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专题六 公民权利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专题六 公民权利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专题六 公民权利
问题导学
【专6】1、宪法的核心内容和核心价值是什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确认并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实现,是宪法的核心价值。
【专6】2、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由谁规定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主要有哪些?依法行使这些政治权利和自由有什么意义?
(1)由宪法规定。
(2)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等。政治自由包括: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3)意义:我国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这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体现。
【专6】3、公民的监督权表现在哪些方面?行使这项政治权利的重要性或意义是什么?
(1)表现: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
(2)重要性或意义:公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行使监督权,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专6】4、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人身自由的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含义: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侵犯的自由。
(2)内容: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意义: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只有在人身自由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公民才能独立、自由、有尊严地生活。
【专6】5、公民享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的内容包括哪些?
社会经济权利主要有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文化教育权利主要有受教育权、文化权利。此外,我国公民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
【专6】6、教育的地位(或作用)是什么?国家是如何从制度上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的?
(1)地位(或作用):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2)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制度,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国家制定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专6】7、我国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2)公民行使权利应依照法定程序,按照规定的活动方式、步骤和过程进行。公民权利如果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护权利。维护权利的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
【专6】8、公民行使权利时遵守正当的程序有何意义?
遵守正当的程序,有利于公民实际享受权利,有效避免和化解纠纷,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
迁移运用
一、选择题 (以下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选项前的字母编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专6】1、以下人员中,能够享有我国宪法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有( )
①在英国工作的中国公民王某 ②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公民杰克 ③在初中就读的未成年人李某 ④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村务工人员张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专6】2、每年“两会”召开之前,一些网络媒体开展预测“两会热点”征集活动,网民们热情高涨,纷纷参与。这表明 ( )
A、我国公民都能积极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B、人民直接参与国家机关的重大决策
C、网络建言是公民行使政治权利的唯一途径
D、我国公民享有言论自由,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专6】3、李某在超市购物付款后,由于该超市收银员的疏忽,未将所购物品消磁,以致李某在离店时电子报警装置响铃。值班经理在未查明事实真相的情况下,将李某带到办公室,强行滞留一个小时,并造成群众围观。该超市侵犯了李某的( )
①人格尊严 ②人身自由权 ③言论自由 ④财产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专6】4、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这表明( )
A、公民的言论自由不受侵犯 B、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C、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D、公民的生命健康不受侵犯
【专6】5. 下列图示中,对相关概念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
A B
C D
【专6】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宪法赋予公民监督权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B、监督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C、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 D、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专6】7、下列行为属于正确行使监督权的有 ( )
①小斌向媒体反映学校附近网吧有未成年学生进入 ②小丹给当地政府写信反映环境问题 ③王某在单位门口张贴大字报 ④市民向人大代表反映情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专6】8、现在,广大网民通过政府网站互动平台,既可以向决策部门献计献策,也可以反映问题、提出意见。相关政府部门针对群众反映问题也要限时回复解决。这一做法( )
①保障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监督权 ③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方式 ④有利于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专6】9、在学习“公民基本权利”一课时,同学们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我是国家的主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②作为公民,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
③尽管还没有选举权,但我也是中国公民 ④上课时,遵守课堂纪律也是尊重他人的权利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专6】10、下列行为中,属于正确行使公民权利的是 ( )
A、熄灯后小明还在寝室里大声唱歌 B、小强高中毕业后主动报名参军
C、小欣建议人大代表关注学生课业负担 D、小刚将同学的联系电话发布在网络上
【专6】11、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表明,我国积极保障公民的 ( )
A、财产权 B、劳动权 C、物质帮助权 D、人格尊严权
【专6】12、宪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下列行为属于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是 ( )
①抢劫或盗取他人财物 ②在网上造谣中伤他人 ③偷看他人的微信内容 ④非法限制他人的自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专6】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对推动中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详细部署。作为中学生,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应该( )
①向学校寻求帮助 ②向居(村)民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寻求帮助 ③向人民法院提诉讼 ④直接外出打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专6】14、小刘同学刚满16周岁,他可以参与的政治生活有 ( )
①参加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 ②参加学生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 ③向媒体投诉批评环保局对河水污染处置不力 ④向教育局提出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建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专6】15、右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②公民维权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和途径进行 ③公民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自己的权利 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专6】16、如今智能手机的使用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QQ、微信、朋友圈、微博、论坛等给个人言论自由以更大的平台。法律专家指出,自由的背后需要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的支撑。这说明 ( )
A、言论自由是无限制的,绝对的 B、滥用言论自由要受到刑事处罚
C、网络技术扩大了人们的言论自由权利 D、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专6】17、“有钱不可任性”,这是大家熟悉的一句网络语。它告诫人们,钱是个人财产,虽然可以自由支配,但是使用也要合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要按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利 B、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
C、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财产多少影响权利的行使
【专6】18、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又无往不在枷锁中。”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
①真正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②自由和权利是有界限的 ③享有自由就要摆脱枷锁的束缚 ④自由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自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专6】19、“有权不可任性”“有钱不可任性”“有理不可任性”……这些“不可任性”告诫人们( )
①善于维权的人,才能享有更多的权利 ②公民要在法律允许和许可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③公民权利的行使受到财产、权力等因素的制约 ④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根据右侧漫画,回答20-21题。
【专6】20、对右图中索债人员做法认识正确的是( )
A、欠债还钱,他们是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B、他们逼迫欠债人打电话,侵犯了公民的言论自由
C、他们非法拘禁他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
D、他们这样做是为了依法保护自己的财产权
【专6】21、从索债人的做法中,我们应该吸取的教训有 ( )
①行使自由和权利时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 ②公民行使权利应该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③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按照法定程序维护 ④公民的财产纠纷只能通过诉讼来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专6】22、我国法律赋予公民广泛的权利。下列对公民权利认识正确的是 ( )
A、公民行使权利时没有任何限制
B、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C、尊重他人的权利,就失去了自己的权利
D、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专6】23、王先生购买了某品牌的汽车后,使用中发现该车并不是新车,而是旧车改装的。在与4S店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王先生可以提起的诉讼是 ( )
A、刑事自诉 B、刑事公诉 C、民事诉讼 D、行政诉讼
【专6】24、近来,学霸、学渣等词爆红网络,一些学生对号入座,将本班同学分为:学魔、学霸、学民、学弱、学渣、学残等,有的甚至以此外号代替同学的姓名。给同学取绰号( )
A、侵犯同学的名誉权 B、侵犯了同学的隐私权
C、并无恶意,无可厚非 D、可能侵权,慎之又慎
初中生小刚在学校操场玩耍时,因意外致小西受到轻伤。小西在得不到赔偿的情况下,为报复小刚,捏造事实,在同学中散布小刚偷盗他人财物的谣言。据此回答25-26题。
【专6】25、小西散布谣言的行为侵犯了小刚的( )
A、肖像权 B、姓名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专6】26、小西维权的合法途径可以是( )
A、让父母与小刚父母协商解决 B、向公安机关提起民事诉讼
C、让父母到学校申请司法调解 D、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
小强发现自己学校门口的道路经常拥堵,交通秩序混乱不堪。他利用课余时间调查了解这一乱象发生的根源,并向交通管理部门和市人大反映情况,提出了校门口停车规划等合理建议。据此回答27-28题。
【专6】27、小强行使的权利是( )
A、文化权利 B、劳动权 C、监督权 D、受教育权
【专6】28、小强行使权利的基本路径是( )
A、发现问题—开展调查—撰写报告—提交建议
B、开展调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交建议
C、查找资料—明确任务—调查了解—提交建议
D、调查了解—明确任务—提出问题—提交建议
近些年,遗产纠纷越来越多,因缺乏正确的疏导机制,家庭成员间的矛盾容易恶化。鉴于此,很多城市成立了专门调节遗产纠纷的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了很多遗产纠纷。据此回答29-30题。
【专6】29、在遗产纠纷案中,人们维护的是自己的 ( )
A、人格尊严权 B、物质帮助权 C、劳动权 D、财产权
【专6】30、题干材料说明 ( )
①调解是解决纠纷的有效方式 ②公民权利受到损害要依照法定程序维权 ③遗产继承纠纷可以向调解委员会提起诉讼 ④调解能促进家庭成员相互谅解,维护家庭和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简答题
【专6】1、小李的自行车放在马路边被偷了,小李想报警。同学小王却说:报警有什么用,警察才不会管你的这点小事,直接把边上的那辆自行车骑走就好了,反正你的财产权也受到了侵犯。
请问小李应该怎么做?
【专6】2、6岁的小女孩小珍因父母离异,随父亲一起生活。母亲拒绝付给生活费。父亲再婚后,继母也经常让小珍挨饿。到了上学的年龄,继母还阻挠小珍上学,认为在小店里帮工更好。小珍外地工作的叔叔了解此事后,经过咨询律师决定代理小珍提起诉讼,以维护小珍的合法权益。
(1)小珍的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
(2)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请你从法治的角度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3)你认为小珍叔叔该到哪个机关提起诉讼?提起的是什么诉讼?
【专6】3、以下是小东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其寻找对策。
情境一 小东的同桌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内心累积了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整天无精打采,还经常在上课时讲废话,故意让小东听不到老师的讲解。
对策:
情境二 临近期中考试了,小东正在认真备考,可是同学小华却在背后散布小东七年级时候发生的一件不想被别人知道的秘密。
对策:
情境三 一天,小东突然发现自己的一篇文章被同学当作自己的文章贴在网页上,供网友浏览、下载。
对策:
【专6】4、小文是一名中学生,在学校,她刻苦学习,积极参加课间操等体育活动,用行动不断完善自己;在生活中,她关注时事新闻,还会通过政府热线留下自己对政府部门工作的建议;在闲暇时间,她进行文学创作,并用笔名向杂志社投稿,文章发表后还能收到稿酬;在双休日,她用赚到的稿酬买些水果去老年公寓看望孤身老人,用行动温暖社会。有人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权利就像手上捧着的一颗珍珠,它体现着当家作主的荣耀。”
运用所学知识,请你写出中学生小文积极行使了哪些权利。
【专6】5、请结合漫画《搜身》,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中班长、小林、小军的言行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
(2)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
三、探究题
【专6】1、以下为两位同学的对话:
(1)他们的烦恼源自哪些个人隐私被泄露?
(2)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法律和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
【专6】2、校园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行为。校园欺凌会影响受害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人格发展。无锡市锡山区某初中九年级同学开展校园欺凌专项调查,以下为题名“面对欺凌,你通常采取的做法是什么”的调查结果。
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回答问题:
(1)调查问卷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请在“默默忍受”和“以暴制暴”中选择一个,说明这样做导致的后果。
(3)请你从未成年人自身的角度谈谈,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
专题六 公民权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D 3、A 4、C 5、C 6、D 7、B 8、D 9、D 10、C 11、C 12、C 13、A 14、D 15、D 16、D 17、B 18、C 19、C 20、C 21、A 22、D 23、C 24、D 25、C 26、A 27、C 28、A 29、D 30、B
二、简答题
1、自行车属于公民个人财产,我国法律保护公民个人合法财产,所以当自行车被偷,正确的做法是及时报警,依法维权。偷他人的自行车是违法行为,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拒绝小王的建议并报警。
2、(1)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生命健康权、受教育权。 (2)严格执法,相关部门应该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加强监管;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言之有理即可) (3)到人民法院起诉,属于民事诉讼。
3、情景一对策:劝说同桌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既要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又要不侵犯他人的受教育权。 情景二对策:要求小华不要侵犯自己的隐私权,如果不听,等考试完再采取合理方式维权。 情境三对策:和同学协商,要求同学删除自己的文章,或直至采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①刻苦学习体现积极行使了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中的受教育权; ②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现珍惜生命健康权; ③给政府提建议体现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中的监督权; ④使用笔名投稿体现行使自己人格尊严权中的姓名权; ⑤进行文学创作体现了行使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中的文化权利; ⑥收到稿酬体现享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中的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⑦用稿酬买水果体现行使自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中的财产权。
5、(1)①班长的做法是侵犯同学人身自由的违法行为,说明他缺乏法治观念。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因为任何权利都是有范围的。公民行使权利有界限,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 ②小林没有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不受他人的非法侵犯,小林的行为是缺乏维权意识和法治观念的表现,小林应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③小军能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守程序,具有权利意识和法治观念,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一是向班长说明这种做法是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违法行为;二是求助于老师,请老师帮助小明找回计算器。
三、探究题
1、(1)车辆信息、住宅地址、银行卡信息、电话号码等。 (2)法律赋予(或规定)公民权利,公民权利受法律保护;依法行使权利,依法维护权利。
2(1)①面对校园欺凌,大部分学生选择“默默忍受”,忍气吞声;不少学生选择“以暴制暴”,进行报复;只有少部分学生选拔告诉家长或老师,而选择报警的则更少。②说明当前许多中小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遇到校园欺凌时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2)答案一:在遭遇校园欺凌后,默默忍受是不主动维权的表现。结果会助长欺凌者的气焰,从而导致自己继续遭受欺凌。答案二:在遭遇校园欺凌后,以暴制暴是没有遵守正当程序维权的表现。结果会导致打架斗殴,扰乱校园秩序,自己也会违法犯罪。
(3)①应该树立法治观念,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能明辨是非,提高自身素质;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有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懂得通过法定程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