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3 印度(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2.说出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3.运用地图说出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分析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1.说出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2.运用地图说出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分析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难点:1. 说出印度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2.运用地图说出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分析农作物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印度飞饼、咖喱饭以及印度人多的图片,提问:你知道这些图片是哪个国家的么?为什么这个国家的食物是饼和米饭?由此导入新课。新课讲授:【自然特征】地理位置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印度位于哪里?展示印度在世界的位置,观察他所在的半球位置。印度位于东半球、北半球。2.纬度位置:展示印度的纬度,从图中找出印度的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北回归线穿过它的北部;印度大部分位于热带,少部分位于北温带。3.海陆位置:印度主要邻国有哪些?这些邻国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向?在图8-3-2中分别圈出印度的主要邻国,并据图说出相应的方向,从而得到印度的海陆位置。海上位置:南邻印度洋,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陆上位置: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等国相邻,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二)地形河流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展示印度的地形图,同时,学生在课本P64图8-3-2中找出并圈画出: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平原、德干高原。2.思考他们分别在什么方向?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3.由以上总结,并观察印度的地形图,分析印度的地形特点。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平原为主;南北高、中间低,地势起伏大。4.展示印度地形图,在课本图8-3-2中找出并圈画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三)气候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展示亚洲气候分布图,找出印度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2.展示孟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请说出印度哪几个月为雨季,哪几个月为旱季?总结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印度每年的6-9月为雨季,10月到次年5月为旱季。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3.由此总结印度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单一;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4.展示印度孟买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以及亚洲南部冬季风和夏季风风向的图,思考:为什么雨季降水多?旱季降水少?5. 想一想下面的两种假设会出现什么情况?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盛——水灾西南季风来得晚、退得早;风力不足——旱灾【受季风影响的农业】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1.读课本P68图8-3-13,说一说水稻主要分布在哪里?小麦主要分布在哪里?请结合小麦、水稻的生长习性以及课本P35 图7.43分析小麦水稻的种植为什么如此分布?水稻分布: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下游平原以及印度半岛两侧的沿海平原。小麦分布:主要分布在恒河中上游平原和德干高原。2.推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气温差异。水稻分布地区气温较高,小麦分布地区气温较低。3.展示印度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分析测水稻和小麦分布区的降水差异。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小麦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地区。4.展示印度其他农作物(棉花、茶、黄麻)的分布,分别说出三者的分布以及形成的原因。完成下列表格。5. 阅读课本P6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印度总共进行了几次农业“绿色革命”?每一次农业“绿色革命”主要措施有哪些?你能说一说“绿色革命”中绿色的内涵吗?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活动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认识了印度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以及当地的农业,总结了印度典型的季风气候和这种气候带来的影响以及当地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的内容中,重难点较多,尤其是印度的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以及当地气候、地形对不同农作物的影响的分析,需要根据学生的理解一步步深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可以小麦水稻由教师带领学习,其他农作物小组讨论分析,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学习加练习,让学生学会学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