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诚信的内涵,认识诚信的基本要求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感受诚信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通行证。(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为人处世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践约守信,诚实做人。(三)素质目标增强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态度和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大力弘扬中华诚实守信美德。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诚信的基本含义即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澄清在诚信做人方面的错误认识;2.理解诚信是立身之本、交往之道、优良道德传统;3.在日常生活中努力践行诚信,做诚实守信的人。(二)教学难点1.理解诚信是立身之本和交往之道;2.了解生活中诚信的复杂性。三、教学方法典型事例分析法、讲授、讨论四、课前准备(一)教师1.课件准备。2.组织学生收集正反两方面的诚信故事。(二)学生:收集诚信、故事及有关诚信的格言、古训。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介绍活动目的1、知道诚实守信的基本含义,懂得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更需要诚实守信。2、反对虚假和不守信用的行为,反省自己不诚实不守信的行为。希望通过此次班会,能引起部分同学们对不诚信行为的重视,做一个诚信的小公民。3、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努力做到说话做事实实在在,表里如一。(二).什么是诚信要求:发挥集体智慧,以小组为单位搜索诚信正反面故事,从故事中知道何为诚信教师:“狼来了”的故事妇孺皆知,小男孩因为一再说谎,而导致说话无人听,最后被狼吃了。其实,吃他的并非是狼,严格地说是他那不诚信的品质。古往今来,有关诚信的的美德故事还有哪些?从这些故事中你了解到什么是诚信?小结:诚信即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三)阅读故事,感悟诚信。(四)、问题探究:诚信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有影响吗?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发展的空间,失去坚强有力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诚信,公司才能聘用你;诚信,银行才能借钱给你;诚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诚信,才能融入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有影响吗?(五)、如果世界失去诚信,世界怎么样?世界将充满虚伪和欺骗、不公和悲惨…比如,医生不诚信,你还敢看病吗》?老师不诚信,你还进学校吗?等等。(六)唇抢舌战,总结做法。吃偷来的石榴彭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的成功的领导人。他六岁上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一天中午放学,同学们路过一个围墙时,发现墙内有石榴!” 大家很想吃。 这时候,一个大同学从旁边走过,就怂恿他们动手摘,摘下之后,大家站在围墙旁边吃石榴. 这时,彭湃从后面赶了上来。彭湃学习在班上总是第一名,又常帮助同学,所以孩子们都很喜欢他。看到他来了,同学们都很慷慨地掰了一半石榴递给他,说:“彭湃,石榴可甜了,你也吃一半吧!回家后,彭湃把此事告诉妈妈。妈妈很高兴,但还试探着问:“你不想吃石榴吗?” 彭湃答:“我很想吃呀!” 妈妈问:“那同学分给你,你怎么不要呢?”彭湃说:“那是偷来的,我不能要。要是让您知道我吃了偷来的石榴,您会生气的。”妈妈问:“你不告诉我,我怎知道呢?” 彭湃说:“可我不能撒谎啊!”妈妈很高兴地说:“你真是个诚实的好孩子,妈妈给你钱,你自己去买石榴吧!” 彭湃接过钱,说:“谢谢妈妈!”就高兴地去买石榴了。总结:诚信从小事做起,你也能做到。(七)学习诚信格言。六、诚信宣誓:我宣誓:言必行,行必果。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以诚信换取诚信,以诚信收获成功。用诚信开启知识之窗,用诚信鼓起上进之帆。我诚信,我光荣;我诚信,我自尊;我诚信,我成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