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仁爱版七下8.6 巴西(第1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仁爱版七下8.6 巴西(第1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8.6 巴西(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并结合巴西混血种人形成的原因,说出巴西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2.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作用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作用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树立环保意识。
难点:
1.分析亚马孙热带雨林的现状、作用和遭受破坏的原因,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小组讨论法、讲授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热带雨林、狂欢节、救世基督像的图片,提问:这些景象会在哪个国家同时存在?引入新课——巴西。
新课讲授:
【种族构成复杂南美洲大国】
巴西的位置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巴西主要位于哪个半球
活动:巴西位于西半球,地跨南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
2.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如何?
活动:读图8-6-1,找出巴西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大部分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大部分热带,少部分南温带。
位于南美洲东部和中部,东临大西洋
(二)分析巴西的自然环境
1.地形
(1)找出巴西的地形区: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
(2)查看巴西的地形图,分析巴西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
2.气候
(1)在巴西气候类型分布图中找出所有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
(2)读图分别说出巴西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高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亚热带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巴西南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河流
(1)找出巴西最主要的河流,并依次找出发源地、流向、注入地。
亚马孙河,世界第二长河,世界上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自西向东流入大西洋。
(三)分析巴西的人文环境
1.面积和人口
(1)展示世界面积排名前六的国家,得出巴西面积居世界第五位。
(2)展示世界国家人口分布,得出巴西的人口也居世界第五位。
2.人口的分布
展示巴西人口分布示意图,提问: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巴西人口主要居住在东部沿海地带,其中东南部人口最为稠密。巴西人口主要居住在城市,城市化水平很高,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开发较早。
3.居民构成
展示巴西卞卡一家及巴西人种比例图,填空回答问题。
巴西人口以 白种 人和 黑白混血种 人为主。从卞卡一家看,早期各人种之间少 种族 偏见, 普遍通婚,形成有大量 人的社会,共同创造拉丁美洲文化。当地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
4.语言宗教
巴西以哪种语言为主,信仰什么宗教?
葡萄牙语、基督教(代表:盛世基督像)
5.文体活动
足球和桑巴
【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一)热带雨林的作用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热带雨林有哪些作用
2.热带雨林存在哪些危机?
播放视频,小组讨论,热带雨林存在的危机。分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3.热带雨林的保护。
出示不同角色的说法,讨论:面对砍伐热带雨林的现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你赞同谁的说法?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分享观点。
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要兼顾好国家、农民和开发商各方面的利益,既要看到眼前利益,更要立足于长远利益,把开发和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活动与图片等学习了巴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并探讨了巴西存在最大的问题,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的问题。我们分析探讨了热带雨林的重要作用,并且为巴西保护热带雨林提出了很多可行性的建议。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重难点都是分析巴西热带雨林的作用,现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些知识比较灵活,需要通过学生理解。因此多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探讨,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