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2 东南亚(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等资料,找出东南亚,说出东南亚的位置和范围。2.读中南半岛地形图,认识地形和河流的特点,理解河流对城市分布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分析当地农业生产、民俗风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新课导入:提问:同学们,想不想出国旅游?那今天就跟着老师一起来游东南亚。新课讲授:【重要的战略位置】位置提示:读“东南亚在世界的位置”图,找出东南亚。并说出东南亚的位置。活动:让学生先找出东南亚的大致位置,再找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总结: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大部分属于热带。马六甲海峡活动1,读图找出马六甲海峡。总结: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活动2,读“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图”和资料,得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总结:马六甲海峡是欧洲、非洲与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对东亚各国来说,被称为“海上生命线”。举例,新加坡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来发展经济。范围读图,找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内陆国、临海国、岛国及其首都。总结: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内陆国:老挝临海国: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缅甸,文莱岛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东帝汶【地形与城市分布】读“东南亚地形图”,找出中南半岛的山地、平原的分布状况。通过地形特征分析河流的流向和城市分布。总结:中南半岛的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平原分布在南部及沿海地区。所以中南半岛的地势特点是北高南低,形成了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山河大势。河流在流经上游的山地时,水流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下游河谷宽阔,水流平缓,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洲。这些平原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成为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主要分布区。课堂练习:略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位置,地形与城市分布。在学位置的时候让学生利用学习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进行学习迁移。地形与城市分布,则需要联系学生的读图归纳能力,归纳出地形地势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略。【课后反思】略。57.2 东南亚(第2课时)【学习目标】1.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东南亚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欣赏图片,说出东南亚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教学重难点】分析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方法】活动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新课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人口城市的分布。今天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走进东南亚人民的生活!新课讲授:【气候与农业生产】活动:读地理图册P14东南亚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图,找出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结合图册提供的曼谷和吉隆坡的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两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分析异同。总结:全年高温多雨,降水丰沛。活动:读教材P23图7-1-11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小组合作找出各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国家。介绍热带经济作物:展示图片,了解用途。活动:喜食大米的原因总结:东亚的水稻和经济作物具有喜湿喜热的习性,东南亚湿热的气候正好满足了他们的生长。【气候与民俗风情】活动:展示课本24页图7-1-14东南亚风情图,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知道环境对民风民俗的影响。总结:东南亚是热带气候,全年高温,降水丰沛。所以当地人在服饰上偏向于薄而凉爽,色彩热情艳丽。民居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气候的干栏式建筑,以便通风透气。大象主要生活在热带,所以当地的大象被视为圣物。又因盛产水稻,海产品。所以当地的手抓饭非常有名,渔业资源发达。【热带旅游胜地】展示图片: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泰国的水上市场,柬埔寨的吴哥窟,越南的下龙湾,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提问:东南亚成为中国人出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学生讨论...总结:东南亚自然风光充满热带气息,形成了著名的海滨风光,加上各国历史悠久,多元文化并存,名胜古迹众多,风土人情多样,所以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课堂练习:略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入手,得出东南亚的气候。后分析气候对农业、民俗风情的影响。又因为是典型的热带气候,所以造就了典型的热带风光,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略。【课后反思】略。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仁爱科普版七下7.1东南亚第1课时教案.docx 地理仁爱科普版七下7.1东南亚第2课时教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