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2课时)【学习目标】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教学重难点】重点:1.举例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难点: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传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等景观,请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黄山拥有“四绝”的神奇组合是偶然现象吗?从而引入本节课学习内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新课学习: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表现内容的回顾与学习。1.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2.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3.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1)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地理系统发展的方向、强度、形式会发生变化。周期性的日变化、年变化是在现有结构中产生的,一般不会导致系统的演替。(2)表现:当演变强度超过稳定阈限时,系统结构就会遭到破坏,重新建立起新的系统结构,产生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平衡,形成了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通过湖泊的演化过程,说明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二、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阅读课本内容,完成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内容的学习。认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1.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其实就是利用自然地理系统中的某些要素,并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通过案例,森林面积减少,引发的土壤、径流、生物、大气等因素的变化,以及整个地理环境的改变,说明结论:某种单项资源,甚至单项资源的某一部分,都与其他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在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改变了某种要素,会影响到其他要素甚至自然环境。2.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通过案例,黄土高原过度垦殖,不仅破坏当地生态,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要原因,说明各地区之间的环境状况是相互影响的。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通过铜的冶炼过程的展示,说明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需要其他资源的配合,也影响到其他环境要素。同时,开采矿石使土地废弃,排出废物和消耗能源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得出结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要有综合的考虑和对策。活动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美洲鹤属于世界稀禽之一,体态优雅,鸣声嘹亮,其高声鸣叫能传播到3千米开外的地方,又称高鸣鹤;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湿地里,被戏称为“水中老人”。美洲鹤曾广泛分布于北美洲大陆湿地。随着移民的到来,大量湿地被排干后变成耕地。人们修筑房屋、道路、沟渠等,使得美洲鹤栖息地严重破碎化,再加上猎杀和拾卵,其生存受到极大威胁。如今,美洲鹤逐渐从北美洲大陆湿地上消失,已成为世界濒危鹤类之一。(1)从整体性角度说明移民在开发土地资源时导致湿地减少的原因。参考答案:移民到来,大量湿地被排干后变成耕地;修筑房屋、道路、沟渠等活动,造成湿地减少;大量引水灌溉,造成地表水减少,使湿地减少;原有湿地被破坏,使该地气候变干,进一步造成湿地减少。(2)从整体性角度分析,为什么人工训练美洲鹤并野外放飞,实验成功的难度非常大?参考答案:人工训练时的环境和野外环境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人工训练时无法达到野外生存环境条件,如气候条件、地表径流条件、食物条件等,因此,美洲鹤被野外放生后,无法适应野外环境,实验成功的难度非常大。课堂练习见课件。课堂小结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一《自然地理基础》第五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是自然环境的组成和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要求学生举例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以及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第一部分内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要求结合实例,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自然环境内在联系的整体性,以及自然地理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是第一课时内容,本节课是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的演替。有一定的学习基础,结合案例分析,使学习难度降低。第二部分内容自然环境整体性与人类活动,较容易掌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