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第3课《丰收锣鼓》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本课是音乐欣赏课,结合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他们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主要以生动活泼的模仿、动一动、唱一唱、演一演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培养学生音乐感受与欣赏的能力,初步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从完整聆听到分段聆听,本课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并参与到课堂中来。二、【教材分析】《丰收锣鼓》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课“农家乐”中一首节奏鲜明、曲调欢快的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热闹、高亢的打击乐声,把学生带入喜庆丰收的情景之中。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部分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乐曲四部分,每一部分主题不同,但丰收主题主旋律频频穿插其中,构成了前后呼应和统一。表现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三、【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根据这一特点,本课采用分部分聆听,听辨乐器为主的方法,通过模仿、动一动、唱一唱、演一演、猜一猜等教学手段体验和感受音乐,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聆听的兴趣。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在参与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加强音乐的理解。四、【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丰收锣鼓》,让学生感受音乐如何表现人们的生活,让学生珍惜粮食。2.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清晰乐曲结构,基本能够辨别乐曲中的乐器。3.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教学,使用情景引导、教师师范的方法,增强学习兴趣,带动学生参与课堂。五、【教学重点】感受民族音乐风格特征;辨听各类民族打击乐器的音色,了解其各自的特点。【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六、【教学课时】一课时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打击乐器、竹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课件截图) 学生活动(课件截图) 设计意图一、情景导入 (课前布置课 )1.组织教学,情景导入。你知道农村田野里的农民伯伯什么时候最开心吗?这是今年丰收的大葡萄(拿出葡萄),想吃吗?农民丰收的时候都会敲锣打鼓的庆祝丰收,刚好被一个作曲家彭修文看见了,作了一首乐曲——《丰收锣鼓》,记录丰收的快乐。 聆听、思考、感受丰收,师生互动吃葡萄,认识作曲家和乐曲背景。 引起学生的兴趣,了解农民丰收节,感受丰收带来的欢乐二、寓教于乐 1.初听全曲(带以下两个问题聆听全曲)问题一:乐曲中出现了什么民族乐器?我们观看微课了解:介绍乐曲中的民族乐器,分成四大类:打击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弹拨乐器。问题二:乐曲表达什么情感?师:《丰收锣鼓》通过锣鼓演奏情绪热烈的旋律,展示了一幅开镰收割,你追我赶得劳动场面,描绘了金秋田野的美景,抒发了劳动者喜获丰收的欢快心情。分部分聆听乐曲。问题:这部分音乐用了什么乐器?展现了什么情景?情景:宏大、欢腾。乐器: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师:我今天带来了一个大家伙——鼓,我来敲敲《引子》部分,你看看听听是怎么敲的。第一部分:身体律动,体验农民的劳动。师:这一部分主要表现了大家趁着好天气忙碌的开镰收割,我家割完了到你家去帮忙、相互帮助,非常的热烈、激动的情景。这是乐段中的音乐主题,两个主题表达的生动形象。在乐段中他们做了什么农活?你可以模仿一下,动一动吗?第二部分:师生互动,唱一唱,用竹笛吹奏主旋律。播放第二部分音乐。问题:用了什么乐器展现什么情景?师:用了拉弦乐器+吹奏乐器+打击乐器,展现农民手里抱着稻谷,脸上都挂着笑,他们心中欣喜啊,大家伙都开心的欢唱起来了,喜悦的情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为了感谢他们,老师想为他们演奏一曲(吹奏第二部分主题音乐)问:你们可以为他们演唱一曲吗?(唱第二部分主题音乐)师:同学们唱的真好听,我特意给音乐创编了一段词,给歌曲取名为《丰收歌》,你们听听怎样?问:同学们可以唱一唱吗?(怎么改可以更好?)第三部分:聆听笛子和云锣的演奏,教师随音乐演一演。问题:这部分使用了什么乐器展现了什么场景?(播放音乐并随音乐表演欣喜、憧憬的情景)师:用了吹奏乐器竹笛和打击乐器云锣,展现了农民看着高高的谷堆窃喜,望着波光粼粼的湖水都出神了,憧憬着明年这边土地还能丰收呢,心里美滋滋的场景。师:同学们随音乐演一演欣喜、憧憬的情景?第四部分:聆听音频,(边听教师边模仿打击乐器、吹奏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的演奏姿势)师:猜一猜我刚刚模仿的是什么乐器?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可以随音乐模仿乐器的演奏吗?总结师:每个乐段我们都赋予了他新的生命,我们一起来说说? 聆听全曲。思考、回答。观看微课认识民族乐器。xx同学回答问题。分段学习。xx学生回答问题。学生观察老师打鼓。学生跟着音乐模仿打鼓动作。聆听并感受音乐。xx学生模仿干农活的动作。全班跟音乐模仿干农活的动作“动一动”,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聆听音乐。xx学生回答问题。感受音乐情景。学生聆听教师演奏。学生跟琴模唱第二部分主旋律谱子。学生听老师范唱编创歌曲《丰收歌》。(若学生有创编的想法可作修改)学生唱编创歌曲《丰收歌》。聆听乐段音乐,听辨竹笛、云锣的音响。看老师表演。回答问题。学生随音乐演一演。学生聆听、观察教师的动作。学生猜乐器,并模仿演奏姿势。学生随音乐模仿乐器演奏姿势。学生回答问题 感受乐曲认识乐器了解音乐,感受音乐并能表达出来。运用观察和练习的方法进行模仿,为后面的全曲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大胆表现,参与实践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感受音乐中激动、热闹气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让学生能积极参与并能自由发挥的参与课堂创作活动,增强课堂氛围。通过老师示范,让学生在听觉感知上识读乐谱,熟悉第二部分主旋律,并能够自信演唱《丰收歌》,在音乐实践中运用乐谱,乐于参与到演唱的实践活动中。认识竹笛、云锣的音响效果,通过演一演表现:窃喜、憧憬的场景,从而体验音乐,感知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联。能够模仿乐器的演奏姿势,音乐的表现手段。反馈学习成果。三、拓展呈现 请同学们随着音乐加上我们的动作和《丰收歌》,重新演绎《丰收锣鼓》吧。 全班同学随音乐参与《丰收锣鼓》的展示。 让学生参与音乐,进一步表现和创造音乐,让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中得到成就感,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四、总结 通过乐曲《丰收锣鼓》感受丰收的喜庆氛围,从而养成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勤劳的好习惯。 学生感悟尊重农民、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从欣赏乐曲《锣鼓丰收》,升华到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的精神层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知识,认识音乐的社会功能,理解音乐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八、【教学反思】本课我采用了情景引导法、演唱参与法、节奏感知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丰收的喜悦并参与到课堂中来。本课我通过聆听的教学方法解决教学重点,通过看图片了解乐器,采用了整体聆听和分部分聆听相结合,例如:引子模仿乐器演奏,动一动、唱一唱、演一演、猜一猜,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贯穿整个课堂,从而让学生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以及不同乐段的音乐特点,解决重点。本课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我是通过生动的教学语言导入课堂,利用葡萄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课中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把音乐分成1个引子和4个部分来欣赏学习,在音乐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从音乐课拓展到社会生活,唱《丰收歌》,倡导学生要尊重农民、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的习惯。每一个部分运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增加乐趣,解决难点。我觉得这节课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要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在语言上如何引导更好,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调动课堂气氛上下功夫,如何更有效的渗透教学内容,在这些方面我还得继续努力,向优秀的老师学习,多外出参加教学活动,多研究教与学,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我会不断努力,砥砺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