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2021021】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车身修理赛项正式赛卷(PDF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ZZ-2021021】 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车身修理赛项正式赛卷(PDF版)

资源简介

车身修理-模块 A
车身诊断与校正试题 6
一、竞赛时间
本模块规定用时 60 分钟。
二、竞赛任务
使用电子测量设备对受损车辆车身上的测量点进行测量诊断,并
校正变形的前纵梁。
1. 安全正确地在车身校正平台上固定受损车辆并对夹具螺栓进
行正确紧固至规定扭矩(执行设备厂商规定)。
2. 确保测量设备安装位置正确并锁定到位(执行设备厂商规定)。
3. 启动电子测量电脑,并创建一个新工作单。
4. 选择汽车制造商:品牌、车型 、年款、车款,进入测量界面。
5. 正确使用电子测量设备对受损车辆进行测量,测量后记录或打
印测量数据。
基准测量点:在事先准备好的 5组数据中随机抽取确定。
测量点:在事先准备好的 5组数据中随机抽取确定。
校正测量点:1 个。
6. 安装塔柱,固定尼龙带、拉拔链条,为校正损伤和拉伸做好准
备,但是此刻不要拉伸。完成以上作业后,暂停并报告裁判(不报告
暂停将扣除相应分数),裁判将对以上操作进行安全检查和评分。
7. 用大赛提供的标准数据对受损车辆进行拉伸校正 (拉伸数值
由裁判员当场给定)。
1
8. 拉伸校正完毕,打印校正前后的数据报告,退出电子测量系统,
工夹具归位。
9. 对比赛工位进行 5S 整理。
三、竞赛要求
做好安全防护,正确操作测量系统,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正确
使用校正设备,操作过程科学合理,打印数据报告规范正确。
四、注意事项
1. 拉伸、校正时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
2. 当前一位选手操作完毕后,应由技术人员对损伤进行检查并维
护到赛前状态,以便后续选手操作。
2模块A-车身诊断与校正 评分表
选手号: 完 : 完成情况: 用时:
序号 评分项目 配分 评分细则描述 扣分及细节描述 实际得分
操作时不戴护目镜,扣1分
1 安全防护 4 操作时不戴手套,扣1分
操作时不戴安全帽,扣1分
操作时不穿安全鞋,扣1分
拉伸前,用钢丝绳将链条、车身、钣金工具等连接在一起。未
全部连接,一次扣0.5分;未连接,一次扣1分。共2分,扣完为止
2 操作安全 10 拉伸前塔柱未固定,一次扣1分。共2分,扣完为止
拉伸时导向环手轮未松开,一次扣1分。共2分,扣完为止
拉伸时链条扭曲,一次扣1分。共2分,扣完为止
3 工、量具使用 5 工 、 量 具 选 择错误或使用不规范,一次扣1分
4 紧固夹具螺栓 8 对夹具螺栓进行正确安装及紧固,每漏紧1个螺栓,扣0.5分
5 基准点选择 4 基准点漏选或错选,扣1分
6 测量点选择 6 每选错一个测量点,扣0.5分
7 测量探头选择 6 每选错一个测量探头,扣0.5分
每个测量点数据误差超过厂家规定(误差大于±3mm扣0.5分,
8 测量点测量 18
误差为±3mm扣0.2分,误差为±2mm扣0.1分)
确定拉伸方向
9 8 拉伸方向和位置判断错误,各扣4分
和位置
10 拉伸校正 6 拉伸过度后重新反向拉伸,每次扣3分
拉伸后最终测量数据超过厂家规定(每个数据10分。当误差>
11 校正质量检验 20 ±3mm,扣10分;误差为±3mm,扣4分;误差为±2mm,扣2分)。
校正过程中如果用手推/拉前纵梁,此项不得分
操作过程中工、量具落地或放置在平台上,物品装到衣服口袋
中,每项扣1分
12 5s 5
操作完成后未清洁设备、工量具、场地,设备、工量具未归
位,每项扣1分
13 总分 100
裁判员签字: 得分: 裁判长签字:车身修理-模块 B
模拟车身结构件更换试题 6
一、竞赛时间
本模块规定用时 60 分钟。
二、竞赛任务
在 60 分钟内对提供的板件(A、B、C板件)进行电阻点焊、测量、
画线、切割、定位、保护焊等操作。
A、D 板件:镀锌钢板,厚度 0.7mm
B、E 板件:低碳钢钢板,厚度 1.2mm
C 板件:镀锌钢板,厚度 1mm
D 板件:镀锌钢板,厚度 0.7mm,已加工好 4 个Φ9mm 孔、4 个Φ
6mm 孔
E 板件:低碳钢板,厚度 1.2mm,已加工好 4个Φ8mm 孔
1. A、B、C 板件结合
1
(1)按照下图尺寸,在 A板件上测量、划线,确定焊点位置。
(2)A、B、C 板件组合定位后,使用电阻点焊焊接在一起,每边
10 个焊点(如下图)。
电阻点焊完成后,暂停并报告裁判(不报告将扣除相应分数),裁
判将对以上操作进行评分。
2. 板件钻孔、切割分离(如下图)
将 A、B、C 板件结合时,可在虎钳夹齿中左右移动或旋转虎钳,
但不得上下翻转板件,否则将扣除电阻点焊的部分分数。
2
(1)根据 D板长度尺寸,切割分离 A板件 (如下图)。
(2)根据 E板长度尺寸,切割分离 B板件(如下图)。
(3)对 E板件进行定位、焊接。
把 E 板件安装在 B 板上,进行对接焊(连续焊)。
注:两端接口不需要整条焊接,只焊接 B板平面部位即可。焊接时要
求采取横焊姿势,焊接过程中不可翻转(如下图)。
3
(4)对 D板件进行定位、焊接。
把 D 板件安装在 A 板上,进行对接焊(连续点焊)和塞孔焊。焊
接时要求采取横焊姿势,焊接过程中不可翻转(如下图)。
三、操作程序
1. 选手按照工作人员指示进入比赛场地。
2. 裁判确认选手号码是否与比赛程序相符。
3. 裁判给选手提供 A、B、C、D、E 板件和试焊片(保护焊和电阻
点焊)。
4. 选手 1分钟准备,裁判计时,比赛开始。
5. 选手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选手未穿戴好防护用品便开始操作,
裁判要制止并要求选手穿戴好防护用品。
6. 选手将 A、B、C板件进行组合、夹持、定位。
4
7. 选手调整电阻点焊设备,然后把 A、B、C板件焊接在一起。电
阻点焊完成后,暂停并报告裁判(不报告将扣除相应分数),裁判将对
以上操作进行评分。
8. 根据 D、E 板件长度尺寸,分别剥离 A 板和 B 板件。板件分离
后,选手暂停操作并举手示意,裁判停表,以便进行部分项目评分。
经裁判示意后选手方可继续操作;去除后的板件要给裁判评分。
9. 选手分别将 E板、D 板安装在组合件上,定位、夹紧后使用气
体保护焊按照要求进行焊接。焊接结束后关闭焊接设备,清洁、清理
场地。
10. 选手举手示意操作完毕,将工件交给裁判。裁判在工件上标
注选手的号码。
11. 比赛时间到,选手未完成操作,裁判要停止选手比赛,收回
工件,在工件上标注选手的号码。
12. 选手按照裁判指示退场,由工作人员引导选手返回休息区。
四、考核要点
安全防护、设备调整及操作、切割尺寸、定位准确性、焊接缺陷、
焊点大小、焊点间距、焊点与边缘距离、焊接质量、5S 等。
1. 电阻点焊焊接技术要求
(1)焊点失圆、外圈不连续、出现熔敷物等缺陷,判定此焊点不
合格。
(2)焊点直径:≥4mm。
2. 气体保护焊焊接技术要求
(1)连续对接焊:焊疤宽度:5-8mm;焊疤高度:≤2mm。
5
(2)连续点焊:焊疤宽度:3-6mm;焊疤高度:≤2mm。
(3)塞孔焊(9mm):焊点直径:10-13mm;焊点高度:≤2mm;背
面焊疤最小直径:≥9mm。
(4)塞孔焊(6mm):焊点直径:7-9mm;焊点高度:≤2mm。
五、注意事项
1. 模拟板件在更换过程中不得取下和翻转板件,否则将扣除相应
分数。
2. 板件分离后,替换板件预装后需暂停报告,裁判将对钻孔、切
割、打磨质量打分后再继续后续操作,否则将扣除相应分数。
3. 比赛过程中对于涉及安全操作时,裁判将会及时警告并让选手
整改,时间计入个人比赛用时。
4. 比赛结束需对工位进行 5S 整理。
6模块E-塑料件拆装与修复 评分表
选手号: 完成情况: 用时:
序号 评分项目 配分 评分细则描述 扣分及细节描述 实际得分
1.未穿戴工作服、安全鞋,或未视情适时佩戴护目镜、口罩,每
项扣0.5分,共2分,扣完为止
1 安全防护 6
2.未安装三件套、车轮挡块,每项扣1分
3.未检查车辆驻车情况,扣1分
2 查阅维修手册 4 1.未查阅维修手册(螺栓扭矩、拆装方法、技术要求),每项扣
0.5分
3 拆解前的检查 2 1.未检查前(后)雾灯工作情况,扣2分
1.车辆垫块支撑位置错误(仅前部),扣2分;垫块安装方向错
误或偏移过大,扣1分
4 支撑车辆 4
2.车辆举升前未进行安全检查,扣1分
3.未检查举升机落锁情况,扣1分
1.未规范拆卸水箱上护板,扣1分
2.未进行车身贴护,扣2分;贴护不规范,扣1分
3.未规范拆前(后)翼子板轮眉装饰板,扣2分
拆卸前(后) 4.未规范断开线束连接器,扣1分
5 10
保险杠 5.带电插拔线束连接器,扣2分
6.未按规范拆卸前保险杠,扣2分
7.工具选择不当,扣2分;工具使用不当,扣1分
8.拆卸造成造成零部件或总成损坏,每件扣5分
1.焊接前未清洁受损区域,扣1分
2.焊接前未打磨去除受损区域毛刺及表层污物,扣2分
3.未使用3mm钻头钻止裂孔,每个扣1分
4.焊接前未加热整平受损区域,扣2分
焊接保险杠破 5.未按HG/T 4281-2011相关规定开坡口,扣4分
6 18
损部位 6.未进行试焊,扣2分;试焊位置选择错误,扣1分
7.焊接后未平整焊接区域,每面扣2分
8.焊接后未打磨焊接区域,每面扣2分;正面打磨区域(裂纹两
侧及端部各3~5cm)过大或过小,扣2分
9.工具选择不当,扣2分;工具使用不当,扣1分
1.未规范安装线束连接器,扣1分
2.带电插拔线束连接器,扣2分
3.未检查前雾灯工作情况,扣1分
4.未规范安装前保险杠,扣2分
5.未规范安装翼子板轮眉装饰板,每个扣1分
7 安装保险杠 16
6.未规范安装水箱上护板,扣1分
7.安装顺序不合理造成重复拆卸,扣2分
8.工具选择不当,扣2分,工具使用不当,扣1分
9.螺栓或卡扣漏装,每个扣2分,共4分,扣完为止
10.安装造成造成零部件或总成损坏,每件扣5分
1.焊接处产生气孔、夹渣,每处扣2分,共4分,扣完为止
2.出现漏焊,每处扣2分,共4分,扣完为止
8 焊接质量检验 20 3.产生虚焊,每段(20mm长度为一段,最后不足20mm算一段)扣
6分
4.焊接后的正面打磨区域与相邻区域过渡不平滑,扣4分
1.前(后)保险杠安装不到位,每处扣3分,共6分,扣完为止
9 安装质量 8
2.前(后)翼子板轮眉装饰板安装不到位,每个扣2分
1.操作过程中工量具、工件掉落或落地,每件扣1分,共4分,扣
完为止
2.零部件摆放不当,或摆放存在安全隐患,每件扣1分,共2分,
扣完为止
10 5S 12
3.操作完成后设备、工量具未清洁或归位,每项扣1分。共4分,
扣完为止
4.贴护未清除,扣1分
5.未清洁车辆、场地,每项扣2分
总分 100
裁判员签字: 得分 裁判长签字:模块C-车身非结构件修复 评分表
选手号: 完 : 完成情况: 用时:
序号 评分项目 配分 评分细则描述 扣分及细节描述 实际得分
操作时未戴线手套,扣0.5 分
操作时未戴防尘口罩,扣0.5 分
1 安全防护 2 操作时未戴耳罩,扣0.5 分
操作时未戴护目镜,扣0.5 分
操作时未穿安全鞋,扣0.5 分
焊接电流调整不当,扣1 分
修复机参数
2 3 焊接时间调整不当,扣1 分
调整
收火电流调整不当,扣1 分
每次打磨后要用吹洗枪吹,并用抹布擦拭,一次未做扣1分。共 2 分,扣完为止
3 操作过程 7 组合工具使用时支腿未支撑在边框位置,共 2 分,扣完为止
测量尺使用不规范(上下刮,试图留出高点的痕迹),扣 3 分
打磨区裸金属长轴≥240mm、短轴≥160mm(以原压痕中点为打磨区中心),每档
(长度每小于5mm为一档),扣1分。共2分,扣完为止。 长轴____mm短轴____mm
打磨区外观
4 7 打磨区边缘应圆滑过渡。不规整(有明显缺口或明显超出),一处扣 0.5 分。共 2
质量评分 分,扣完为止。 有_____处,应扣_____分
修复区有未打磨干净的油漆点、碳伤点,一处扣 1 分。共 3 分,扣完为止
注:介子拉伸打磨后产生的小凹点不扣分 有_____处,应扣_____分
修复部位出现孔洞,一个扣 10 分。有_____个孔洞
车身线横向测量,低一处(长度小≤5mm为一处,≤10mm 为 2 处,≤15mm 为 3
处,以此类推)扣 6 分,高点扣15分。 低点有_____处,高点有_____处
车身线上、下部位横向测量,应分别与对应专用卡尺吻合。
低点≥1mm,一处(长度小≤5mm 为一处,≤10mm 为 2 处,≤15mm 为 3 处,以此
类推)扣 4 分;高点一处扣 6 分。 低点有_____处,高点有_____处
5 修复后质量 75 修复后区域用立向卡尺测量,应与卡尺吻合。共 16 分,扣完为止
1.车身线弧面与卡尺不吻合(高或者低于原表面 1mm),则一段弧面扣 5 分
2.车身线上方弧面(或上下弧面)与卡尺不吻合(高或者低于原表面 1mm),一段
弧面扣 3 分。 1.不吻合有_____段,2.不吻合有_____段
修复后的区域,出现崩弹现象(应力未完全消除)扣 3 分。共 3 分,扣完为止
压痕消除情况检查,共10分,扣完为止。 有_____处,应扣____分
修复后的面板涂墨汁后打磨,原压痕处有明显黑线,一处(每10mm 为1处)扣 1 分
车身线平直度及周边平整度检查。共 12 分,扣完为止。
1.车身线涂墨汁后打磨,过黑处为不平直。一处(长度 5mm 为一处)不平直扣 3
分; 有_____处,应扣_____分
2.平行于车身线,上部 10mm 范围内涂墨汁后打磨,过暗处为不平整。一处(每
1cm 为一处)不平整扣 2 分。暗区宽度不足 5mm的不算 有_____处,应扣_____分
修复后质量
3.平行于车身线,下部 20mm 范围内涂墨汁后打磨,过暗处为不平整。一处(每
5
1cm 为一处)不平整扣 2 分。暗区宽度不足 5mm的不算 有_____处,应扣_____分
面板平整度检查。共 18 分,扣完为止。 有_____处,应扣_____分
车身线平直度检查区域之外的打磨区范围内涂墨汁打磨后,过暗处为不平整,一处
(每 1cm 为一处)不平整扣 1 分。暗区宽度不足 5mm 的不算
操作中工量具,搭铁线、焊片等掉落, 1 次扣 1 分。共3分,扣完为止
5S 6
操作完成后未清洁设备、工具,或未归位,每项扣1分。共3分,扣完为止
6 总 分 100
裁判员签字: 得分: 裁判长签字:模块D-汽车玻璃升降器更换及车门调整 评分表
选手号: 完成情况: 用时:
序号 评分项目 配分 评分细则描述 扣分及细节描述 实际得分
1.未穿戴工作服、安全鞋,或未视情适时佩戴手套、护目镜、口罩,每项扣0.5
分。共2分,扣完为止
2.未安装三件套、车轮挡块,每项扣1分
1 操作前准备 8
3.未检查车辆驻车情况,扣1分
4.未查阅维修手册(螺栓扭矩、拆装方法、技术要求),每项扣0.5分。共4分,
扣完为止
检查车门相
2 2 1.未检查玻璃升降器、门锁、后视镜、音响喇叭工作情况,每项扣0.5分
关电器
1.未规范拆卸前门音响高音喇叭,扣1分
2.未规范拆卸内扣手饰板,扣1分
3.未规范拆卸车门内饰板,扣2分
4.未规范拆卸门锁拉线,扣1分
拆卸车门内
3 10 5.未规范断开线束连接器,扣1分
饰板
6.带电插拔线束连接器,扣2分
6.工具选择不当,扣2分,工具使用不当,扣1分
7.拆卸造成零部件或总成损坏(不能用手辅助拆卸的易损件除外),每件
扣5分
1.未将车门玻璃降至可拆卸位置,扣1分
2.拆卸车门玻璃前未进行贴护,扣1分
3.未规范拆卸车门玻璃、玻璃升降器,每项扣1分
拆卸车门玻 4.未取下车门玻璃,扣2分
4 璃升降器总 10 5.未规范断开线束连接器,扣1分
成 6.带电插拔线束连接器,扣2分
7.工具选择不当,扣2分,工具使用不当,扣1分
8.拆卸造成零部件或总成损坏(不能用手辅助拆卸的易损件除外),每件
扣5分
1.拆卸前未对车门、翼子板进行贴护,每项扣2分;贴护不到位,扣1分
2.未规范断开线束连接器,扣1分
3.带电插拔线束连接器,扣2分
4.未规范拆卸车门限位器固定螺栓,扣1分
拆卸车门总
5 10 5.未分多次拆卸车门铰链固定螺栓,扣1分

6.未按规范取下车门铰链固定螺栓,扣1分
7.工具选择不当,扣2分,工具使用不当,扣1分
8.拆卸造成零部件或总成损坏(不能用手辅助拆卸的易损件除外),每件
扣5分
1.未按规范顺序安装车门铰链螺栓,扣1分
2.未分多次拧紧车门铰链固定螺栓,扣1分
3.未按规定力矩紧固车门铰链固定螺栓,扣2分
安装车门总 4.未按规定力矩紧固车门限位器螺栓,扣2分
6 8
成 5.未规范安装线束连接器,扣1分
6.带电插拔线束连接器,扣2分
7.工具选择不当,扣2分,工具使用不当,扣1分
8.安装造成零部件或总成损坏(易损件除外),每件扣5分
1.未核对新玻璃升降器总成型号及外观状况,扣2分
2.未规范安装玻璃升降器总成,扣1分
安装车门玻 3.未规范安装或紧固车门玻璃,扣1分
7 璃升降器总 8 4.未规范安装线束连接器,扣1分
成 5.带电插拔线束连接器,扣2分
6.未检查玻璃升降器工作情况,扣2分
7.安装拆卸造成零部件或总成损坏(易损件除外),每件扣5分
1.未正确安装门锁拉线,扣1分
2.未检查门锁的机械解锁情况,扣2分;未规范检查门锁的机械解锁情
况,扣1分
3.未规范安装车门内饰板,扣2分
安装车门内 4.未安装内扣手、门扶手饰板,每项扣1分
8 12
饰板 5.未规范安装高音喇叭总成,扣1分
6.安装顺序不合理造成重复拆卸,扣2分
7.安装造成零部件或总成损坏(易损件除外),每件扣5分
8.未检查后视镜、音响喇叭、玻璃升降器、门锁工作情况,每项扣
0.5分,共2分
1.操作过程中工量具、工件掉落或落地,每件扣1分,共4分,扣完为止
2.零部件摆放不当,每件扣1分;零部件摆放存在安全隐患,扣3分
9 5S 10 3.操作完成后设备、工量具未清洁或未归位,每项扣1分。共2分,扣完为

4.贴护未清除,或未清洁车辆、场地,每项扣1分
1.车门玻璃一键升降功能和防夹功能不能实现,每项扣2分
2.升降转换时车门玻璃出现左右歪斜,扣5分
安装质量检
10 22 2.车门上下错位超标,扣5分

3.车门平整度超标(门边出现里外错位或交叉错位),每项扣5分
4.车门锁闩位置调整不当,扣5分
11 总分 100
裁判员签字: 得分: 裁 判 长 签 字 :车身修理-模块D
汽车玻璃升降器更换及车门调整试题6
一、竞赛时间
本模块规定用时60分钟。
二、竞赛任务
更换左后车门玻璃升降器总成,拆卸、安装和调整左前车门总成
(比赛车型待定)。
三、竞赛要求
做好个人及车辆的安全防护,查阅维修手册。正确选择、使用工
具,按规范更换车门玻璃升降器总成;检查玻璃升降应自如,无卡滞
等情况。正确选择、使用工具,按规范拆卸、安装车门总成;正确调
整车门缝隙,使缝隙尺寸达到原厂标准要求。
四、注意事项
1.车门总成较重,赛场提供专用工具,不能要求裁判协助。
2.操作过程中注意个人、车辆及设备安全。
3.当前一位选手操作完毕后,应由技术人员对车门总成安装情况
进行检查并维护到赛前状态,以便后续选手操作。模块B-模拟车身结构件更换 (操作过程)评分表
选手号: 完成情况: 用时:
序号 评分项目 配分 评分细则描述 扣分及细节描述 实际得分
未穿安全鞋,扣 0.5分
划线及电阻点安全
1 2 清洁、划线时未戴线手套,扣0.5分
防护 电阻点焊时未戴皮手套,扣0.5分
电阻点焊时未戴透明面罩,扣0.5分
电阻点焊电流(可调式为60~90档)调整不当,扣0.5分
2 焊接参数调整 1
电阻点焊焊接时间(可调式为40~70档)调整不当,扣0.5分
板件未清洁,扣0.5分
3 电阻点焊前清洁 1
试焊片未清洁,扣0.5 分
4 试焊片试焊 2 未进行试焊,扣2分
未跳焊,每次扣0.5分。共1分,扣完为止
5 电阻点焊过程 5
点焊焊接过程出现虚焊,或钻前已开焊,一次扣4分
板件分离时未戴透明面罩,扣0.5分
板件分离时未戴防噪耳罩,扣0.5分
钻孔、切割时未戴皮手套,扣0.5分
钻孔、切割、打磨操作未在台虎钳上夹持固定板件,一次扣0.5分
6 板件分离、拼装 8
焊点去除钻正式钻孔前空转,扣2分
A、B 板分离后,切割、钻孔伤及下层板,一处扣1分
A、B 板分离后,锯条断裂,扣1分
将 A、B、C 板件结合时板件在虎钳中上下翻转夹持,扣4分
未穿戴焊接防护服,扣0.5分
气体保护焊安全防 未穿戴护脚,扣0.5分
7 1
护 未戴焊接长手套,扣0.5分
未戴焊接面罩,扣0.5分
保护焊电流(可调式为2~5 档)调整不当,扣 0.5 分
8 焊接参数调整 1
保护焊送丝速度(可调式为4~12 档)调整不当,扣0.5分
未正确使用焊烟抽排设备,扣2分
9 气体保护焊操作 4 清除焊枪喷嘴焊渣时磕碰喷嘴,扣2分
塞焊未跳焊,每次扣0.5分。共1分,扣完为止
操作过程中工量具、工件落地,每项次扣0.5分
10 5s 3
操作完成后工量具、设备未清洁或归位每项扣1分,场地未清洁扣1分
11 总分 28
裁判员签字: 得分: 裁判长签字:
模块B-模拟车身结构件更换 (焊接质量)评分表
选手号: 完成用时:
序号 评分项目 配分 评分细则描述 扣分及细节描述 实际得分
1 板件对齐 2 焊接后三层板未贴合(间隙值>0.7mm),一处扣1分
焊点直径<4mm、表面有焊渣(焊钳未夹紧导致)、未焊接,每个扣2分
焊点中心与所划十字心偏离>1mm,每个扣1分
2 电阻点焊质量检验 15
焊点失圆(Dmax-Dmin>0.5mm),每个扣1分
焊点定位划线累计误差≥3mm,每侧扣1分;误差≥4mm,每侧扣2分
塞焊孔未焊接、未填满,焊点超高(h>2.0mm)、超大(D>9mm),或
二次焊接,每个扣3分
焊点高度偏高(1.5<h≤2.0mm),每个扣1分
3 6mm 塞焊 10
焊点失圆(Dmax-Dmin>0.5mm),每个扣1分
4 个焊点大小不一致(Dmax-Dmin>0.5mm),每个扣1分
焊点有气孔,每个扣1分
塞焊孔未焊接、未填满,焊点超高(h>2.0mm)、超大(D>13mm),或
二次焊接,每个扣3分
焊点背面焊透最小直径处<9mm,每个扣2分
4 9mm 塞焊 10 焊点高度偏高(1.5<h≤2.0mm),每个扣1分
焊点失圆(Dmax-Dmin>0.5mm),每个扣1分
4个焊点大小不一致(Dmax-Dmin>1mm),每个扣1分
焊点有气孔,每个扣1分
焊疤未跳焊,每次扣5分,共10分
焊疤超宽(W<5mm 或 W>8mm)、超高(h>2.0mm),熔穿,未焊接,
一处(长度每5mm为一处)扣4分
焊疤接头正面被遮盖导致无法评分,一个接头扣4分
两端焊缝缝隙>1.2mm,每端扣1分
焊疤弯曲,每段(长度5mm为一段),扣2分
焊疤接头偏斜超过0.5mm,一个扣2分
连续焊
5 10 焊疤接头宽窄不一致(差值>0.5mm),一个扣2分
对接焊
焊疤接头高低不一致(差值>0.5mm),或接头处高度偏高(1.5<h≤
2.0mm),一个扣2分
焊疤非接头处宽窄不一致(差值>0.5mm),一处(5mm为一处),扣1分
焊疤非接头处高低不一致(差值>0.5mm),一处(5mm为一处),扣1分
焊疤非接头处高度偏高(1.5<h≤2.0mm),一处(5mm为一处),扣1分
5段焊疤中,接头处有未跳焊痕迹,每段扣10分
焊疤两侧故意用划针划线影响评分,扣10分
焊疤超宽(W<3mm 或 W>6mm)、超高(h>2.0mm),焊穿,或未焊
接,一处(长度每5mm为一处),扣4分
焊疤有熔穿孔,一个扣5分
焊疤弯曲,每段(长度5mm为一段),扣2分
焊疤两侧出现阶差变形,或高度阶差>1mm,每处(长度10mm为一处,不
足 10mm的也算一处)扣2分
焊疤两端烧穿长度>1mm ,或超出边缘长度>1mm(焊接完后打磨平,视
6 连续点焊 25 为超出要求),每端扣2分
焊疤接头偏斜超过0.5mm,一个扣2分
焊疤接头宽窄不齐(差值>0.5mm),一个扣2分
焊疤接头高低不一致(差值>0.5mm),或接头处高度偏高(1.5<h≤
2.0mm),一个扣2分(如果用打磨机磨齐,视为不齐)
焊疤非接头处宽窄不一致(差值>0.5mm),一处(5mm为一处)扣1分
焊疤非接头处高低不一致(差值>0.5mm),一处(5mm为一处)扣1分
焊疤非接头处高度偏高(1.5<h≤2.0mm),一处(5mm为一处)扣1分
焊疤有气孔,每个扣1分
单段焊疤疏密不均,每处(10mm为一处),扣1分
7 总分 72
裁判员签字: 得分: 裁判长签字:车身修理-模块E
塑料件拆装与修复试题6
一、竞赛时间
本模块规定用时60分钟。
二、竞赛任务
根据维修手册要求对后保险杠进行拆卸、修复损伤部位、安装和
调整。保险杠的损伤位置如下图位置1(比赛用车型待定)。
三、竞赛要求
做好个人及车辆的安全防护,查阅维修手册。正确选择、使用工
具,按规范拆卸保险杠总成;使用塑料焊接设备修复保险杆破损处;
安装保险杠,并使其缝隙尺寸达到原厂标准要求。
四、注意事项
1.拆卸、安装保险杠时不能要求裁判协助。
2.操作过程中注意个人、车辆及设备安全。
3.当前一位选手操作完毕后,由技术人员对保险杠的安装情况进
行检查并维护到赛前状态,以便后续选手操作。车身修理-模块C
车身非结构件修复试题6
一、竞赛时间
本模块规定用时60分钟。
二、竞赛任务
在60分钟内,对门板上的条形凹陷(漆膜已破坏)进行修复。损
伤位置在棱线上,距离车门把手100mm,如下图。
40mm
120mm
100mm
条形凹陷为纵向,损伤长度120mm,损伤宽度为40mm,损伤深度
为13mm。
宽度:40mm
长度:
损伤深度:
120mm
低于原表面13mm
选手正确选择、使用工具及设备,对损伤部位按正确工艺进行修
复。
三、考核要点
安全防护、设备调整及操作、修复质量、5$等。
技术要求如下:
1.打磨后的裸金属为椭圆状,长轴≥240mm,短轴≥160mm。
2.凹陷部位修复后高度低于原表面,差值≤1mm。
3.车身线及面板在横向、立向上都应与专用卡尺吻合,不能超出
±1mm。
4.凹陷部位修复后高度不得高于原表面。
2
5.凹陷部位修复后不得有孔洞。
四、注意事项
1.选手穿戴个人防护用品。选手未穿戴好防护用品便开始操作,
裁判要制止并要求选手穿戴好防护用品。
2.比赛过程中对于涉及安全操作时,裁判将会及时警告并让选手
整改,时间计入个人比赛用时。
3.比赛结束需对工位进行5S整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