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4 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第1课时)【课程目标】举例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2.运用资料,说明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难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体系的构成及其在保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2016年12月,国家公布《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全面推行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河流水环境好坏,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态共同体,治水靠一个部门单打独斗不行,必须统筹上下游、左右岸的系统治理,出现问题可通过河长来协调、调度和监督。2018年,我国全面建立河长制和湖长制。1.查阅资料,说一说河长的主要职责有哪些。2.我国推行河长制,有哪些优越性?新课讲授:一、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一)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的目的活动:结合课本,说出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的目的。得出: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是为了确保国家生态环境安全而制定的行为规则,包括法律、法规、政策、制度、规范、标准等,用于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人之间有关环境问题的相互关系。(二)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活动:结合课本,说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的重要性、现状及其涵盖范围。重要性: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保障。现状:我国目前已经建立起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环境标准和国际公约组成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涵盖范围:涵盖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和国家合作等多个门类,为依法治国、确保国家生态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活动:读课本P107页图3-22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层次结构,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法律层次结构。第一层次: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第二层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包括环境保护国际公约、环境资源保护法、污染防治法、其他法律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第三层次:环境保护行政法规,由国务院通过,包括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由省、市人大通过,和环境保护部门规章,由生态环境部及有关部、委、办、局颁布;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又包括环境保护地方政府规章,由地方政府颁布。活动:阅读课本P107页活动相关资料,思考:(1)分析芬兰人均能耗较高的原因。(2)为什么芬兰要重点治理水体污染?(3)说一说芬兰环境保护工作的可借鉴之处。参考答案:(1)芬兰地处北欧,冬季严寒漫长,需要大量能源供暖,同时具备部分能耗较多的加工制造业部门,而人口又比较少,所以人均能耗相对较高。(2)芬兰号称千湖之国,水体面积较广,支柱产业比如“造纸”会产生大量水体污染。而水又是人类生存必备资源,水体污染直接影响居民日常生活,危害到居民的健康,所以芬兰要重点治理水体污染。(3)建立相关的环境部门,重视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全面而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重视清洁技术的开发与应用。1.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活动:结合课本,说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地位,以及其第九条、第二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宪法中的环境保护条款,确立了我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是环境立法的基础和依据。宪法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2.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活动:结合课本,例举我国缔结或参加的部分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协定和双边协议。种类 环境保护国际公约、协定书和双边协议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臭氧层保护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固体废物处理 《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 《防止倾倒废物和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即《伦敦公约》生态环境保护 《国际管制捕鲸公约》《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 《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环境保护法规活动:思考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有哪些法律法规组成?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由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和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以及环境保护标准等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组成。(1)环境保护基本法活动:结合课本,说出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境保护的综合性法规,确立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基本方针,也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依据。活动:阅读课本P109页阅读“环境保护法”,思考:新环境保护法的主要表现?参考答案:1.将“保障公众健康”作为环境保护法的一个基本目的,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保护法的根本目的。2.首次明确了环境保护法的五项基本原则,包括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和损害担责。3.突出了多元主体和环境共治,强调了环保与科技的融合。4.首次明确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及各级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和重点排污单位等的环境信息公开义务。(2)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活动:结合课本,说出环境保护单行法律针对对象?针对特定的保护对象或者环境要素颁布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3)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活动:结合课本,说出环境保护行政法规是由哪个部门颁布的。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4)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活动:结合课本,说出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是怎样制定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立法机关或地方政府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综合性或单行环境保护法规,如《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等。(5)环境保护标准活动:结合课本,说出环境保护标准是衡量哪些方面的?为了执行各种专门的环境法而制定的技术规范,是衡量环境质量状况和控制污染物排放行为的法律尺度,如《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等。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了解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的层次结构以及不同级别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3.4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第1课时)【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第四节第一课时,内容相对枯燥,在教学时,可以与政治学科、与最新的环境政策相结合,让学生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层面,提升保护环境的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