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课时教学设计课程标准 2.10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教学重难点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危害一 课时教学过程(结合学习目标的学习活动或任务设计)时长 活动/任务名称 活动/任务设计20分钟 知识梳理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环境问题:指由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2.类型——按性质分类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酸雨、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等生态破坏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资源短缺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二、主要环境问题 1.资源短缺 2.生态破坏 3.环境污染 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大气污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及可吸入颗粒物等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 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 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水污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畜禽粪便等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 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机物、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 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海洋污染石油污染,来自陆地的生活、生产废弃物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 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时期人地关系采集—狩猎社会原始的平衡关系农业社会开始出现不协调工业社会尖锐对立信息社会开始走向协调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转变传统发展观念 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 (1)两种发展模式的对比 发展模式主要目的特点结果传统发展模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消费水平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形成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和消费方式,使人类陷入严重的 资源、环境危机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减少经济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压力和资源消耗强调环境承载力和土地、水、森林、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改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 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 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平衡需求与 供给的矛盾(2)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标志 ①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②环境污染的治理。 ③生态保护 3.公众参与,从我做起 (1)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我们的子孙后代获得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10分钟 问题探究 (2020届四川成都双流中学月考一,3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22分) 材料一 陇南地处秦岭西部,也是我国三大自然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陇南海拔2 400—3 500米的深山峡谷的茂密森林是野生大熊猫的主要栖息地,大熊猫从不冬眠、体态肥硕、憨态可掬,有黑白相间的外表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视力较差,但是听觉极为灵敏。陇南地区曾因人类活动(砍伐森林和修建道路等)导致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后人类干扰减少,恢复植被,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得以恢复与扩展。 材料二 下图为陇南位置和范围示意图。 (1)据图说明陇南地区城市分布的突出特征,并说明该分布特征对城市发展的益处。(6分) (2)据图文材料说明大熊猫的体貌特征与其栖息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6分) (3)描述砍伐森林与修建道路对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产生的影响。(4分) (4)陇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有人建议,在当地大力发展生物制药化学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答案 (1)沿河分布。(2分)理由:地处山区,河谷地区地势相对平坦,(2分)利于城市建设;临近河流,生产生活用水便利。(2分) (2)栖息地海拔较高,冬季气温低,体型肥硕可以御寒;(2分)冬季山上森林多积雪,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藏,躲避天敌;(2分)多山多树,发达有力的前后肢,便于爬山和爬树;(2分)茂密的森林,阻挡视线,导致视力不发达而听力灵敏。(2分)(任答三点得6分) (3)大规模砍伐森林,导致栖息地缩小;(2分)修建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2分) (4)赞同。当地药材种类多,原料丰富;市场潜力大;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任答三点得6分) 不赞同。经济较落后,资金不足(或人才缺乏,技术落后);采伐药材可能导致森林破坏,干扰大熊猫的繁衍;化学工业产生水体污染,该地位于嘉陵江上游,水污染影响大。(6分)10分钟 典例示范 【补偿训练】 青海省共和县塔拉滩(图甲)以戈壁沙丘为主,是黄河上游风沙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11—2017年,塔拉滩地区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成数十个光伏企业集聚的产业园。光伏产业发展促进了生态改善,植被不断恢复,沙丘移动明显减缓。但植被恢复对光伏发电效率产生了不利影响,为此园区引入牧羊业(图乙),形成了良性循环。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图甲 图乙 1.(2019宁夏银川一中一模,8)光伏产业促进了塔拉滩的植被生长,这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 ) A.阻挡风沙,减弱风力侵蚀 B.吸收热量,增加土壤温度 C.减弱蒸发,提高土壤水分 D.反射阳光,改善光照条件 答案 C 2.(2019宁夏银川一中一模,9)光伏产业园区引入牧羊业,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植被覆盖率 B.减少了发电量 C.减缓沙丘移动速度 D.提高土地利用率 答案 D 近地面大气中CO2的浓度变化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受到的大气运动、植被状况、地形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时空差异。下图是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a)及4月日均变化(b)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北京市大气中CO2的浓度年变化及4月日均变化示意图 3.(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一,10)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冬季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光合作用弱,吸收CO2少 B.气候寒冷,降水少,CO2稀释少 C.季风受地形的阻挡,CO2扩散慢 D.人类生活取暖,工业能耗的增加 答案 D 4.(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联考一,11)关于北京市大气中CO2浓度一天中出现最低值时刻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的光合作用强 B.大气的对流运动显著 C.交通工具、餐饮耗能少 D.人类生活取暖耗能少 答案 C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