动基地);提升贸易运输效率,促进更多跨境贸易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加强中国与自贸区之间的贸易合作;为自贸区的发展注入活力,创造更多的社会就业岗位;等。(每点2分,任答三点得6分) (4)中国是科隆自贸区最大的商品供应国;(2分)玛岛港项目为现代化集装箱深水港口,可增加中国商品的运输量,降低运输成本,(2分)从而降低产品的销售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等。(2分)
10分钟 典例示范 【补偿训练】  2018年11月15日,由法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一条高铁在摩洛哥落成。该高铁线路将摩洛哥两大经济中心丹吉尔与卡萨布兰卡之间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4小时45分钟缩减到2小时10分。下图为摩洛哥高铁线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1.(2019安徽安庆4月联考,3)摩洛哥的现有铁路(  ) A.均与海岸线平行 B.主要连接沿海与内陆 C.呈网格状分布 D.沿海地区通达度较高 答案 D  2.(2019安徽安庆4月联考,4)摩洛哥规划高铁通车后,可以(  ) A.提高该国运输效率 B.扩大国际服务范围 C.缩小沿海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差距 D.带动该国农矿产品出口 答案 A  3.(2019安徽安庆4月联考,5)摩洛哥修建第一条高铁的主要优势是(  ) A.资金充裕 B.政策支持 C.基础设施完善 D.技术先进 答案 B    地处南部非洲西海岸的沃尔维斯湾港是纳米比亚唯一的深水良港,港口区域为特殊的硅藻地质,地层孔隙率大、密度低。2019年8月2日,由我国公司承建的港口新集装箱工程顺利完工,使沃尔维斯湾港从一个渔港转变为国际市场的物流枢纽,然而这一地标性工程的建设过程并不轻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4.(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10月联考,8)沃尔维斯湾港新集装箱工程建设过程并不轻松,主要是因为(  ) A.气候条件恶劣 B.土壤承重能力差 C.火山地震频发 D.风俗习惯差异大 答案 B  5.(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10月联考,9)沃尔维斯湾港成为国际市场的物流枢纽的优势条件是(  ) A.建设标准高 B.国内局势稳定 C.经济腹地 D.地理位置优越 答案 D  6.(2020届河南九师联盟10月联考,10)沃尔维斯湾港新集装箱工程的竣工有利于纳米比亚(  ) A.加强与内陆的联系 B.发展金融服务业 C.改善日常出行条件 D.提升其国际地位 答案 D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