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在课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

资源简介

在课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作文的方法。”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截然分开的教学不但浪费了教材资源,而且会使习作教学僵化.
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阅读材料的精品,这些作者的写作都是独具匠心的.如果教学中撇开这些精彩作品而去选择其他所谓优秀作文之类的材料引导学生习作的确是成效不高的做法.
那么,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呢?本次国培中我有了一些感悟:
1、教师在备课时要整合本单元所有教学资源。明确本单元的主题。明确本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以及“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找到它们的内在联系。
2、明确不同年段对课文教学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识水平、经验基础等,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习作材料,学习习作技巧。
“习作能力的根是阅读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习作能力是阅读效果的高层次体现。如果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能密切配合,不但大大提升阅读教学的价值,而且习作教学也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金色的草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如何自由自在,快乐地成长的。全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点明课题。第二、三自然段分别通过儿童快乐玩耍和儿童对蒲公英化的观察与发现来表达主题。最后一自然段升华主题。表达了儿童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刚由低年级步入中年级,不论是知识积累还是能力培养都要迈上一个新台阶。三年级是习作的启蒙时期,学生要在原来遣词造句训练的基础上组话成段,逐渐连段成篇。万事开头难。但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化难为易,使学生还没有感觉到难的时候已经会进行习作了。如果这个头开不好,那么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中一提习作就是“难”字当头。在课文的教学中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对于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是个很好的办法。
为实现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的密切配合,我拟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是怎样把“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快乐心情写出来的,培养想象能力。
2、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优良品质,培养观察力。
3、引导学生练笔。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苏联作家普里什文小时候玩耍的那片金色的草地吗?那么今天我们再到那里游玩一番吧!
二、分析、理解课文,学习写法。
1、品读2自然段。
师:谁能说说这片草地在哪里,为什么是金色的?(回顾第一自然段)
师:“我”和弟弟喜欢这片草地吗?为什么喜欢?
生:因为可以在草地上玩耍,就像他们的乐园。
生:蒲公英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
师:他们是怎样玩耍的?你能给读一读吗?
?
生:(读)。
师:他们玩儿得开心吗?
生:开心。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想象的。
生:如果我和弟弟这样玩儿就会非常开心。
生:从图上看出的。
师:你真会观察!
师:你能把他们快乐的心情读出来吗?
生:(读)
师:读得真好,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快乐!
师:你认为这一段中那些词用得好?
生:“装着”、“假装”。
师:好在哪里?
生:这两个词能写出两个人在开玩笑,在互相逗玩儿。
生:能表现出他们是开心的。
师: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去掉就不能说明他们在玩儿,体现不出他们开心,意思就不一样了。
师:说得很有道理。还有那个词用的好?
生:“一本正经”。
师:好在哪里?
生:“一本正经”和“装着”连用让人觉着“我”很调皮、很可爱。
师:你说得真不错!
师:说到这里你有什么体会?我们应该向作者学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用词巧妙)
师:作者把”我”和弟弟玩耍的情景写的多有趣呀!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他们吹蒲公英的情景.
师: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让学生亲历那种快乐,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指导表演重点在表演出”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和”假装”的状态.)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说明同学们理解的好.让我们再读读,读出其中的趣味来.
师:同学们有这样快乐的课余生活吗?
生:(都很兴奋地)有!
师:你愿意说给大家听吗?(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师: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有趣啊!下面就把你们的课余生活写下来吧。(练笔,为习作准备材料)
教师巡视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说明:由于这部分内容贴近本单元习作的主题,所以作为重点进行教学。
2、品读3自然段。
师:除了玩耍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还有其他的快乐吗?
生:有!是发现的快乐。
师:作者有什么发现?谁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师:说说作者发现了什么?
师:你找到答案了吗?你能给读读这部分吗?
师:你明白其中的原因了吗?用你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师:同学们想想,“我”为什么会发现这一现象呢?
生:作者仔细观察了。
教师板书:观察、发现。
师:蒲公英是我们身边非常普通、常见的植物,我们很熟悉。但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这个有趣的现象呢?
生:我们没有仔细观察。
师: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你会有很多发现。发现,会给我们带来无穷乐趣。我们应该学习作者认真观察身边事物,积极动脑思考的好习惯。让我们再读读作者的发现吧。
分组读:男生读前三句,女生读剩下的部分。
3、品读第4 自然段。
师:齐读第四段。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和弟弟喜爱草地和蒲公英。
师:从哪看出的呢?
生:前三句。
师:请读出喜爱之情。
师:怎样理解最后一句话?
师:(待学生谈完后,教师小结)蒲公英的花开就像我们人起床:花合就像我们人休息了一样。
师:把蒲公英写得像人一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这样写更能体现出“我”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蒲公英的可爱。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感受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快乐,爱爱观察、思考,善于发现,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孩子。
师:希望同学们也能成为这样的孩子!
三、积累好词佳句。
1、自读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写在积累本上。
2、把你喜欢的部分熟读,然后读给同桌听。
四、小结。
大自然中的植物充满神奇、奥妙。只要你仔细观察,一定会有惊奇的发现。课余大家要多观察,并把你的观察发现写在练笔本上留作将来共同交流。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