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4自然灾害多发【学习目标】1.知道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及其特点。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我国地质灾害和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及其原因。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常见灾害的防御方法。4.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重难点】1.了解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2.了解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及成因。【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读图指导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观看两幅图片,我国的自然景观太壮观了,但偶尔会出现异常情况,给人类造成危害,我们今天学习自然灾害。新课讲授: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况。1.师:孩子们,在地理上,自然灾害是什么呢?看黑板,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2.对人、财产、资源等造成危害。缺一不可。那自然灾害有什么类型呢?先来简单认识一下。2.(1)请孩子们观看这几幅图片,说一说都属于什么自然灾害,能看出我国自然灾害有什么特征吗?——类型多。(2)一图是中国气象灾害分布图,二图是地质灾害分布图,读图可以发现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二:分布广。(3)2020年我国发生的自然灾害,通过读图,发现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三:频率高。(4)红色框圈起来的部分,体现我国自然灾害的特征四:损失重。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呈现以上四个特征?——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地质灾害】1.常见的自然灾害有什么?(学生答)“学习行动”小组讨论。2.分别认识一下地震、滑坡、泥石流具体的表现。区分滑坡与泥石流,滑坡是整体向下滑动,而泥石流是夹杂石块和泥土的特殊洪流。3.读“中国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图”,找出地震主要的分布区。——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为什么这些地方多发地震?结合六大板块示意图和火山地震带图,来分析。(学生答)东部多地震的原因: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西南多地震的原因: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挤压4.读“中国泥石流和滑坡灾害分布图”,找出他们的主要分布地区。——中西部山区,以西南地区最为集中。观看一个视频,直观感受地质灾害。为什么这些地区滑坡、泥石流频发呢?通过读“中国地形图”“中国降水量的分布图”可以发现。——1.西南地区位于第一、二阶梯交界处,多山地,山高谷深,地表起伏大。2.西南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再加上植被覆盖率低等原因。5.地质灾害产生哪些危害呢?6.遇到地震泥石流应该怎样避难?【气象灾害】1.先来认识一下主要的气象灾害有什么表现。其中寒潮只有危害吗?有没有有利的地方呢?——可以杀死病虫害。2.观看视频,感受气象灾害的威力。3.气象灾害的主要分布地区及原因。(小组合作,派代表发言)洪涝:长江中下游地区。原因:该地区降水集中、丰富、地势低平。干旱:华北地区。 原因:降水量较少,尤其是春季降水少。台风:东南沿海地区 原因:从低纬度海洋侵入,登陆后逐渐减弱以至消失。寒潮: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都会受到寒潮的影响。寒潮影响较为频繁的地区是华北、西北。 原因:强冷空气强烈入侵。4.产生的危害。5.防灾减灾。课堂练习:1.常见的地质灾害有( )A.水污染、滑坡、台风等 B.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C.土地污染、泥石流、洪涝等 D.地震、滑坡、泥石流等2.当地震发生时,楼上教室里学生采取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立刻跑向室外 B.坐在教室里,等待救援人员到来C.护头下蹲并躲在桌子下面,震动结束后迅速有秩序撤离D.立即跳窗逃生3.2017年6月2日前后,我国台湾省和福建省发生特大暴雨,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有( )①洪涝 ②地震 ③泥石流 ④滑坡 ⑤台风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4.有关我国旱涝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旱灾与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不均无关B. 西北地区旱情严重,东部季风区不会出现旱灾C.旱涝灾害只发生在夏秋季节D.洪涝灾害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多发灾害之一5.下列关于防灾减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通过灾害预报,可以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B. 地震发生时,应该躲在家里不要出门C.自然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方法可以有效避灾D. 减灾防灾是大人们的事情,与我们无关课堂小结:我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了解了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况,认识了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了解自然灾害是为了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有效防灾减灾。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怎样和谐相处,这才是我们这节课应该思考的最核心问题!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