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我能帮你做什么?》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下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我能帮你做什么?》教案

资源简介

《我能帮你做什么?》主题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小学五年级
课型: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一、主题背景:
课间休息时间,部分高年级的同学在校园玩游戏,部分低年级的小朋友在围观,渴望参与的神情引起了高年级同学的注意。建议一起玩,低年级同学不会。于是,高年级的部分同学主动教给这部分低年级同学游戏规则,大家玩在一起。在长期的接触中,高年级同学发现低年级同学不会的游戏还有很多。与此同时,面对课间大多数低年级同学在校园疯打疯闹,极易出现安全事故的现状,低年级老师也发出了向高年级同学的求助请求。为增强高年级同学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老师的指导下,高年级同学了解低年级同学的服务需求,确立了服务项目,成立了校园服务小队,开展系列服务活动。
将“我能帮你做什么?”作为一项活动还是作为综实活动来开展,我们当然选择后者。因为综合实践活动,它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参与兴趣为前提,注重在活动中、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此外,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整合”,注重“实践”,突出“开放”,关注“过程”,提倡“民主”,这些特点,保证了与传统活动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立足于生活,成长于活动中。通过“准备服务你”、“我们来服务”、“立下牵手之约”三大活动的协调组织,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服务他人的实践体验,强化学生的服务回馈意识,使之具备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对事物的简单规划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品味“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我成长”的服务乐趣。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团队建设角度而言。之前,为协助督导老师进行校园的常规管理,学校成立了各种督导队。如:纪律督导队、路队督导队、卫生督导队、文明礼仪督导队。各个小队工作范围局限,只服务于校园。各督导员是由督导老师与班主任协商任命。参与督导队的同学一般为班级的优等生,他们能力高,工作压力大,工作中缺少主动性,服务意识差。且许多中等生或差生根本没有参与的机会,他们只能望梅止渴,积极性极度受挫。总之,服务意识没有根植于所有学生心中。
2.从综实活动能力而言。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他们已会提出自己感兴题的问题,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去查找资料,获取信息。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问题的方法及策略,与人交往能力、服务能力、对事物的简单规划能力等还有待于进一步培养,需要在有效的活动中逐步提高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活动目标:
总目标:
具有初步的校园服务能力。
关心校园生活环境。
体验服务他人的充实与愉悦。
具体目标:
关注校园生活,发现校园中需要服务的项目。
能规划服务的事项与时间,订立服务规划并遵守。
学习校园服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能与组员合作完成一项校园服务工作。
能征询被服务者的意见和需求,分享接受别人服务和自己服务别人的感受。
能反思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困难与解决方法。
四、主题架构:
主题名称 我能帮你做什么?
第一阶段:准备服务“你” (建议一课时课外,一课时课内) 1.寻找校园里他人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激发通过服务回馈他人的意识。 2.观察校园生活,发现校园中需要服务的对象和项目。 3.能规划服务的事项与时间,订立服务规划。 4.小组设计并演示服务过程,学习校园服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第二阶段:我们来服务 (建议一课时课内,一周课外) 1.检查:根据方案检查服务准备是否完成。 2.经历:为低年级同学服务的过程。 3.反馈:由低年级同学反馈服务情况。 4.反思:总结服务经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 5.延伸:撰写服务心得,寻找更多的服务项目。
第三阶段:立下牵手之约 (建议一课时课内,一月课外) 1.发现:分组发现不同的服务项目。 2.规划:分组对服务项目进行规划。 3.体验:再次服务过程体验。 4.延伸:牵手之约 5.拓展:了解志愿者服务。
五、分阶段教学设计
第一阶段 准备服务“你”(1课时)
教学目标:
1.发现校园里他人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激发通过服务回馈他人的意识。
2.观察校园生活,发现校园中需要服务的对象和项目。
3.能规划服务的事项与时间,订立服务规则。
4.小组设计并演示服务过程,学习校园服务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准备:
校园课间情况(校园中为我们服务的人和事);服务需求(录像);一年级三班学生分组照片(注明姓名);活动服务表
教学过程: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发现感动 发现:校园里哪些人默默为我们服务? 讨论:我们能否服务他人? 任务:在校园里,分组为其他同学提供一项服务。 质疑: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和困难? 分析:将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归类。 教师借助照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谁默默为我们服务和付出。从无意到有意注意,让学生心怀感恩地完成此主题。 任务的明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问题和困难可以分为“谁需要服务”“做什么服务”“怎样服务”。
设计意图 通过欣赏视频,将学生的“无意注意”调整为“有意注意”,让学生关注校园里为我们服务的人和事;通过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想,校园中还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他人辛苦付出的同时,激发感恩之情,增进服务回馈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要素便是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没有明确要求的前提下,让学生尝试为身边同学进行一项服务,学生陷入困境,这既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使他们明确,要组织一项服务活动,要有规划的意识与能力。
明确需求 为谁服务:通过录像,呈现老师联系的服务对象。真实的对象感,增加任务的真实性。 发现需求:观察(聆听)服务对象提出的服务需求。 归纳:他们需要什么服务?他们对服务有什么要求? 学生第一次提供服务宜由师帮助联系校园服务对象。 让学生明白,提供服务时关注服务的需求。(本节课以玩游戏为服务内容。)
设计意图 首次为学生推荐服务对象,让学生关注身边被需要的老师和同学;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解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
规划设计 讨论:以服务设计表为依据,分组讨论服务细节。 理解:列出服务对象的反馈要点,包括: 是否知道游戏名称? 是否学会玩这个游戏? 是否喜欢教授你游戏的小老师,最喜欢谁? 3.交流:小组展示准备教低年有的游戏,对照服务要求,提出建议,进行修正。 1.服务设计表即小组活动方案,旨在帮学生理清实践活动思路,它将跟踪学生课内外学习过程,也是学生评价的基本依据。 2.在服务规划前呈现服务对象的评价要点,旨在帮助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设计意图 此环节让学生明确要完成一项服务,科学的规划是首要前提:首先需要明确服务对象是谁?服务对象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其次,要明确,服务计划表是服务行动指南,要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
体验尝试 体验:一组同学教另一组同学,体验教低年级同学玩游戏的过程。 (1)确定模拟配对及顺序 (2)第一轮现场模拟演练 (3)提出模拟反映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4)第二轮现场模拟演练 (5)二次交流,商讨解决方法 分享同学:按反馈要点,采访被教的同学,采访教的同学,分享体验。 归纳:怎么教低年级的同学玩游戏?注意什么?有哪些好办法? 很多事情,说好不如做好。虽设计了体验教的过程,但在执教中警惕重难点的偏移:设计游戏不是重点,服务的方法和能力才是重点。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通过“一轮服务—发现问题—反思修正—二轮服务—再现问题—汇总整理”的实践体验,在交流与行动中,明确服务前的准备工作,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总结延伸 总结研究思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策略。 认识:了解各组服务对象的照片,注明姓名,认真服务对象。 欣赏《爱心传递 温暖你我》宣传片,再激奉献情怀。 按服务计划做服务前的准备。 发照片旨在增强任务的真实感。 分组服务计划,师要在下一节课前收集了解:一是学生的准备情况;二是学生遇到的困难 。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服务前的准备工作,学生进一步内化调整自己的规划策略;通过下发服务对象的生活相片,服务活动的真实感增强了;通过欣赏爱心传递公益广告,学生将感恩意识进一步内化为行动,上述几步,为服务活动的有效开展,做了深层次的铺垫。
附件一:
课堂表现评价表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等级 自评 小组评 教师评
优秀 良好 一般
知识 与 技能 1. 了解校园里他人为我们服务,激发服务回馈意识。 ☆☆☆ A B C
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能规划服务的事项与时间,订立服务规则 ☆☆☆ A B C
过程 与 方法 3. 积极参与游戏服务演练活动,经历“一轮服务—发现问题—反思修正—二轮服务—再现问题—汇总整理”的实践体验,在交流与行动中,提升了自己的思辨能力。☆☆☆ A B C
4.提高自己的问题意识,能够在参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 A B C
行为习惯 5.倾听专注、说话完整。☆☆☆ A B C
6.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发言次数多。☆☆☆ A B C
我眼中的我
小伙伴眼里的我
老师眼中的我
注:1.评价中得到三颗星星的为优秀等级,得到两颗星星的为良好,得到一颗星星的为一般,等级的结果为自评、互评、教师评之平均值2.“自我评价”、“小伙伴眼里的我”以及“老师留言”都是针对课堂学习情况的概括性评判和描述。
备注:
1.这个课时前,学生曾经经历过哪些活动?
(1)个别学生参加了校级督导员服务工作。
(2)很多同学在班级都担任一些班级服务工作,如做值日。
(3)学生在课前了解校园里为我们服务的人和事。
(4)学生在课前进行游戏项目练习。
2.这个课时后,学生还要经历哪些活动?
(1)小组要继续完整服务计划。
(2)到一年级三班去认识自己的服务对象。
(3)上好《我们来服务——教你玩游戏》和《立下牵手之约》两课。
(4)积极参加校级、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好规划设计,将爱心在社会继续传递。
附件二:服务计划表
《准备服务“你”》服务计划表
活动时间、地点
服务对象 一年级(3 )班( )组( )人
游戏名称
怎么玩
怎么教
你的问题及困难
小组成员签字
备注:一(3)班同学活动反馈 是否知道游戏名称? 是否学会玩这个游戏? 是否喜欢教授你游戏的大哥哥大姐姐,最喜欢谁?
第二阶段 我们来服务——教你玩游戏(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与组员合作完成一项校园服务工作。
2.能征询被服务者的意见和需求,分享接受别人服务和自己服务别人的感受。
3.能反思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二)教学准备:
照相机、记录本
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行前准备 对照计划检查活动准备。 明确活动内容及每个人的任务,小组进行最后协调。 讨论:计划中问题的解决策略,操作演练 老师对照方案进行随机检测:你在小组承担什么任务?你们小组准备什么游戏? 再次回顾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实践意图。 服务前的细致准备是服务正常开展的保障。对照计划地活动开始准备的检查,旨在体会计划对行动的影响。 不必追究准备的过于细致,以学生自己能力所及为准。
见面有礼 交流:见到一年级的同学和老师如何问候?如何介绍自己?如何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消除陌生? 演练并小结方法。 本主题虽以游戏为载体,但服务是内核和重心,在服务中,学生不仅发展自己的服务能力、社会责任感,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和不同人交往的机会,学会与不同人的交往也是主题的关注点。
教你玩游戏 分组进入一年级活动场地。 20分钟的服务时长,学生按计划进行服务。 老师关注活动中的突发问题,并及时处理。 两个班的学生一起活动,地点可选操场或大活动室。 2.师巡视,用相机捕捉有价值的画面,提供讲评资源。
服务反馈 调查:两个班分开后,一年级的老师及时按反馈要求进行活动后的调查。 反馈:反馈调查结果,体验服务他人的快乐。 活动后的调查反馈,也可由个别学生完成。 2.反馈调查结果,学生及时收获成功的快乐体验,感知服务他人的快乐。
课后延伸 用一段话表达此次服务的体会与感受。 接受服务的小同学写一段感谢话。
第三阶段 立下牵手之约(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享服务别人的感受。
2.能反思服务活动过程中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3.关注校园生活,发现校园中需要服务的项目。
4.能规划服务的事项与时间,订立服务规划并遵守。
(二)教学准备:活动图片、牵手之约
(三)教学过程:
环节 活动过程 指导要点
回顾与反思 回顾:分享服务过程的照片。 分享:低年级同学的感谢话。 反思: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改进? 小结:服务他们的方法。 及时分享与反思,是帮助学生将经验上升到方法和认识的重要途径。
发现新需求 发现:服务对象还需要什么服务? 讨论:我们还能为低年级的同学提供什么服务? 服务意识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形成,发现并记录需求,养成服务他人的习惯。
手牵手 提出长期“手牵手”建议。 整理:本学期能为手拉手班的低年级同学提供哪些服务? 拟定可提供的服务清单。 提出具体的服务时间:本学期。 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低年级时最希望得到什么帮助来思考:我们能为低年级同学做些什么?(如:教做值日、办黑板报、做课间操等)
牵手之约 了解:什么是约定,如何做约定? 观察:学习约定的基本格式 分组讨论:约定中呈现哪些服务内容? 分组设计:请各小组设计自己的“牵手之约”。 交流:在这个主题中,学到的哪些方法可运用在今后的服务中?比如,服务前服务计划的设计,服务后的反馈设计等。 约定: 每小组根据约定提供服务前,需要上交服务计划,得到老师的签字后才可行动。 服务后需要提供服务对象的反馈信息或班主任签字。 学期末根据小组按约定完成的情况,对小组进行整体评价。 教师提出“牵手之约]”有效期:本学期 各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订立切实可行的“牵手之约”,它可将主题活动从教学引向日常,从方法引向运用,是形成服务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环节。 并不是学生制定约定就结束了,教师要定期监督检测,及时反馈结果,让活动落到实处。
课后延伸 举行仪式与牵手班级分组签定“牵手之约” 仪式感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服务他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附件三:牵手之约
牵手约定 甲方:( )学校( )年级( )班( )组 乙方:( )学校( )年级( )班( )组 至( )年( )月( )日起,甲、乙双方在自愿、友好、互助的前提下订立此牵手约定,于( )年( )月( )日结束。 在约定期间内,甲方需要乙方提供以下服务: 甲方教会乙方做眼保健操、课间操。 甲方每周三带领和帮助乙方做班级大扫除。 甲方每月25日前协助乙方办黑板报。 甲方本学期与乙方同读一本书。 甲方签字: 乙方签字: ( )年( )月( )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