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2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秦岭—淮河一线,明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2.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其自然环境特征和社会经济特征。3.通过比较,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以及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差异。【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和北方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难点:理解自然地理差异对人类生产、生活差异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对比法、归纳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根据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差异,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你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晏子春秋》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说南方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成小灌。现在常用来比喻一旦环境改变,事物的性质也可能随之改变。作为南北方的分界线,淮河有什么地理意义呢?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及差异。新课讲授:【自然环境差异】操作方式:教师出示图文资料及问题 学生自主完成问题 教师引领1、地形、植被教师展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差异图。学生:读图自主完成表格:地形 植被类型北方地区南方地区2、气候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沈阳、郑州、南京、香港气候直方图学生:读图自主完成表格一月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南方地区3.河流学生: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河流流量图完成表格。河流名称 流量 汛期 结冰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4.土壤教师展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的土壤。教师引领: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如:河流冲积形成平原,气候影响植被类型,降水影响河流流量、汛期,气温影响河流结冰期等。过渡: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异。【社会经济差异】操作方式:教师展示图文资料并设计表格 学生读图完成表格 教师引领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农耕制度 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传统运输方式传统民居其他不同教师引领:区域地理位置影响自然特征,进而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另外同一个地理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课堂练习:1.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B.大致与1月O℃等温线吻合C.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接近 D.是旱地和水田的分界线2. 下列有关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交通运输以陆路运输为主 B.农作物是一年两熟或三熟C.河流无结冰期 D.耕地以水田为主3.下列景观不是南方地区的是 ( )A.竹林广布,树木常青 B.山青水秀,河湖密布C.红色土壤,紫色盆地 D.地形平坦,沃野千里4.南方旧式民居的屋顶坡度较大,这样建筑的目的是 ( ) A. 便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B.便于空气流通 C.便于更快散热 D. 便于雨水下泻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明确了解了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的显著差异,并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另外,同学们也了解到同一区域内部也有一定的差异。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重点是对比南北方地区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教师需要举出大量了例子,同时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南北方差异的原因,以及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