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热点专题 六 推进法治建设 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 热点专题 六 推进法治建设 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年春季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专题复习五:
推进法治建设 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热点材料:
热点材料1----权益保护法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在持续完善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2)2021年6月8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该小组成立后制发的首份政策文件。
教育部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教育部第一次就未成年人保护制定专门规章。
(4)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1)2021年5月,民政部等十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和创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
(3)2021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市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
(4)2022年1月,民政部印发通知,进一步加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确保他们度过欢乐祥和的新春佳节和健康安全的寒假假期。
★部署推进创建活动
(1)2021年8月,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的通知》,部署开展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创建工作。(2)202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
★开展系列专项行动
(1)2021年3月至11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开展“护苗2021”专项行动,聚焦育新人使命任务。
(2)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检爱同行共护未来”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监督专项行动。
(3)2021年6月18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烟侵害“守护成长”专项行动方案》。
中央网信办决定从2021年7月21日起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
(5)2021年10月29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
★不断加强司法保护
(1)2021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全面展示了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进展。
(2)2021年11月15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妇联联合印发《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典型案例》。
(3)2021年11月,全国妇联权益部组织编写了《家庭暴力受害人证据收集指引》。
(4)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58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以“促进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为议题,聚焦未成年人司法保护。
★开展系列关爱行动
(1)2021年7月10日,全国妇联等12个部门共同主办的“学党史颂党恩守护安全伴成长”2021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在北京启动。
(2)2021年9月28日,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通知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第40批优秀影片,《我和我的祖国》等一批优秀影片入选。
(3)2021年12月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市检察机关启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督促、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促进故宫、圆明园等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4)2021年12月14日,全国妇联等12部门共同启动“把爱带回家——送法到家让孩子健康成长”2022寒假儿童关爱服务活动。
链接考点:
1.请运用法治价值的有关知识,说说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等实施的意义。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3)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实施,为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护其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2.为什么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1)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侵害。(2)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3)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4)当前社会环境还比较复杂,依然存在着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
3.“创建活动”“专项行动”“关爱行动”等的开展说明了什么?
(1)我国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不良诱惑。(2)我国对未成年人实施特殊保护,努力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3)我国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厉行法治。(4)当前,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事件还时有发生。
4.家庭教育促进法为什么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
(1)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德养成至关重要。(2)这是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弘扬优良家风的需要。(3)这是形成教育合力,督促未成年人遵守道德、恪守法律,有效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需要。
5.请说明校外培训泛滥的危害。
(1)加重学生学习压力和负担,挤占学生宝贵的休息时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2)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增加家长的教育焦虑和家庭经济负担。(4)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不利于教育长期健康发展。
6.为什么要印发“双减”政策
(1)这是国家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需要。(2)这是规范校外培训、推动校内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3)这是实施特殊保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4)这是坚持学生为本、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保障学生休息权利的需要。(5)这是发挥学校主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的需要
7.做法)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如何做
(1)告诉父母或老师,积极寻求帮助。(2)向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中心等法律服务机构寻求法律帮助。(3)向公安、民政、教育等有关部门反映问题、寻求帮助。(4)到人民法院状告侵权者,通过打官司讨回公道。
中考预测:
1.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侧重于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和教育挽救,共同发力、体施行,标志着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在持续完善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 ③我国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④打击犯罪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2021年7月21日,中央网信办启动“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对于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问题,保持“零容忍”态度,坚持露头就打、从严从重,大力整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问题乱象。这有利于( )
①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 ②落实厉行法治的基本方略 ③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④杜绝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右图漫画告诉我们,“双减”政策的实施
①有利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②有利于优化教育生态 ③不利于学生自强品质的培养 ④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21年12月7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在全市检察机关启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督促、协同相关职能部门,促进故宫、八达岭长城等40余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先后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这里传递的信息有( )
①监督是人民检察院的首要职责 ②教育基地免费开放体现为未成年人提供社会保护 ③良法需要善治 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开放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2021年9月28日,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通知,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第40批优秀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家乡》等一批优秀影片入选。这有利于( )
①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 ②激励广大青少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 ③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④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2021年10月29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从内容建设、时段时长、学校管理、家校协同和部门监管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因为( )
①网络对中小学生成长只有弊没有利 ②沉迷网络游戏,会影响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和健康 ③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 ④加强网络游戏管理,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该法的实施( )
①说明“家事”就是“国事” ②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和家风 ③有利于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④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从法律角度来看,右边图片中的家长
①没有履行好社会保护职责 ②没有正确行使家庭教育权利 ③涉嫌违反未成
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 ④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②③ B .①④ C.①③ D.②④
9.2021年4月28日,北流市发生社会人员持刀伤害幼儿园师生案件,2名学生死亡,16名师生受伤,社会影响十分恶劣。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教育部会同公安部第一时间派出督导组,赶赴现场指导处置。材料表明( )
①党和政府重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②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③督导组对未成年人实施司法保护 ④教育部对未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观察思考
9.2022年2月9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未成年被告人盗窃案件,被告人小强(化名)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罚金一千元。同时针对未成年人父母监护不力的情况,平谷区人民法院向其父母发出全市首份《家庭教育令》,督促其父母积极履行家庭教育和监护职责。据了解,小强长时间夜不归宿、结交社会人员、经常出入网吧,其父母放任这些不良行为,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是家庭教育的缺失最终使小强走上犯罪道路
北京市发出首份《家庭教育令》的目的是什么
请你为促进家庭和谐提出建议。
三、活动与探究
10.2021年6月8日,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这是该领导小组成立以后制发的首份政策文件。某校九年级二班法治学习小组摘录了该意见的部分内容并进行热烈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摘录一:强化家庭监护责任
推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被委托人每年提供不少于一次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为什么要责令家长接受家庭教育指导
摘录二:加强学校保护工作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指导学校深入开展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坚持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听党话、跟党走,养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2)请你就如何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谈谈自已的打算。
摘录三:完善网络保护工作
有效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定时间内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严格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推进未成年学生在校专心学习。
完善网络保护工作有何意义?
11小鹏经常看新闻报道,同时动脑思考一些问题。以下是他做的新闻摘录及由此引发的疑问,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他解答。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摘录一: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摘录二:积极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理控制学生连续线上培训时间。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疑问一: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有哪些危害
(2)疑问二:“双减”背景下,我们青少年应如何学习?
答案提示 1.A 2C 3.C 4.B 5D 6D 7.B 8.A 9.C
二、9.(1)强化监护人切实履行监护职责,维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示例:家庭成员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信任与包容;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0.(1)①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德养成至关重要。②这是增强家长的教育责任感、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弘扬优良家风的需要。③这是形成教育合力,督促未成年人遵守道德、恪守法律,有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需要。
(2)①增强社会责任感,遇事有担当,培养无私奉献精神。②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关爱他人,养成亲社会行为。③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培养法治精神和道德素养。④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3)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休息权和财产权,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线上线下全方位保护。
11.(1)①挤占学生宝贵的休息时间,影响学生的正常作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②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③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发展规律,不利于教育长期健康发展。
(2)“双减”背景下,我们中学生更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培养创新能力。具体做到:①思想上一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增强社会责任感;等等。②行动上一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兴趣和好奇心,拓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从身边的事做起,善于动手实践,积极参加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