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 地图(第2课时)等高线与地形识别【学习目标】1.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两个概念。2.运用资料说明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说出等高线值和等高距。3.运用等高线地形图,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判读坡度的陡缓。4.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和五种地形类型。5.列举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教学重难点】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对比法、举例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地表是高低起伏不平的,如何将起伏不平的地表绘制在平面的地图上呢?创设情境:在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一位藏族老人对他的孙子说:“这是我见到的最高的山峰,它至少有4000米。”“不对,爷爷说的不对,书上说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米。”为什么呢?新课讲授:(1)相关概念操作方式:学生自主阅读明确概念 教师图片强化 对概念进行练习1.海拔和相对高度展示图片,明确两个概念,甲点以海平面为标准计算为1500米,这叫海拔。甲点以乙点为标准计算为1000米,这叫相对高度。无论计算海拔还是相对高度都必须用垂直距离;在地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是米。评判:孙子说的8848米是指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而爷爷说的4000米是指珠穆朗玛峰与山脚的相对高度。2.等高线和等高距图片展示:等高线的绘制教师解释:以海平面为起点,测出地面上各个地面的海拔,把它们填注在地图上;然后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线,这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上,都标有高度,单位是米。等深线的绘制方法一样,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得到等深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同一副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一定的。(二)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操作方式:教师进行图片演示,并进行讲解说明。教师解说:1.我们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即为等高线,然后把等高线垂直投影的地表,即可在平面上得到等高线地形图。2.在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即为分层设色地形图。3.地形剖面图:教师图片展示等高线地形图转换成地形剖面图的过程,学生在课本上进行练习。(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操作方式:教师引导 学生观察等高线特点 教师归纳强化1.陡坡和缓坡教师图片展示:山体与对应的等高线图,明确陡坡和缓坡。学生:观察并归纳陡坡和缓坡对应等高线的稀疏情况。教师强化结论: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2.判读山体的不同部位教师出示图片:明确山体的不同部位(山峰、山谷、山脊、鞍部、陡崖)分别展示山体不同部位和对应的等高线学生观察并归纳:山体部位对应等高线的特点(1)山峰:环状中高是山峰对比山峰和盆地:环状中高是山峰,环状中低是盆地(2)鞍部:山顶之间是鞍部(对比马鞍)(3)陡崖:重叠相交陡崖立(4)山谷:等高线向高处突出为山谷(易发育成河流)(5)山脊:等高线向低处突出为山脊对比强化:山谷和山脊的不同3.五种地形类型的判读教师:图片展示五种地形和对应等高线的特点学生完成表格,明确五种地形的特点。(四)地形图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展示相关内容1、陡崖处:攀岩、蹦极以及河流在陡崖处形成瀑布2、峡谷:等高线同高并行的地方是峡谷,峡谷处修建大坝,工程量小。3、山路与等高线:在山上会顺着等高线去修路,山路与等高线基本属平行关系。课堂练习:解读旅行笔记。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在认识海拔、相对高度、等高线、等高距等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绘制,通过对比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正确识别山体不同部位以及五种地形类型,更重要的是理解了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略。【课后反思】学习等高线地形图这一抽象概念,需要通过对比进行强化区分,同时也需要通过大量举例将所学知识性内容应用于生活。1.3 地图(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并能在地图上辨别方向。2.理解比例尺的定义,运用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在地图上量算两地的距离。3.认识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学会比较比例尺的大小。4.学会识别常用图例。5.学会根据需要选择适用的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地图三要素,读懂地图并从中获取有用信息;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难点:比例尺的大小与实地范围的关系。【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外出旅行,地图是很好的向导;航空航海,地图帮忙我们定航线;行军作战,地图被称为“指挥员的眼睛”;建设施工,地图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选址、勘测、设计。常见的地图有哪些?怎样从地图上辨别方向、测量距离、获取有用信息?面对种类繁多的地图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地图?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我们要读懂地图,用好地图,就必须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新课讲授:【读懂地图的“语言”】(1)方向学生回顾:在地球仪上是如何辨别方向的? 利用经纬线那么,在平面的地图上我们应该如何确定方向呢?图片展示:三种表示方向的地图。归纳总结:地图上三种定向方法①经纬网定向法 ②一般定向法 ③指向标定向法1、一般地图的定向面对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练一练:(1)犀牛馆在熊猫馆的什么方向?(2)小动物区在狮虎山的什么方向?(3)假如我们从南大门进入,要参观袋鼠、大象、北极熊和狮子,应选择什么样的路线?2、指向标地图的定向练一练: 还是刚才的问题,(1)a在b的什么方向? 你能再做一次吗?(2)b在c的什么方向?3.经纬网地图定向(1)出示加拿大地图,标注三个城市的位置提问:怀特霍斯在温哥华的_____方向 ,尼皮贡在温哥华的_____方向 ?(2)出示世界经纬网地图思考:地球上有没有这样一个地方,它的前后左右只有一个方向?(北极点和南极点)提问:在极地经纬网,判断A在B的 方向 ?回归生活:有一辆汽车沿着图上公路自左向右行驶,说出这辆汽车的行车方向是怎样变化的?(二)比例尺提出问题:1.如何量算地图上两点之间的实地距离?2.在台湾岛地图上,从高雄到台北,这两座城市的图上直线距离是多少?实地距离又是多少?如何利用图上给出的条件计算出来?教师讲解:1、比例尺的定义和表示形式定义:是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举例:1︰50000含义是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50000厘米表示形式:表示形式 举例数字式 1:500 000或者1/500 000线段式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千米2.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的关系举例北京中心城区地图和北京动物园地图,对比比例尺的大小,表示范围和内容的详略。练习:对比中国政区图和世界政区图,说出比例尺大小、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三)图例出示图例和注记的概念:图例——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 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举例地图上常见的一些图例。【在生活中运用地图】引言:地图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能够反映不同的信息。地图的比例尺有大有小,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表示的地域范围和内容详略程度不一样。我们要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图片展示地图的种类,并进行归类,再展示现代地图包括电子地图和卫星影像图。回归生活:暑假期间,小明准备同妈妈从北京到景德镇旅游。妈妈让小明来设计旅游路线,小明需要用到哪些地图?归纳:根据使用目的选择地图、根据内容详略选择地图,还要运用拥有海量信息的电子地图 。课堂练习:小鹤随父母前往某小区看房。图一为北京某小区平面示意图,图二为1号楼某户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小区东门在公交车站的( )A.西北 B. 东北 C. 西南 D. 东南2. 小区中( )A.1号楼紧邻中心喷泉 B. 医院在小区中心C. 居委会距离北门最近 D. 幼儿园靠近超市3. 他们看中了1号楼中的图2户型,小鹤建议奶奶住卧室1的理由是( )A. 面积约24m2 B. 采光最好 C. 离客厅最近 D. 可见中心喷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以及相关练习,了解了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的相关知识,学会了如何阅读地图,并能够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通过举例了解了地图的种类很多,面对繁多的地图,我们还学会了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地图。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略。【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地图三要素,内容较枯燥,不能只单纯的讲知识,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进而要解决问题而学习相关知识的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3 地图(第1课时)教案.doc 1.3 地图(第2课时)教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