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方案+成果及点评【2.0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体育-C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活动方案+成果及点评【2.0微能力认证获奖作品】

资源简介

初中体育-微能力 2.0 认证
C1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1.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2.学生成果及点评
撰写:Z J
【获奖作品】
1.学习活动方案:以自己开展过的跨学科学习实践为例,提供跨学
科设计活动方案,需说明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对象、活动流程、学习资
源、技术工具及应用策略、学习评价等,以 PDF 形式提交。
2.学生成果及点评:请提交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成果,并进行点评。
若为文本,请以 PDF 形式提交。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方案
学校 XXXX 中学 教师 Z J
本次活动以学生生活经验和练习强度、密度为起点,练习结果
与练习目标相互一致,训练中除了要科学设置练习和休息的时间比
主题说明
例外,更需要准确地控制一些生物指标的临界值,因此对于训练强
度的确定和生理指标的监控要做到严谨化和经常性。
1. 让学生了解现有速度耐力的水平
2. 让学生了解速度耐力过程中身体产生的变化
3. 了解学习速度耐力练习方法的特点,如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间
的比例、跑动的距离和组数等等
学习目标 4. 学会在速度耐力练习中如何调整呼吸和跑步节奏
5. 体会速度耐力练习和生物学指标间的相互联系
6. 了解并学会如何把恢复做到最大化
7. 做到团结协助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八年级的学生在七年级教学中已经逐步建立起对体育科学性的
认识,身体方面有了很好的速度基础和一定的耐力基础,对于练习
学习对象 强度、呼吸和练习、呼吸和体能恢复的关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
此可以配合教师进行主动练习,配合科学监控方法的实施,有层次
地推进练习目标。
活动目标 1.速度耐力的概念和意义(观看视频)
活动目标 2 活动目标 3.身体产生变化的原因
活动目标 3.练习的方法和特点
活动流程 活动目标 4.生物指标变化的原因
活动目标 5.恢复的方法 Z J
1. 视频资源:利用 ipad 观看运动员 200 米和 400 米比赛,观察
运动员的摆臂、呼吸和步伐。
学习资源
2. 文本资源:通过教材、书刊了解速度耐力练习的方法和快速
恢复的方式
技术工具 智慧课堂设备
1. 利用智慧课堂的灵活性和方便性,将所需要学习知识有序的展示
应用策略 出来,及时交流、便于展示
2. 速度耐力的现有水平,
探究与分享:
1.了解速度耐力水平的概念和意义
(1)搜集资料(期刊、教材)
活动过程
(2)观看视频、新闻 Z J
2.速度耐力的方法和自己身体指标的变化
3. 最快恢复的方法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的兴趣氛围浓厚,积极性较高。注
学习评价
意力集中能够很好的参与活动
2.学生成果及点评
学生经过速度耐力训练,肌肉中的糖元含量会有所增加,促进糖
酵解作用的酶的活性也会提高,发展速度耐力主要是提高乳酸供能能
力,乳酸供能的最高值在运动后的 30——40 秒,可维持到 2 分
钟,相当于快跑 200——800 米。我们发展速度耐力所选择段基本
上在这个范围之内。
发展速度耐力需要较大的强度刺激,以及适当的间歇时间。如
果强度不大,间歇时间过长,就不能使乳酸值达到一定程度,难以
提高机体对乳酸的最大耐受力;如果休息时间太短,就不能使机体
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不能保持训练强度。J
因此,在训练中应采用 80%左右的强度,休息间歇以心率恢复
到每 10 秒钟 20 次左右为宜。生理学研究证明,心率在 20——30
次/10 秒范围内,脉搏输出量最大,低于 20 次/10 秒钟,输出量太
小。心率太快呢,每搏输出量变小,总输出量变小。这些都不利于
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增强。Z
点评: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到速度耐力的训练方法,也明确了解到运
动时身体的各项指标所处于在的水平。通过及时的放松、合理的饮水
食,科学的训练方法以及科技的辅助有效的提高了个人速度耐力平。
《速度耐力》 跨学科学习活动反思
优点:本环节设计整体比较紧凑、环节简洁、知
识循序合理,脉络清晰,可操作性强,由于资源选择
和应用适当,学生跨学科知识融合性较好,能够构建
好的知识体系。
技术支持:视频资源的使用,减小了学生的的思
维难度,更好的让学生建立起动作表象,促进跨学科
知识的融合,智慧课堂的使用,使得课堂互动更为便
捷,更便于学生直观的了解,建立动作表象。
不足与改进:视频中展示的素材选择对象过于一
般,没有能搞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兴趣。Z J
因此,再下次选取视频资料时,要有一定的权威
性,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