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 气候类型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第1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气温与降水的分布规律。2.知道我国的主要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重点难点】重点: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难点: 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教学过程】导入:(课件展示)放寒假了,海口的小明去哈尔滨的外婆家。一路向北越走越冷,同学们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课堂。新课讲授 :一、气温的南北差异出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图,学生观察。比较我国1月份南北气温的差异,说出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的特点。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指图总结:(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差异较大。(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以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C以上,以北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在0°C以下。出示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图,学生观察比较我国1月份南北气温的差异,说出我国1月份气温分布的特点。找出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试解释原因。学生读图讨论回答。4.指图总结:(1)我国夏季气温分布规律:除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大山地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差异小。(2)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过渡语:根据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几个温度带。5.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学生观察我国共划分为那几个温度带?我们这里位于哪个温度带?北京位于______带,武汉位于________带,造成两地所处温度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川盆地位于____________带,青藏高原位于______区,造成这两个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教师总结:(1)我们把农作物生长期内每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的温度总和叫积温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各地接受太阳的热量不同,根据积温的不同,自北而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五个温度带,同时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被划分为青藏高原高寒区。二、降水东南多西北少过渡语:我国不只气温南北差异大,降水各地的差异也很大。出示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生观察说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超过多少毫米?西北内陆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多少毫米?概括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学生讨论回答教师讲授: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递减。出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学生观察我国分为哪几类干湿地区,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与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教师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非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课堂练习:1.一人乘火车外出旅游,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不得不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你认为此人的旅游路线应是( )A.上海—北京 B.杭州—昆明 C.哈尔滨—广州 D.济南—西安2.除夕之夜,哈尔滨举行“冰灯游园会”,而广州则举办“迎春花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大 B.降水差异大 C.离海远近相差大 D.纬度差异大3.我们家乡属于干湿地区中的(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4.小明随爸爸去果园摘水果,他家住在亚热带,最有可能摘到的水果是( )A.柑橘 B.苹果 C.椰子 D.桃子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知道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南北气温有一定的差异:冬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大(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和一些高大山脉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我国冬季最冷:漠河,我国夏季最热:吐鲁番。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多,西北内陆少,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多西北少)。干湿状况: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旱据此,把我国划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四种不同类型的干湿地区。我国降水最多——台湾省的火烧寮,我国降水最少——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PPT展示【课后反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