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仁爱科普版八上2.3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仁爱科普版八上2.3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3 河流和湖泊(第3课时)长江
【学习目标】
1. 运用图文资料认识长江的概况,知道其在水能、灌溉、航运等方面的巨大作用。
2. 能够解释长江为什么被称为第一大河。
3. 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长江流域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建设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在水能和航运方面的开发利用。
难点:学会河流各河段的特点,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和治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探究分析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出示《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中国的第一大河---长江。
新课讲授:
一、长江的概况和开发
教师引领:明确学习河流的一般思路。
首先是河流概况,包括水系特点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主要支流等;以及水文特征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等。
其次是对河流的开发利用及治理。
操作方式:教师出示图文资料 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 教师归纳强化补充
1、发源地和注入海洋
小组交流:
长江为什么被称为称为第一大河?(提示: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描述)
教师补充:通过对比发现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
长江不同河段的名称、重要的峡谷等,包括源头沱沱河、金沙江、虎跳峡等。
2、流经省区:发源于青海,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等11个省区。
3.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五个地形区。
4、上中下游分界:宜昌和湖口
主要支流:汉江、湘江、赣江等
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等
长江沿岸四个特大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
5、各河段水文特征: 上游:多峡谷急流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湖泊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6、开发利用---水能宝库(水能开发)
上游落差大,水流急,因此长江水能重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干支流上相继建起了许多大型水电站,比如世界最大的水电站三峡等,输电范围广,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7、开发利用---黄金水道
教师:引导学生从长江中下游的流量、流速、结冰期等水文特征,再结合我国东部铁路运输特点和航运需求,分析长江航运价值巨大的原因。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教师归纳补充,并总结分析对河流开发利用的方法。
二、长江各河段的问题和生态建设
操作方式:教师出示图文资料及空白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图文资料完成表格 教师归纳补充讲解难点
教师归纳:各河段的问题包括上游水土流失,中下游洪涝灾害、水污染等问题。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原因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的原因,以及解决措施。
出示材料:历史上,长江流域多次发生特大洪水。
1300-1950年,平均每14年就发生一次大的洪灾。
到20世纪下半叶,发生大洪灾的频率提高到每3年一次。
1998年8月大洪水,直接经济损失达上千亿元,残废人数1320人。
教师原因归纳:自然方面:南方降水多、南北支流多
人为方面:上游乱砍滥伐水土流失、下游围湖造田
教师讲解:上游水土流失与中下游洪涝灾害联系
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河水含沙量增加 中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升
加剧中下游洪涝灾害
课堂练习:
1.《长江之歌》中有“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的歌词。你能从这几句歌词中体会到长江的哪些基本特点 (  )
①发源地地势高 ②春季水量上涨 ③向东流入东海   ④支流众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关于长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江是我国流域面积和水量最大的河流
B.长江是我国的“黄金水道”,运输量居各河之首
C.长江是我国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流
D.长江是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长江中下游平原 ②青藏高原 ③四川盆地   ④横断山区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4.近年来,长江洪灾频繁发生,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①中游地区围湖造田 ②中、下游地势低平 ③流域内降水丰富④上、中游砍伐森林破坏了植被 ⑤支流众多,雨季涨水集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③⑤
课堂小结:
本节课首先利用图文资料了解了长江的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根据各河段的水文特征,理解了应该如何在水能和航运方面进行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长江的同时,发现长江各河段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更重要的是再次巩固了学习一条河流的方法,感受了人地协调这一地理素养。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同样较多,长江概况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重点是教会学生根据河流不同河段的水文特征,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以及面对问题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地协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