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我为什么而活着》2021-2022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1)(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我为什么而活着》2021-2022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职业模块工科类 (1)(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 素
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 ——莫里哀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肖洛霍夫
人活着,为了什么?
作者简介(1872---1970):
伯特兰 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他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教学目标
1.把握罗素支配他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从而理解这位大学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的胸襟。
2.鉴赏课文内容所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丰富的语句,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思考:1、罗素为什么而活着
一、初读课文,聆听罗素的声音。
爱情
知识
同情心
(一)对爱情的渴望
罗素渴望爱情的原因?
1、爱情带来狂喜
2、爱情解除孤寂
3、爱情的结合能见到仙境的缩影
(二)对知识的追求
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1、希望了解人的心灵。
2、知道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
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
(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
罗素同情人类的苦难包括?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孤独、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一战”——生灵涂炭的战争,人类空前的浩劫。
英国士兵遭到德军化学武器袭击致盲,正互相扶着去接受治疗。
“一战”后战场上留下的尸骨。
奥斯维辛集中营——“死亡工厂”
南京大屠杀——勿忘国耻
战争带来的苦难
二、研读课文,感受罗素的人格魅力。
(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含义:
1、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导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这三种感情对作者人生强有力的影响。而“苦海”“绝望”则表明这三种感情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面对追寻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人只能为自己的渺小感到无奈和绝望。然而,因为这三种感情,作者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揣摩句子的含义:
2、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像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导析:爱情的结合,想象成仙境,仙境实际上就是最美好的生活,这样的仙境正是自己所追寻的人生境界。更是对美好的爱情的高度赞美。
3、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
导析: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揭示了爱情和知识把罗素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也就是说,他不只是自己不懈追求美好生活,而且他也希望别人过上美好生活,体现出罗素具有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字里行间洋溢着博爱的精神。
罗素说“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这“三种感情”的顺序可否颠倒?
讨论
谈收获
哪一种感情能够引起你的共鸣?
例:我想为__ 而活着,因为___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
 希望同学们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教师寄语
(渴望)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苦难
爱情带来狂喜
爱情解除孤寂
爱情的结合能见到仙境的缩影
了解人类的心灵
知道星辰为何发光
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
饥饿中的孩子
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
孤苦无依的老人
孤独、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
我为什么而活着
值得为它活着
文章总体结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