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公转 表格式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地球公转 表格式教案

资源简介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至 月 日
课题 1.2 地球的公转(二) 课型 新授课 第几课 时 2
课时教学目标 1.说出太阳高度角与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能够在二分日或二至日光照图上正确绘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2.结合二分二至日的光照图,能够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3.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2. 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合作探究、绘图、多媒体演示
使用教材的构想 本节课是选择性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节教材的学习重点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学习难点为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教材详细介绍了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并且通过三个探究活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本课在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给出的“二分二至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分布”图,引导学生绘制、观察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从而找出其变化规律。另外,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可以引入“楼间距的确定”“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等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复习导入】家住太原的小明一家计划买房,全家人的梦想是住入一年四季均可被阳光照射的“阳光房”,应选择在哪天看房最合适?带着疑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正午太阳高度角”。一、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叫作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特点: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圈)上,太阳高度为0°。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当地地方时)(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观察不同节气光照图,学生探究得出规律:时间变化: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结合课文中关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描述,依据图1-16、图1-17中的相关数据,在图1-18中分别绘出夏至日、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纬度(空间)变化: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总结】近大远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如图1-20,图中A点为太阳直射点,其纬度为δ,B点的纬度为β,H为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完成相关任务。(1)B 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用下列公式来计算: H = 90°- │ φ-δ │ 。式中φ 取正值;当地夏半年δ 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据图1-20,利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个几何知识点,理解上述公式。(2)利用上述公式,完成表格内容。【总结】公式:举例:1.夏至日,太原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冬至日,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应用日影长短问题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思考课前的问题应选择在冬至日看房。学生尝试说明理由。 1.夏至日:δ=23°26′N;θ为太原的纬度=38°N;此时是夏半年 H=90°-38°+23°26′=77°26′冬至日: H=90°-40°-23°26′=26°34′理由:对太原而言,一年中冬至日离太阳直射点最远,影子最长,如冬至可受阳光照射,一年中的其他时间都可受阳光照射。
课 时 教 学 流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2.确定热水器安装倾角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尽可能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如图, α代表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夹角,H代表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如果是在太原,不同的季节,如何调整α角,热水器效果最佳?【师生共同总结】其安装倾角α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先计算冬至和夏至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当太原冬季时,H小则α大。当太原夏季时,H大则α小。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点评并给予鼓励 任务要求:1.小组讨论,在太原,若某楼顶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楼顶平面夹角为α ,在不同的季节,如何调整α角的大小,才能使热水器的效果最佳?2.小组代表上讲台画图说明。学生:讨论后,上讲台讲解
课 时 达 标 检 测 设 计
项 目 检 测 内 容
当堂达标检测 下图为昼半球俯视图,E为圆心,F、G、K、H四点平分最外的圆圈,其中E点与F点在同一条经线上,K点是我国南极科考站中山站(69.5°S,76.5°E)。完成下面小题。1.该日,G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0° B.41° C.69.5° D.90 °上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测影法测量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测得某月14日与30日的最短影长完全相等,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有关该月14日到30日这段时间,说法正确的是( )A.上海的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B.太阳直射点可能先向南再向北移C.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D.上海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3.当该兴趣小组测某日正午影长为一年中最长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地的昼最长,夜最短B.我国经常遭受寒潮侵袭C.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D.南半球的人们准备迎接圣诞节(12月25日)的到来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
板 书 设 计
作 业 设 计 1.计算秋分日太原正午太阳高度角2.设计实验,测量太原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说明实验器材与实验步骤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提示:注意思考应在几点测量太原正午太阳高度)
教 学 后 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