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3 河流和湖泊(第2课时)黄河【学习目标】1. 运用图文资料从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等方面 说出黄河的概况。2. 了解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奉献。3. 运用地图和资料解释黄河各河段的忧患及原因,能够提出治理的基本措施。【教学重难点】重点:黄河的概况及各河段的存在的问题和采取的治理措施。难点:理解各河段存在问题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探究分析法、归纳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李白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到底从哪里来的,又流向哪去?我们称黄河为母亲河,但也有人称黄河是一条害河,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的第二大河---黄河。新课讲授:一、黄河的概况和奉献教师引领:明确河流概况,通常从发源地、注入海洋、流经省区、地形区、上中下游分界、主要支流、各河段水文特征等方面来了解操作方式:教师出示图文资料 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或小组合作完成并展示 教师归纳强化补充1、发源地和注入海洋,补充源头青藏高原的约古宗列曲。2、流经省区:黄河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 。3.流经地形区: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4、上中下游分界及支流:分界河口和桃花峪 ,支流包括汾河、渭河、湟水等。5、各河段水文特征: 上游:落差大,水能丰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含沙量大下游: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6、黄河的奉献:黄河水冲击,泥沙沉积形成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华北平原;为沿岸提供了丰富的灌溉水源,塑造了“塞上江南”;上中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提供了旅游资源。过渡:我们称黄河为母亲河,但也有人说黄河是一条害河,黄河各河段又存在什么问题,又应该如何去总结呢?二、黄河的忧患与治理操作方式:教师出示图文资料及空白表格 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图文资料完成表格 教师归纳补充讲解难点教师归纳:各河段的问题包括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地上河、凌汛,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和解决措施。教师讲解:凌汛的概念、发生时间、条件、后果及解决措施。河水受到冰坝的阻挡,水位上涨即为凌汛,条件是高纬度的河流,有冰期,自南向北流的河段,一般发生在初春和初冬季节。可以采取及时检测,及时炸冰等措施。教师补充:黄土高原变绿了——展示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图。课堂练习:1.读黄河水系示意图,对各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段①水资源丰富 B.河段②支流稀少C.河段③已成地上河 D.图中水利枢纽是三峡2.“九曲黄河万里沙”,黄河水中大量的泥沙主要来源于(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3.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A.修堤筑坝 B.增加灌溉面积C.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 D.修建水利枢纽4.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是( )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 B.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课堂小结:本节课首先利用图文资料了解了黄河的概况,各河段水文特征,以及黄河作为母亲河的奉献,在教师引导下,通过交流讨论找出了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措施,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分析一条河流的方法,也感受了人地协调这一地理素养。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较多,黄河概况不能太细致处理,重点应该放在第二部分,分析黄河各河段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一条河流的方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