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9.2 极地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学习目标】1.分析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的原因,说出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总结出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2.说出在极地地区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极地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的原因,说出我国在极地地区建立的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总结出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2.说出在极地地区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难点:1.说出在极地地区进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北极和南极特有的动物图片,提问:因极地地区气候严寒。人类及多数生物难以生存,仅有少数动植物能在极地地区生存,对于这些独特的动植物,我们应该怎么保护他们的家园呢?由此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天然的实验室】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极地地区成为天然实验室的原因。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气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最广阔的天然实验室。2.可以在极地地区做哪些实验?收集陨石、钻取冰芯、检测全球大气环境、生物对极端环境适应能力。3.我国的科考站。展示南极地区地图,在图中找出中国在南极的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展示北极地区地图,在图中找出中国在北极建立的科考站。黄河站。4.科考的风险。在南极考察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冰缝、暴风雪、坠机……【人类共同的财富】(一)存在问题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科考队员谈到行程中见到融化的冰川;在南极有强紫外线等给考察队员设下一道道障碍。由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极地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呢?(1)冰雪消融。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地区冰雪融化,生物栖息地被破坏,环境恶化,海平面上升。(2)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这意味着有更多的紫外线辐射到地面。紫外线对人的皮肤、眼睛、甚至免疫系统都会造成伤害,强烈的紫外线还会影响鱼虾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存,乃至造成某些生物灭绝。(3)燃油泄漏。污染水资源,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面临威胁。(4)过渡捕杀。(一)解决措施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世界的措施:(1)制定条约,约定世界各国保护环境,减少对极地地区的破坏。(2)成立保护组织,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生物……2.中国在行动:3.保护极地,我们怎么办?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全球环境是一个不可分隔的整体,保护极地生态环境,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责任。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与环境保护,极地地区因其独特的环境、寒冷的气候使得极地地区成为一个科学考察的天然实验室。但正因为它们独特的环境,其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因此在进行科学考察的同时,要注意对基地的地区的环境保护;因为全球的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我们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 ,就是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但需要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念,需要学生意识到,虽然极地 地区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人类生活的家园组成的一部分,保护人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