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美洲(地理位置、地形)说课稿年级 七年级 科目 地理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主备 主说 课题 美洲(地理位置、地形)教材结构分析本节是第六章认识大洲的第三节内容,美洲的第一课时,美洲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本节内容在美洲的知识学习中有着基础性作用,侧重于知识点的识记和运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本课中起基础性作用,较为重要。学情分析从认知水平来看,学生对于美洲的整体情况有大概的了解 从已有的知识水平来看,对于美洲的位置、地形等知识有了七上的基础,学习起来难度不大。 从方法经验来看,对于美洲的知识的学习有了前面三大洲的基础,可运用前面所总结的方法来更好的总结和学习。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设置课程标准要求: 运用地图说明某一大洲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特征。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了解发现“新大陆”的过程,感悟人类认识世界的艰辛过程。 2.运用地图简述美洲的地理位置, 通过阅读“阅读”部分说出美洲的各组成部分。 3.运用地图,归纳南、北美洲的地形特征,并比较南、北美洲的地形差异,会运用比较法分析地理事物的异同。两基三点基础知识:美洲地理位置、地形特征 基本技能: 读图析图的能力 重点:北美洲与南美洲地形分布格局的异同 难点:北美洲与南美洲地形分布格局的异同 易错点: 北美洲、南美洲、拉丁美洲的界限和范围重难点处理方法针对重难点,主要采用读图分析和活动探究的方式,通过观察课本上活动题中地形简图,记忆所表示的地形区名称,对比分析特征,最后尝试画出其他大洲的地形简图。简图记忆放大形象,记忆更加深刻。教法学法教法:讲述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读图分析法、活动探究法问题与作业设计 利用课件、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动手演示法: 通过动手和学生分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和活动 组织能力。 问题与作业设计基础题主要是检测美洲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特征。提升题主要考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前面所学内容进行选题,要求能在各洲中准确选出美洲的位置及地形特征。流程及活动设计导入:故事导入。“发现新大陆” 出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和过程方法。 三、1. 概念自学,读课本内容,了解基本概念 读图探究一,运用前面总结的方法,总结美洲的地理位置。(检测目标二) 读文思考一,阅读课本21-22页文字内容,说出美洲的各组成部分(检测目标二) 读图探究二,总结美洲的地形特征(检测目标三) 结合课本活动题,说出地形分布格局,并尝试画出其他大洲地形简图。(检测目标三) 教师进行归纳和补充 四、课堂小结。梳理框架,建构体系,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和总体认知。 五、达标检测。检测学习效果、教学效果、查缺补漏。评价设计1、语言激励。在学习过程中,运用具有激励性、导向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 2、分值评价激励。在学习过程中,按照学生现有学习能力层次实行由低到高分值递增。 3、学习效果评价。针对课时目标,设计适量的具有层次性的测试题,检测学生当堂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