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 十一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 十一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2年春季九年级道德与法治 专题复习十一 :
弘扬中华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热点材料:
热点材料1---繁荣文化事业
★“四史”宣传教育2021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社会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的通知》,对开展“四史”宣传教育作出安排部署。
★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1年8月2日,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繁荣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
★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2021年9月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要求坚决抵制违法失德人员,坚决反对唯流量论,坚决抵制泛娱乐化,坚决抵制高价片酬,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习近平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贺信2021年11月6日,习近平致新华社建社90周年的贺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新华社要在党的领导下,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人民情怀,赓续红色血脉,坚持守正创新,加快融合发展,加强对外传播,努力建成国际一流新型全媒体机构。
★中国文联十一大和中国作协十大2021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华民族新文化作为自己的使命,积极推动文化建设和文艺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百年来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2022年1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胡和平指出:回顾百年来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光辉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必将激励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稳步迈进。
★年轻人爱上主旋律2022年1月19日,知乎发布了2021影视数据报告。报告显示旋律”影片扛起2021年票房大旗的同时,也受到新一代年轻用户的追捧,在《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中国医生》等“主旋律”影片的观众中,平均50%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
热点材料2---弘扬传统文化 2021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实施十周年。这部法律颁布实施十年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持续提升,但同时,法律实施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黄河标志和吉祥物2021年7月5日,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发布。黄河标志设计灵感来自于指纹和仰韶文化彩陶纹组合,寓意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总体呈现黄色系,代表黄河、黄土、黄种人,九层涡形代表黄河流域九省区。黄河吉祥物是一组动漫形象组合名为河宝”,与“黄河宁、天下平”主题口号及黄河标志相呼应。
★《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1年7月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五部门共同印发了《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该方案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的机制初步建立,基础进一步夯实,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不断加强,推动实现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2021年7月16日至31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举行。“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加入《世界遗产名录》,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湖北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微调的形式列入世界遗产地。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升至56项。其中,文化遗产38项、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前列。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2021年8月8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印发,为沿线省份完善分省份建设保护规划,推进国文化公园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
热点材料3---中外文化交流
★国家政策《“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强调,加强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海外传播。
★打造最佳文化交流平台2021年9月23日至27日,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旨在构建湾区文化交流互鉴大平台。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2021年10月27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在京开幕。对话会以“增进文明对话、共塑亚洲未来”为主题,持续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考点链接:
1.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积极推动文化建投和文艺繁荣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的原因。(或:为什么要加强对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的管理
示例:(1)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是陶冶国民情操、启迪国民心智、引领社会风尚的需要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
我们青少年能为繁荣文化事业做些什么
(1)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2)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自觉抵制不良诱惑。(3)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保护、宣传、弘扬中华文化。(4)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为中华文化增添富有生命力的内容。(5)学习、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我国为什么要大力保护传统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国始终坚持文化强国战略,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2)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3)是传承民族文化、连接民族情感的需要。(4)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需要。(5)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 (6)可以增强公民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和责任感
4.请你分析深入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程的原因。
(1)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是落实文化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2)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有利于国民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维护文化安全,建设文化强国;有利于传播中国价值,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5.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自然遗产和双遗产数量均居世界前列说明了什么
(1)我国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我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3)我国在保护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同时,不断推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6.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是对哪些战略的贯彻落实 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方案,不断加强中小学中医药文化教育、推动实现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
(1)文化强国、健康中国。(2)①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②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文化强国、健康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③有利于传播中医药文化理念,增强中医药文化影响力;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国民掌握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增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健康需求、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7.保护文化遗产,青少年如何扮演“参与者”的角色
(1)认真学习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2)向周围的人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积极参加保护文化遗产的实践活动。(3)在参观时做到文明参观,爱护文物和古迹,不乱写乱画、污损文物。(4)发现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要及时制止,积极同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作斗争。
8.推动中华文化不断走出去有何意J义 (或: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华经典诵读海外传播的原因。)
(1)有利于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和人类文明进步。(2)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互鉴,加深与世界各国的理解和信任。(3)有利于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4)有利于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9.做法面对多样文化交流,我们应怎么做
(1)以客观、平等的态度对待世界文化,尊重差异,平等交流。(2)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以我为主,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3)保护本民族的文化。
中考预测:
一、单项选择
北京冬奥会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囊括各类非遗元素的文化盛宴。据此回答第1、2题。
1.北京冬奥会会徽、奖牌、制服、场馆相关设计演绎中华之美的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对此举看法正确的有(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 ③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有利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④只有重视中华文化、轻视外来文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A.①②③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
3.《关于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人员管理的通知》强调,坚决抵制炒作炫富享乐、绯闻隐私、负面热点、低俗“网红”、无底线审丑等泛娱乐化倾向。这
①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②表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让主旋律和正能量充盈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空间 ④有利于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为此下列做法可取的有( )
①在中小学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课程,鼓励建设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特色中小学传承基地 ②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队伍培养力度 ③禁止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艺创作和设计 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出版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教育读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加快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这( )
①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需要 ②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承中华文明的有效举措 ③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血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1年9月3日,《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印发。在城乡建设中系统保护利用、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延续历史文脉、推动城乡设高质量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对此,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
①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古民居 ②保护文物本体及其周边环境,大力实施原址保护 ③活化利用,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 ④城乡建设中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以下可以看出文化自信的有( )
①文博场馆里过大年,非遗大集上买年货 ②各地春晚舞台、大小剧场国风国潮大放异彩,解锁传统文化魅力 ③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演绎“中国式浪漫” ④人民大会堂呈献精华版新春“庙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自2004年创办以来,“今日中国”艺术周已在5洲21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16届。在此过程中我们要( )
①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交往,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 ②通过交流互鉴,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和心灵慰藉 ③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 ④宣传展示中华民族文化,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二、观察思考
9.2021年10月30日,黄河标志和吉祥物发布会在位于郑州的黄河博物馆举行。黄河标志,设计灵感来自于指纹和彩陶纹,极具生命力的指纹与彩陶涡形纹相融合,象征母亲河注入炎黄子孙的血脉与亘古不变的基因传承,寓意中华文脉源远流长、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黄河吉祥物由六个被称为“黄小轩、河小洛、宁小陶、天小龙、夏小鲤、平小牛”的卡通形象构成,组合名为“河宝”,与“黄河宁、天下平”主题口号相呼应,融合了黄帝文化河洛文化、仰韶文化、中华龙文化、鲤鱼吉祥文化及镇河铁牛和三牛精神,囊括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生态、文化遗产和精神标识。
请你为保护黄河文化提出合理化建议。
三、实践探究
10.Hey,河南!您自滚滚历史长河中荡涤而来,您是文旅圈的顶级流量,你让数字化IP与河南旅游事业有机融合,助力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以及河南文化符号的打造。一幅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新潮共振的文化图景,在被迅速描绘出来。让我们一起漫步这座孕育了华夏文明的中原沃土,重访河南之美。
(1)从奇妙游系列到河南博物院数字考古盲盒亮相2021年全国双创周,河南屡次成为网友“夸夸群”的称赞对象,由此开启了“宝藏网红省”的进击之路。这说明了什么
(2)河南炼成“新晋顶流”,给我们带来哪些启发 (3)重访河南之美,请你推介一个地方。
答案提示
一、1.B 2A 3C 4B 5.B 6A 7D 8.B
二、9.示例:加大资金投入,做好考古发掘工作,探寻、复原黄河文化遗迹;加强对黄河历史文化的研究,加强对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设立黄河文化保护区,保护重要的黄河历史文化遗产;打造黄河流域一体化文化圈,促使黄河流域一体化建设。
三、10.(1)①中国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中原地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②中原传统文化博大精深。③只有植根于中国大地,从民族历史深处和中国人的生活样态中寻找灵感源泉,才能让创作充满活力,给全国观众美好的精神享受。
(2)①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探索更多的原创节目。②深挖传统文化的精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在世界大放异彩。③注重传统文化内容的呈现,注重对内容本身的解读,传递出了更广阔领域的情感认知。④借助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为节目赋予崭新的时代温度。⑤表现形式多样,注重传统元素与5G、AR等科技手段的“链接”。⑥文化创新,用现代表达打破传统刻板。⑦文旅融汇,以“文”带“旅”,促进文化传承与地方旅游的相互推进。
(3)示例:①夜游洛阳,领略千年古都的绝代风华。②游历开封,一朝看尽东京梦华。③重逢郑州,探寻别样城市烟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