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6.3美洲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了解“地理大发现”与“新大陆”的联系,了解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界线和范围。2、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差异,学会运用比较法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3、观察大洲的地形特征,学会绘制其地形简图。教学重难点:重点:1.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界线和范围。2.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及其地形差异。难点:南北美洲地形特征教学方法:读图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幻灯片展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过程,领会哥伦布由于“误会”而引起的伟大发现的意义,哥伦布勇于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在移居西班牙后曾先后4次进行远洋航行。虽未能到达中国,却发现了美洲大陆(过渡)想一想:为什么把美洲称为“新大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洲,了解美洲的地理环境。二、新课讲授1、美洲洲名的由来学生读课文P20第一段,教师出示亚美利哥的资料,明确美洲全称“亚美利加洲”美洲地理位置(学生自主学习,完成以下任务)(1)半球位置(读图P20图6-28,结合东西半球图进行判断)生:美洲:西半球 北美洲:大部分西半球,全部位于北半球南美洲: 全部位于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南半球(2)纬度位置(在图6-28中描出重要纬线,判断所处的温度带)生: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极圈和北回归线之间。属于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美洲:南美洲位于10°N以南,赤道穿过其北部。属于热带和南温带。(3)海陆位置(结合地图册P16,简述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海陆位置)生:北美洲: 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南临墨西哥湾、加勒比海与南美洲相望。南美洲:北临墨西哥湾 、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隔德雷克海峡与南极洲相望。合作探究:美洲的划分归纳总结: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中美洲是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部分,又称中美地峡。(学生阅读P21资料)师强调:“三线”穿越的白令海峡的意义、巴拿马运河和中美地峡的重要性4、美洲地形(1)北美洲:①读图6-32找出北美洲的主要山脉、高原和平原, 据此分析北美洲的地形分布格局。师生共同总结:特征一:地形分三大南北纵列带西部是高大的山系,中部是广阔的平原,东部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②出示图6-4、图6-32和北美洲地形剖面图,归纳北美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并判断北美洲地势特征。学生: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大,东西高,中部低。师:北美洲有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和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学生在图中落实位置)(2)南美洲(学生参照北美洲的方法参考图6-38总结地形特征)生: 西部是高大年轻的安第斯山脉,东部高原与平原相间分布。教师讲解:安第斯山脉纵贯南美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为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学生在图中找出潘帕斯草原0“潘帕斯”意为“没有树木的草原”,是阿根廷最重要的农牧业区;南美洲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合作讨论:出示图6-39、6-40, 观察两幅地形简图,说出以及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地形分布格局有哪些异同?学生:同:西侧均为高大的山系。异:北美洲地形分为三大纵列带,而南美洲东部则是平原与高原相间分布。三、巩固练习:1.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C.直布罗陀海峡 D.巴拿马运河2.美洲主要位于 ( )A.东半球 B.南半球 C.西半球 D.北半球3.关于南、北美洲的地形,说法正确的是( )A.南美洲地形分三大纵列带 B.北美洲地形分三大纵列带C.南美洲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D.北美洲有世界上最大的平原四、课堂小结:本节主要学习了“新大陆”和美洲的地形。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南美洲、北美洲的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中美洲是指墨西哥以南、哥伦比亚以北的狭长陆地部分,又称中美地峡。南、北美洲地形的相同点是西部都有高大的山脉。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助学读本:P33验收评价第1、2、3、4、8题知识清单:1、洲名: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又被称为“新大陆”。 2.美洲的地理位置:(1)半球位置:美洲位于 ,北美洲: ,南美洲: ;(2)纬度位置:北美洲:属于 、 、 (温度带);南美洲:属于 、 、(温度带);(3)海陆位置:北美洲:北临 ,东临 ,西临 , 南临 、,南面与 洲相连,以 运河为分界线,西北隔 与 相望。南美洲:北临 、 ,东临 ,西临 ,南隔 与 洲相望。3、美洲的地形特征:北美洲:特征一: ;特征二: ;南美洲:特征: ;4、白令海峡三线: 、 、 。5、美洲世界之最:最长的山脉: 最大的岛屿:最大的平原: 最大的高原:最大的淡水湖群: 最大的淡水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