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仁爱科普版八下7.2 长江沿江地带 教案(2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仁爱科普版八下7.2 长江沿江地带 教案(2课时)

资源简介

7.2以河流为纽带的经济区域---长江沿江地带(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并评价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
2.运用地图与地形图、气候统计图表和其他资料比较长江沿江地带内的主要地理差异,描述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3.举例说出河流在长江沿江地带中的作用。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以及农业发展条件。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重要位置;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特点
难点:从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欣赏长江风景,由此切入本节课长江沿江经济带的学习。
新课讲授:
【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
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知识,阅读课本32-33页,读7-2-1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找出并标划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2)找出长江沿江地带主要有哪些省级行政单位,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
(3)你能说出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在分布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4)说说长江上游地区和中下游地区的地形有什么差异。
知识回顾: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宜昌和湖口
长江上、中、下游个河段特征:上游──落差大,多急流,多水能,发电;
中游 —— 多曲流,多湖泊,渔业;下 游——水流平稳,适宜航运,农业
位置范围
找出长江沿江地带主要有哪些省级行政单位,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
学生已经完成自主学习,找学生回答。省级行政单位: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市、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市。范围:东起上海,西至攀枝花,东西3000多千米,南北100~200千米范围的“带状”区域。大部分位于北纬25°~ 35°之间。长江干流横贯东西、内河航运发达。
2.你能说出南京、武汉、重庆、攀枝花在分布位置上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都在长江沿岸,除南京外,都在较大支流注入长江处。
(二)判地形
说说长江上游地区和中下游地区的地形有什么差异?
学生读图7-2-1回答,长江上游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陡峭;中下游地区以平原、低山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三)辨气候
读图,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
带学生先回忆描述气候特征的方法,然后回答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四)观河湖
读图,学生答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河流特点是河网密布,湖泊星罗
(五)寻资源
读图,说一说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自然资源。
煤、铁、铜、天然气、磷矿、水能资源等。
活动:针对长江上游和中下游的地形差异,完成下列长江开发的方案。
长江上游水流湍急,落差大,我们可以进行水能资源的开发。
长江中下游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我们可以:
长江中下游河道宽阔,水流缓慢,我们可以:
长江沿江地带风光秀丽,景色迷人,我们可以:
小结:优越的地理位置:①北纬25°~ 35°之间,沿长江东西带状分布的地理区域
②长江纵贯东西,航运发达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①地势低平,以平原丘陵为主 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沛 ③河网密布,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 ④水能、矿产等自然资源丰富。
【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
自主学习二: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知识,阅读课本34-36页,读7-2-2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完成34页学习行动(1)-(2)。
(1)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主要耕地类型,主要种植的农作物,并结合长江沿江地带的位置和自然条件分析其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2)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耕地在总体上呈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的趋势。阅读对话,思考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自学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
1.农业概况。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耕地类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果、作物熟制。
2.结合长江沿江地带的位置和自然条件分析其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长江沿江地带农业发达,发展条件有位于平原,地势平坦;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河湖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3.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耕地在总体上存在数量锐减、质量下降的趋势。思考本区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学生通过对话,总结出原因是;城市用地的扩展;劳动力外出导致的耕地摞荒;不合理开发占用耕地等。
4.长江沿江地带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保护耕地与发展经济的现实矛盾?
问题:耕地面积减少;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中下游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
解决: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课堂练习:
1. 长江沿江地带是指( B )
A.从源头到东海岸
B.从上海到攀枝花,南北宽度100千米-200千米的范围
C.东起四川攀枝花,西至上海,东西绵延100千米-200千米
D.从上海到攀枝花,南北绵延3000多千米的范围
2. 长江沿江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 D )
A.地形以平原、山地、高原为主
B.草原资源丰富
C.无自然灾害
D.河网稠密,长江横贯东西,水运便利
3. 位于“鱼米之乡”的杭州市,主要受惠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的影响,该气候的主要特征是( A )
A.夏季高温多雨 B.夏季炎热少雨
C.冬季寒冷干燥 D.冬季温暖湿润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认识了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受其影响,该区域的农业也很发达,认识了长江沿江地带的农业类型、主要农作物、农业发展条件,了解了长江沿江地带内部主要地理差异,以及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下节课我们继续认识长江沿江地带的其他方面。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略7.2以河流为纽带的经济区域---长江沿江地带(第2课时)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树立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
难点:长江对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视频,看来自大江的报道,四川省怎么做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又注重生态保护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下长江沿江地带的第2课时。
新课讲授:
【长江沿江地带的工业】
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结合上节课所学知识,阅读课本36-37页,完成下列问题。
(1)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能源种类有什么区别。
(2)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工业区?
(3)从资源角度分析西部两个工业地区主要工业部门的形成条件。
1.读图,说一说长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区的主要能源种类有什么区别。
学生已经完成自主学习,找学生回答。上游水能资源、煤矿、天然气等能源资源较丰富。中下游地区铁矿、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丰富。
长江沿江地带有哪些工业区?
学生读图找出四大工业区。
从资源角度分析西部两个工业地区主要工业部门的形成条件。
六盘水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攀枝花有丰富的铁矿资源,适宜发展钢铁工业;
宜昌、重庆水能资源极其丰富,适合发展发电、冶金等工业。
学生通过上部分内容学习,认识到西部资源丰富,而东部产业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东西部优势互补,密切协作,共同发展。
【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自主学习二:请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阅读课本36-37页,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描出嘉陵江、湘江、汉江、赣江、京杭运河,并说出图中字母A、B、C、D所代表的城市名称。
(2)找出在武汉、九江、南京跨越长江的南北向铁路干线,并说出其名称。
(3)综合以上信息,谈一谈长江沿江经济带在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南北辐射作用。
自学完成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然后找学生一一回答上述问题。
1.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2.分别是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3.长江沿江地带形成了东西向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和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通过支流和南北向铁路线向北辐射到华北地区,向南到华南、珠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沿江地带的环境问题和治理】
1.请同学们结合之前所学知识,阅读课本41-42页,想一想长江沿江地带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严重的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因素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问题: 上游:水土流失 中下游:洪涝灾害、水污染
原因: 自然因素: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夏季降水 集中且多暴雨; 长江中下游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人为因素: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生活废水、工厂污水不达标排放
小结:图示长江沿江地带环境的问题、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2.活动: 某地从资源角度看,适合发展造纸业。但是,在该地准备新建一家造纸厂时,当地出现了两种意见,针对这件事,谈谈你的观点。
甲:造纸厂能提高我们这里的财政收入,并能解决一些人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其他相关产业,我们要大力发展。
乙:我们这里河里的鱼虾都死绝了,就是因为附近有个造纸厂。造纸厂不仅不能再建,原有的也要尽快关掉。
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发展同步。
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优势的是( A )
A.矿产资源丰富 B.劳动力充足,素质较高
C.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D.资金雄厚,技术先进
2.途径武汉的南北铁路干线是( C )
A.京哈线 B.焦柳线
C.京广线 D.京沪线
3.有关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推进的通道
B.沿江地带是东部沿海技术、信息向中西部传递、转移的通道
C.沿江地带可将重庆、郑州、南京、上海等商业中心连接起,
成为沟通东西部商贸的纽带
D.西部可借助江海联运,进入国际市场
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长江沿江地带的产业结构和分布特点,并知道了长江对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以及沿江地带南北的辐射作用。通过长沿江地带现在出现的问题认识到经济发展应该与环境保护同步,做到可持续发展。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