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共41张ppt)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
第二节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程标准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分析地域文化的概念。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3.根据教材案例,分析我国特色民居建筑所体现的地域文化,学会探究城乡地域文化景观。
澳大利亚的库伯佩迪地处澳大利亚的南部内陆,维多利亚大沙漠东南部边缘,纬度较低,夏季受亚热带高压控制,冬季受到来自内陆地区东北信风的影响,全年高温少雨。
活动探究:
1.分析库伯佩迪的气候特点,简要说明其形成原因。
澳大利亚南部城市库伯佩迪的矿山里,修建有许多由宝石矿演变而来的地下住宅。1915 年,库伯佩迪发现了宝石矿,人口在此陆续聚集。但这里的气候并不适合人类长期居住,大部分矿工不得不停留在矿井里躲避室外极端的天气,并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居。开凿矿井工作艰辛,早期的地下住宅规模甚小,只能满足人们基本的生活需求。随着生产设备的普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地下住宅的规模逐渐扩大,功能日趋完善,并出现了教堂、旅馆等建筑。如今,库伯佩迪的居民几乎全部住到了地下,变成了独特的风景线,还吸引了众多的观光客。
2.说一说库伯佩迪的地下民居特点。
库伯佩迪的民居依山崖开挖修建,全部建在地下;与外部联系的门窗开口较小,内部宽敞;功能设施齐全,建筑功能多样。
建筑
饮食
服饰
价值观
习俗
艺术
地域文化指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成长起来、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一定地域内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
包括物质方面(如建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如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的文化。
一、地域文化和城乡景观的内涵
1、地域文化概念
物质文化:建筑 、服饰、饮食
蒙古包
蒙古族牧民居住的房子,建造和搬迁都很方便,适于牧业生产和游牧生活。
蒙古族
苗族
物质文化:建筑、服饰 、饮食
朝鲜族
我国饮食文化差异较大。如:南米北面、八大菜系等。
物质文化:建筑、服饰、饮食
非物质文化:制度、习俗、语言
如彝族的火把节
如傣族的泼水节
非物质文化:制度、习俗、语言
地域文化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2、地域文化的特点
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资源物产、生活方式与习惯以及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等差异显著,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百里不同俗
十里不同风
感受地域文化
主要体现在类型、组成和景观等方面,根据属性可以分为物质方面的(建筑、服饰、饮食等)和非物质方面的(价值观、制度、习俗、语言、艺术等)。
地域文化打上了所在地域和时代的烙印,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质。
地域文化的形成、 发展和变化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一定时期内是稳定的,长期可能会发展变化。
徽州位于皖浙赣三省接壤地区,群山环抱。相对封闭的自然地理环境,大移民所形成的宗法社会,“东南邹鲁”的文化氛围,徽商经济的厚实基础,促成了徽州文化的全面发展。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徽派建筑、徽墨歙砚、新安理学、新安教育、徽剧、徽菜、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不仅体现了我国传统的儒家思想人地观,也深受移民文化、宗族文化和皖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徽州文化崛起于北宋后期,鼎盛于明清时期,目前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列为我国三大地域文化。
徽州地区群山环抱,自然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依山傍水,桥多路窄。院落坐北朝南,黑瓦白墙,依山傍水,以堂屋为中心,高墙封闭,马头翘角,黑瓦白墙,天井居中(解决内采光和通风),石雕木雕砖雕别致,质朴中流露出清秀,与自然和谐一体。
徽 州 文 化
3.城乡景观的内涵
是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其外部形态和组合类型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审美观。
城乡景观既包括聚落整体,又包括聚落内的建筑、道路等。按照地表要素是否受到人类影响,分为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瓦尔帕莱索
各大洲,各地区,城乡景观均存在显著差异;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具有深刻影响
而城乡建设反过来又影响并提升了地域文化
4.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理解红河哈尼梯田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横断山区。2013年红河哈尼梯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每年秋收以后到次年春播以前的休耕时节,是这里的旅游旺季。层层水田映照着蓝天白云,宛如一幅幅油画,吸引了无数游客。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
世界各地的城乡建设不仅受到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而且还打上了地域文化的深刻烙印。
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的影响非常广泛,集中体现在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一)地域文化在民居特色上的体现
1.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不同特色。
比如,光照强烈的地方需要遮阳,气候寒冷的地方需要保暖,
湿润多雨的地方注重排水和通风,沙尘暴频繁的地方注重防御风
沙,地震、泥石流较多的地方重点防御地质灾害。
二、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2.建筑材料的选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因而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建筑材料的力学和美学的特点。产石地区多石构,产木材地区多木构,产竹地区多竹楼,黄土地区多土筑窑洞。
住宅建造的指导原则和建造目标:
取材便利(即原材料丰富且便于开采)

降低建造成本
建筑布局要注意:采光、通风、防潮和防腐蚀等

营造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民居
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除了受自然环境主导外,影响建筑外观和布局的因素还有:文化观念和审美
傣家人生活在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区,屋顶人字脊,便于排水,二层高架,防潮、通风、防虫,取竹建造竹楼,就地取材。
特色民居
湘西的吊脚楼
依山而建,用当地盛产的杉木支撑楼面;该地多雨,空气和地面湿度大;吊脚楼底层架空,对防潮和通风极为有利。
气候干旱,当地植被稀少,缺乏木材,黄土广布,当地人就地取材,用泥土筑起黄土塔,起初以泥土和动物粪便建造,后来才加入砖头作支撑结构。土塔面层的泥土有保持室内恒温以达冬暖夏凉的妙用。
图2—22 叙利亚泥屋
伊朗风塔
气候酷热
风塔用来通风降温
肯尼亚茅草屋:草原面积广大,草屋的建筑充分考虑了就地取材的原则。
印度尼西亚巴塔克式房屋
气候湿热,雨量大,气温高底层架空利通风散热
顶部坡度大不易集水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因纽特人生活在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冰雪常年不化,就地取材建造冰屋居住。
英国乡土民居
降水多
以茅草农舍为代表
屋顶坡度大
土耳其岩熔台地广泛,建筑用材较多,体积庞大,运输困难,当地人们因地制宜依山势建洞穴居住。基督徒为了躲避阿拉伯人和罗马帝国清剿。
气候冬寒夏热,黄土的直立性,气候干燥
分布地区: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用石头或者砖头砌,窑洞上面覆盖厚厚的夯实的黄土,黄土层巨厚,结构紧密且直立性强,不易坍塌;地下水位低的特点,黄土保温性强,能够使得屋内冬暖夏凉,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特点:气候干旱,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年、日温较大,降水少,光照强。
民居以土房建造流行。屋顶是平坦的,既可减少热量透入室内,又可用来暴晒粮食,房屋四周的泥墙厚度也很大,房屋地基挖进地下一、二尺,以阻止热气传入室内。宅基四周及庭院里大量种植葡萄和白杨。即可遮荫,也可借此挡住热浪入室,从而降低室温。
新疆阿以旺
(1)四合院的建筑格局体现了中国人的什么性格特征?
体现了中国人性格的内向性和封闭性,体现了正统、严谨、尊卑有序的特点。
【探究问题一】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影壁,也称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2)试从北方气候的角度,分析四合院的建筑格局及形成原因。
北京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春旱多风沙,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南角,可保温防寒避风沙,向阳冬季多采纳阳光。
【探究问题一】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影壁,也称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3)四合院是我国北方的传统民居,目前在北京仍保留有众多的四合院。结合你自己的理解分析现代城市保留历史文化景观的原因
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长期发展积累下来的,是一个城市的历史见证。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日趋激烈的现代城市竞争中优势更加明显,一个城市如果抛弃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也就失去了竞争力,因此要保留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
【探究问题一】四合院是华北地区的传统住宅。其基本特点是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房位于中轴线上,多为坐北朝南,侧面为耳房及左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局,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的传统性格。住宅设计注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影壁,也称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
(二)在城市格局上的体现
1、我国古代城市格局
中轴线
北京紫禁城
以皇城居中,中轴线对称,功能分区明确,道路规划为棋盘格式。这种布局风格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功能分区上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2、欧洲城市格局
欧洲城市多围绕教堂、市政厅、城市广场布局,中心与四周的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如法国巴黎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外发散。
意大利威尼斯依赖当地发达的商贸海运业兴起
3、美国城市格局
美国城市由于发展历史短,缺少体现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中心多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降低,易形成城市带。
(三)在建筑风格上的体现
我国城乡建设历史悠久,天人合一思想延续贯穿。砖墙木梁架结构广泛流行,斗拱飞檐和雕梁画栋是我国特有建筑风格。中国宫殿式的红墙、黄瓦;皇权至高无上
西方建筑中柱廊、尖塔、
喷泉、雕塑、广场等特点明显。
宗教占优势地位
(四)城乡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些地区城乡建设无序推进;土地开发强度过大;民族文化和传统特色逐渐丧失。
(五)解决措施:
保护地域文化;将传统、民族文化特征融入现代建筑;协调老城区与新城区发展关系;促成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
(1)描述诸葛八卦村村落的布局特点,讨论该村落的布局与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特点:钟池为核心,八条小巷向外辐射,形成内八卦村外八座山环抱,构成外八卦。
关系: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形复杂,建造重视风水学。通过风水学说培养人们与土地的紧密联系。
活动
(2)结合材料,讨论诸葛八卦村的旅游品牌价值。
旅游资源具有景观独特性(没有类似景观,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复制);
具有较高的美学、历史文化价值
文化底蕴深厚
诸葛亮知名度高,文化品牌效益高
活动
(3)与传统城市建筑相比,现代城市建筑地区差异逐渐缩小,几乎千城一面。想一想,为什么?我们如何看待城市建设中“大拆大建”现象?又如何处理好现代化和弘扬地域文化间关系?
城市景观风貌的营造,要与地理背景和历史文化紧密结合,注重展现风土人情,力求精致、温馨、亲情、生态。
城市建设应注重地域文化保护、继承和创新,传承优秀文化思想,彰显鲜明地域特色,突出城市特色和个性。
活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