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案年级:七(下册) 学科:地理 任课教师:课题:第七章第一节 东南亚(第1课时) 日期: 年 月 日课型:三课型 主备人:教学 目标 1、了解东南亚的范围、自然环境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 2、了解东南亚的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分析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归纳并掌握马六甲海峡的重要运输地位。 4、引导学生启发思考,掌握图文结合分析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 1、东南亚的组成范围及马六甲海峡的重要地位。教学难点 1、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的不同地形特征。 2、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交通地位。中考考点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个人备课第一课型 预学课 魅力导入:PPT展示“新马泰”景观图片。提问:同学知道“新马泰”是指哪些地方吗?“新马泰”位于亚洲的哪个方位?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 东南亚 一、自主寻疑 (一)自学寻疑 (自主预学)浏览课本第32-36页的知识,完成以下任务,能够确定答案的直接作答并在课本上用铅笔做标记。 知识点一 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任务1、东南亚的组成部分: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包括 以及 的大部分。 任务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征:中南半岛的地势大致是 。高山和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 、 的地表形态。河流上游奔腾在崇山峻岭之中,蕴藏着丰富的 。进入下游后,水流 ,泥沙 ,形成 。这些平原是东南亚重要的 。 任务3、中南半岛的气候特征:中南半岛大部分为 。 任务4、马来群岛的地形特征:马来群岛是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2万多个岛屿的总称。大多数岛屿 。 任务5、马来群岛的气候特征: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属于 。 任务6、东南亚的人口:东南亚人口集中分布在大河的 、 以及 。 知识点二 马六甲海峡 任务7、马六甲海峡:东南亚地处亚洲与 、印度洋与 的“十字路口”,是世界海洋运输和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马来半岛与 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 的天然水道。 (二)寻疑暂存 二、合作释疑 三、当堂巩固 四、预学检测 互批互改 五、课堂小结 学队分享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第二课型 精讲课 一、知识回顾 二、点拨释疑 (一)自学寻疑 知识点一 中南半岛与马来群岛 任务1、中南半岛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板书)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 (设问思考)东南亚所处范围位于五带中的哪个温度带? 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23.5至南纬10之间,热带(温度带)为主 (2)海陆位置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部与中国接壤,西南与大洋洲为邻。 (3)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活动点拨)引导学生发现东南亚的主要河流,判断其流向,思考地形特征。 任务2、东南亚的地形特征: (1)中南半岛: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地形特征: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马来群岛:岛屿地势崎岖,平原较少,河流湍急。 任务3、东南亚的气候特征: (1)中南半岛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有雨季和旱季。 (2)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农作物随时可播种,四季都可收获。 (对比总结)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引导分析)东南亚的地形、气候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归纳:人口多集中分布在...... 知识点二 马六甲海峡 (图片观察)展示“马六甲海峡略图” (过渡)由东南亚位置过渡到马六甲海峡位置。 (1)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十字路口”的位置 (2)马六甲海峡被日本人称为“海上生命线” 思考:人们为什么称马六甲海峡是沟通亚洲与大洋洲、印度洋与太平洋的“咽喉” 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二)精讲展示 三、暂存巩固 四、限时检测 互批互改 六、当堂巩固 绘制知识结构,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第三课型 过关课 一、学情解疑(知识回顾) 对精讲课存疑任务再次点拨。 二、限时检测 重难点问题解析: (一)基础夯实 1.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 ) A.全年降水分配均匀 B.全年11月到第二年的5月为雨季 C.每年的6~10月为雨季 D.全年降水稀少 【解析】中南半岛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因降水年内分配不均而分为旱季和雨季。每年11月到次年5月盛行东北风,降水偏少,为旱季;6月到10月盛行西南风,降水很多,为雨季。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4.从我国澜沧江放漂流瓶,顺流而下,可以流到( ) A.萨尔温江 B.伊洛瓦底江 C.湄南河 D.湄公河 【解析】澜沧江河源扎曲,发源于青海省,主干流总长度2139千米,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7.下列关于半岛A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山河相间分布 B.气候终年高温多雨 C.大城市仅仅分布在河流①的沿岸 D.②地地势低平 【解析】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中南半岛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下游及河口三角洲,并不局限于湄公河沿岸。②地位于湄公河下游,这里地势低平。 11.中南半岛城市与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河平原与河口三角洲,主要原因是( ) ①地形以平原为主,土壤肥沃 ②水源充足,为城市提供用水 ③交通便利 ④水流湍急,水能丰富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中南半岛上山脉、河流多由北向南延伸,形成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特点;中南半岛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带。故选项A符合题意。 14.【解析】(1)读图可得,A是中南半岛,B是马六甲海峡; (2)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3)中南半岛上的城市多分布在沿河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其好处是河运便利、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等; (4)东南亚绝大部分位于热带,湿热的气候条件,使其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热带作物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油棕、椰子和蕉麻的最大产地. 三、暂存巩固 四、合作提升 五、归纳梳理 观察景观图片,回答问题:“新马泰”是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三个国家。 自主完成任务,在课本上做好圈点勾画。 提示:用颜色区分地形类型! 观察图片,学队研讨马六甲海峡所处的重要位置、重要交通地位。 自主完成检测,对疑难问题做标记。 回答问题:东南亚所处热带。 思考课本活动题,判断河流流向为由北向南,得出结论: 地势特征:北高南低。 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归纳:人口多集中分布在...... 学队研讨归纳: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天然水道,也是联结欧洲、印度洋沿岸港口与太平洋西岸港口的重要航道。 东南亚的组成部分、地形特征等,注重“图文结合”分析法。 引导学生由河流流向尝试思考地形特征。 东南亚主要河流由北向南流,分析地势:北高南低释疑巩固 将问题暂存 掌中宝课后作业 作业: 1、识记本课主要知识点 2、完成课堂同步练习 板 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