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形成)课 题 洗星海与《黄河大合唱》 课时安排 1主备人 审批人教学目标审美感知:了解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的故事。认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光辉的一生,知道他的代表作品,了解他在中国近代音乐史上的地位和贡献。艺术表现:知道《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每个乐章的名称。创意实践:聆听《黄河大合唱》,感受、体验其丰富多彩的音乐情绪,进而认识这部作品的社会价值。艺术表现:通过聆听、感受、理解,激发并培养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了解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难点:感受歌曲情绪,理解作品内涵。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习《保卫黄河》,播放范唱,学生跟唱。(二)新课讲授1、冼星海简介冼星海(1905.6.13-1945.10.30),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现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无情的病魔让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2、光未然简介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3、《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音乐家冼星海与词作家光未然共同创作于1939年3月的一部大型声乐合唱作品。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4、《黄河大合唱》包含八个乐章:(1)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a、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表现了怎样的画面?b、小结:采用了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2)欣赏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怀?男中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欣赏第四乐章:《黄水谣》《黄水谣》,是女声二部合唱。这是一首民谣体的三段体歌曲,其曲调非常优美动人,把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无限深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一乐章中,以女生二部合唱为主,在于揭露、控诉了日本侵略者入侵华北以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诉说民众生活中的苦恨。(4)欣赏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及混声合唱)a、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音乐中有哪些中国民族乐器?起到了什么作用?b、小结:音乐朴实,乡土气息浓郁,用了民间音调和锣鼓节奏,突出了作品的民族风格。(5)欣赏第六乐章:《黄河怨》《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个性添加(6)欣赏第七乐章:《保卫黄河》(轮唱、合唱)《保卫黄河》,是一首轮唱、合唱歌曲,是人们最熟悉的一首。这里采用了“卡农”的复调手法,给人一种此起彼伏、群情激奋、万马奔腾的艺术效果。首先是二部轮唱、然后是三部轮唱,并穿插了“龙格龙”的衬词,增强了音乐的气氛,使人感觉到抗日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和势不可挡。(7)欣赏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a、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表现了怎样的场面?b、师小结:这是合唱的高潮, 也是合唱的终曲,概括了我国人民群众为取得斗争最终胜利所发出的呼喊。5、总结大合唱概念:大合唱是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从内容上看,各乐章间有内在联系,但每个乐章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从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从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或钢琴作伴奏。(三)小结《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背景,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和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冼星海是伟大的人民音乐家,是我国近代史上最为优秀的作曲家之一,在世界音乐史与中国音乐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也成为中国大众抵抗侵略者十分重要的精神力量。板书设计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教 学 反 思(共26张PPT)完整演唱洗星海与《黄河大合唱》作曲者:冼星海冼星海(1905-1945)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作词者:光未然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在湖北光华县。1927年在中学年代就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创作了《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黄河大合唱》是音乐家冼星海与词作家光未然共同创作于1939年3月的一部大型声乐合唱作品。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一、《黄河船夫曲》二、《黄河颂》三、《黄河之水天上来》五、《河边对口曲》四、《黄水谣》六、《黄河怨》七、《保卫黄河》八、《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表现了怎样的画面?第二乐章:《黄河颂》(男中音独唱)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表现了一种什么情怀?第四乐章:《黄水谣》(女生合唱、混声合唱)聆听女声二部合唱、混声合唱,给你什么感受?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及混声合唱)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音乐中有哪些中国民族乐器?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这是一首男声对唱、重唱与混声合唱歌曲。这一乐章比较有特色,曲调吸取山西民歌的音调写成,乐器也是采用了民间常见的鼓、锤,还有木鱼的声音。使乐曲变得通俗,通过两位流亡在黄河边上的老乡互抒胸臆,反映了千百万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遭遇。两位流亡的曲调速度由慢到快,乐章末尾又是结合急促的男声,使整个乐章的主题变得更加鲜明。第六乐章:《黄河怨》(女声独唱)第六乐章:《黄河怨》《黄河怨》,是一首女声独唱。用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的哀怨。这一段是一个绝望的妇女的内心独白。这个妇女的丈夫流离失所,不只去向,她的儿子也被日本鬼子杀死了,自己又被鬼子给糟蹋了,最后不得不跳入黄河母亲怀抱自杀而死。作者之所以有这样一个构思,就是想通过一个妇女的死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斗志。在整个《黄河大合唱》中,这是戏剧性最强的一段,作为一首独唱歌曲,技巧性非常强,是检验女高音的“试金石”。第七乐章:《保卫黄河》(齐唱、轮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说说:歌曲构成特点、演唱形式、表现了怎样的场面?大合唱大合唱是大型的、多乐章的声乐套曲。从内容上看,各乐章间有内在联系,但每个乐章又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从演唱形式上看,它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轮唱、合唱等;从伴奏形式上看,多用管弦乐队、民族管弦乐队或钢琴作伴奏。下课!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1黄河船夫曲 中央乐团合唱团 冼星海作品(蓝光).mp4 2《黄河颂》演唱:廖昌永(超清).mp4 4《黄河大合唱》第四章《黄水谣》(超清).mp4 5光未然女婿演唱《河边对口曲》(超清).mp4 6-92岁女高音郭淑珍震撼演唱《黄河怨》(超清).mp4 7《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 (《保卫黄河》)延安大学鲁艺合唱团&中央音乐学院合唱团&中央音乐学院交响乐团 1080P超清重制版(超清)_Trim.mp4 8《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超清).mp4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docx 冼星海与《黄河大合唱》.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