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单元小结 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单元小结 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单元小结
【课标链接】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思维导图】
一、法律在我们身边
【核心考点】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什么是法治 法治有何重要性
(1)含义: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重要性: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为什么我国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1)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区别
产生方式 调整对象或范围 实施手段(靠什么发挥作用)
道德 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 普遍适用 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
纪律 相关部门(单位)制定 本部门(单位)成员(局部适用) 单位、团体的行政力量
法律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 全体社会成员 国家强制力
直击中考
1.[2021·云南]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下列体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是( )
①在公交车上,我主动为老人让座 ②到了法定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上学 ③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 ④父母经营饭店,主动申报纳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021·辽宁营口]“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该目标的内容为(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2021·辽宁阜新]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该修正案制定和颁布的过程说明法律( )
A.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B.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2021·湖北武汉]下面漫画表明( )
A.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C.法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D.散布网络谣言者要承担行政处分责任
5.[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如果社会是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告诉我们( )
①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②法律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法律的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 ④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法律伴我们成长
【核心考点】
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六大保护的含义和重要性是什么
(1)家庭保护,是指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2)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3)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网络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5)政府保护,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6)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3.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权利
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4.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5.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1)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6.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拓展考点
六大保护的区别
责任人 保护对象 地位
家庭 保护 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 未成年子女、被监护人 基础
学校 保护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在校学生 重要作用
社会 保护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全体未成年人 必不可少 的组成 部分
网络 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未成年人网络生活 实现线上 线下全方 位保护
政府 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全体未成年人 承担主体 责任
司法 保护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 违法犯罪的或利益受侵害的未成年人 重要保障
直击中考
6.[2021·内蒙古包头]我国宪法和民法典、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这是由于未成年人( )
①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伤害 ②生存发展事关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③不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④享有成年人所不具备的政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2021·湖南湘西]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网络保护,强化了政府保护,完善了司法保护,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这说明( )
A.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B.网络保护是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基础
C.未成年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合法权益
D.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8.[2021·江苏苏州]2021年1月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A.政府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网络保护
9.[2021·江苏南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警示语告诉我们( )
A.人民法院应严格依法行使检察权
B.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
D.必须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10.[2021·广西梧州]近年来,外卖队伍不断壮大,为了能准时送餐,部分外卖小哥逆向行驶、超速行驶、闯红灯……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对于以上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
A.为准时送达,偶尔违规可以理解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C.要珍爱生命,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D.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我们要自觉维护
11.[2021·山东临沂]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明确了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看护责任和具体要求;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明确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制度;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关义务;明确了学校、幼儿园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由国家承担监护职责;等等。
(1)根据材料内容分析,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要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增加、完善多项规定
(2)此次修订新增的两项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什么
(3)班级拟开展“感受关爱与法同行”主题班会,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单元小结 答案解析版
【课标链接】
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思维导图】
一、法律在我们身边
【核心考点】
1.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通过调整社会关系,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什么是法治 法治有何重要性
(1)含义: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2)重要性: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4.为什么我国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1)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
(2)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法律的特征有哪些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最主要特征)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如何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2)每个公民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3)任何人不论职务高低、功劳大小,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7.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1)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法律让我们懂得在社会生活中可以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法律也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区别
产生方式 调整对象 或范围 实施手段(靠什么发挥作用)
道德 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 普遍适用 舆论、习惯、信念的力量
纪律 相关部门(单位)制定 本部门(单位)成员(局部适用) 单位、团体的行政力量
法律 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或认可 全体社会成员 国家强制力
直击中考
1.[2021·云南]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下列体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的是( C )
①在公交车上,我主动为老人让座 ②到了法定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上学 ③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 ④父母经营饭店,主动申报纳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与生活的关系。②表明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③表明法律保障公民的生存权;④表明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符合题意。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座,属于道德义务,①不符合题意。
2.[2021·辽宁营口]“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必须把依法治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党和国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该目标的内容为( A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2021·辽宁阜新]2020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该修正案制定和颁布的过程说明法律( C )
A.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
B.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4.[2021·湖北武汉]下面漫画表明( B )
A.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
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
C.法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D.散布网络谣言者要承担行政处分责任
5.[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如果社会是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告诉我们( A )
①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②法律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③法律的作用就是维护社会秩序 ④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法律除了维护社会秩序,还有规范、保护等作用,③中“就是”说法错误;④中“唯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二、法律伴我们成长
【核心考点】
1.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
(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2.六大保护的含义和重要性是什么
(1)家庭保护,是指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进行的保护,包括生活上的关心照顾和思想上的教育培养。家庭是未成年人保护的第一个阵地,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
(2)学校保护,是指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中,学校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3)社会保护,是指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社会保护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是未成年人保护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网络保护,是指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网络生活实施的专门保护。网络保护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力图实现对未成年人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5)政府保护,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保护。政府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承担着主体责任。
(6)司法保护,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的专门保护,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3.未成年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享有的特殊权利
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4.为什么要树立法治意识
(1)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2)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5.法治时代对青少年提出了什么要求
(1)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本要求。
(2)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6.怎样学会依法办事
(1)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当通过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在实现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还要自觉维护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益。
(2)依法办事,就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拓展考点
六大保护的区别
责任人 保护对象 地位
家庭 保护 父母、其他监护人和共同生活的其他成年家庭成员 未成年子女、被监护人 基础
学校 保护 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 在校学生 重要作用
社会 保护 国家、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 全体未成年人 必不可少 的组成 部分
网络 保护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 未成年人网络生活 实现线上 线下全方 位保护
政府 保护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 全体未成年人 承担主体 责任
司法 保护 国家司法机关(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在内的广义上的司法机关) 违法犯罪的或利益受侵害的未成年人 重要保障
直击中考
6.[2021·内蒙古包头]我国宪法和民法典、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都对保护未成年人作出了特别规定,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这是由于未成年人( A )
①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容易受到伤害 ②生存发展事关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 ③不适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④享有成年人所不具备的政治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7.[2021·湖南湘西]2021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了网络保护,强化了政府保护,完善了司法保护,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到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这说明( D )
A.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
B.网络保护是未成年人权利保护的基础
C.未成年人都能珍惜自己的合法权益
D.我国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关爱和保护
8.[2021·江苏苏州]2021年1月以来,教育部相继出台文件,对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睡眠、读物、作业、体质等五项管理作出部署。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 )
A.政府保护 B.家庭保护
C.司法保护 D.网络保护
9.[2021·江苏南京]“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警示语告诉我们( D )
A.人民法院应严格依法行使检察权
B.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C.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
D.必须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解析】本题考查树立法治意识。题干中的警示语说明了违法行为必然要受到法律制裁,启示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防患于未然,做尊法守法的好公民,D项正确。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检察权,A项错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项错误;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C项错误。
10.[2021·广西梧州]近年来,外卖队伍不断壮大,为了能准时送餐,部分外卖小哥逆向行驶、超速行驶、闯红灯……成为交通事故的高发群体。对于以上行为,认识错误的是( A )
A.为准时送达,偶尔违规可以理解
B.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C.要珍爱生命,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D.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我们要自觉维护
【解析】本题考查依法办事的要求。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法律,题干中部分外卖小哥为了准时送餐逆行、超速、闯红灯,扰乱了社会秩序,属于违法行为,也是不珍爱生命的表现,B、C、D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11.[2021·山东临沂]2020年10月17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明确了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的看护责任和具体要求;首次对学生欺凌进行定义,明确学校应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增设了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时强制报告制度,以及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从业人员的准入资格制度;明确了网络服务提供者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有关义务;明确了学校、幼儿园建立预防性侵害、性骚扰未成年人的工作制度;明确了在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时由国家承担监护职责;等等。
(1)根据材料内容分析,此次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什么要在现行法律的基础上增加、完善多项规定
①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为了规范未成年人的行为,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③为了形成保护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2)此次修订新增的两项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是什么
政府保护和网络保护。
(3)班级拟开展“感受关爱与法同行”主题班会,请写出你的发言提纲。
①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受到特殊保护的权利,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权利,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②同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的权利,自觉履行公民应尽的义务。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