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2道德与法治中考热点专题五 加强生态保护 青山定不负我热点材料12021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该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21世纪中叶。纲要明确,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着力保障黄河长治久安,着力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着力优化水资源配置,着力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着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热点材料22021年10月26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要求,将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重点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等“碳达峰十大行动”,并就开展国际合作和加强政策保障做出相应部署,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热点材料3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该意见要求,以有效应对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挑战、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为目标,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持续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进一步提高保护能力和管理水平,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五次缔约方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上半年分两阶段在中国昆明举行。本次会议中,中国再次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全球代表共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计,一同绘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图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云南北移亚洲象安全南返,“国宝”大熊猫受威胁程度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朱鹳由发现之初的7只增长至目前野外种群和人工繁育种群总数超过5000只,藏羚羊数量大幅增加,“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现身热点材料42021年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双方承诺,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采取强化的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世界领导人峰会2021年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峰会发表书面致辞。习近平强调,中国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持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坚持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热点材料52021 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方案强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明确到2025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步的行动目标。热点材料6据介绍, 我国全面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31个省份全部建立了河长湖长制,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湖长达到120余万名,全国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2年的63. 5%提高到2020年的88.9%《关于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的意见》印发2021年9月,水利部印发《关于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坚持量水而行、节水为重,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全面实施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热点材料7《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2021年12月9日,水利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公民节约用水行为规范》,从3个方面对公众的节水意识、用水行为、节水义务提出了朴素具体的要求。《地下水管理条例》自2021年12月1日起,《地下水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地下水管理的专门行政法规,旨在进一步强化地下水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宝贵的地下水资源。链接理论知识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发展理念、总体布局、社会目标。青少年怎样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生活中的低碳微行动想想答题思路选择题1、中共中央印发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传达出( )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②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③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④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基本国策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基于( )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B.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C.人口问题加重资源的压力 D.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材料题(结合以上热点思考问题)1、为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企业需要怎么做 (1)树立法治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依法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2)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推进节能减排增效;(3)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等等。2、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做法表明了什么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2)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在有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各个领域,积极采取行动。(3)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努力提高自身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致力于成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4)中 国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为全球治理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5)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在承担责任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增长智慧。3、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国家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1)加强立法,完善保护母亲河的相关法律法规;(2)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3)坚持生态优先、预防优先,禁止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4)加强生态保护治理,走绿色发展道路;(5)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6)严惩破坏和污染母亲河的行为;(7)加大宣传工作,保护、传承、弘扬母亲河(黄河)文化;等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义。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有利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利于减少污染,减轻环境压力;有利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等等。5、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得益于哪些因素 示例:(1)国家一一完善环保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治理力度。(2)企业一遵守环保法规, 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转型,践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社会责任感,严守生态红线。公民一自觉遵守环保法规,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依法行使监督权,及时举报污染环境的行为。6、怎样才能实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示例:(1)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材料一黄河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它流经9个省区,总人口占全国30. 3%,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26.5%,粮食和肉类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煤炭储量占全国一半以上;黄河流域拥有多个国家公园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连接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的生态廊道.....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饱含深情地说:“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近年来,我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1)为什么说“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央的千年期盼” 材料二山东是黄河流域唯一河海 交汇区,是下游生态保护和防洪减灾的主战场,也是沿黄各省经济发展的排头兵。2021年10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黄河奔向大海的最后一站黄河入海口,并在济南市主持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他强调,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城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他勉励山东要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做出示范。你认为山东省应如何牢记总书记嘱托,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 身为山东儿女,你能为推动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哪些力量 专题五 答案选择题C 2、B材料题材料一:[答案要点]①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②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做出的智慧选择。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②坚持绿色富国、绿色富民,增进民生福祉。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学习低碳、环保知识,提高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能力。③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落实低碳微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⑤依法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做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