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气温和降水(第1课时)气温【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的定义及日变化、年变化规律。2. 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3.运用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温曲线图的判读和世界气温分布特点。难点:理解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特点形成的因素。【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探究分析法、归纳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出示相关问题:1.冬天为什么鸟儿要向南飞?2.为什么这个时候北方要比我们四川要冷?3.为什么云南四季如春?4.为什么6月峨眉山山脚很热,山顶却可能下雪?新课讲授:一、气温及变化1、气温及测量教师出示问题:气温的概念、测量气温的时间、地点、工具、单位分别是什么?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找出问题答案并展示。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强化和补充。2、气温的相关概念教师引领:计算日平均气温学生交流: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3、气温的日变化教师出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及相关问题。问题包括:气温最高值是多少? 出现在什么时间?气温最低值是多少?出现在什么时间?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学生同桌交流:完成相关问题并展示。教师引领:气温曲线图的判读方法及气温日较差这一概念和计算方法。4、气温年变化教师出示: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相关问题。相关问题包括: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是多少?一年中,该地气温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同桌交流:完成相关问题并展示。教师补充:①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最高最低气温相反,气温曲线图的特点不同②不同温度带,气温曲线图的特点不同。5、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教师:图示并讲解绘制方法学生练习:补充曲线图二、气温的分布1、等温线图的判读学生自主:明确等温线的概念。教师:出示等温线模式图及相关问题讲解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问题包括:同一条线上各点的气温有什么特点?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什么?气温从南向北怎样变化?等温线有的地方密,有的地方疏,能告诉我们什么?2、世界气温分布规律(1)受纬度因素影响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气温分布图完成相关问题出示问题: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地区的主要纬度范围。观察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数值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 学生:试归纳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低纬度气温低,高纬度气温低)(2)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引入:夏天来了,人们为什么总喜欢到海滨渡假呢?说明你的理由。夏天赤脚走在沙滩上,感觉沙滩是热的,把脚伸进海水,感觉海水好凉爽。结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教师引领:读世界1月、7月气温分布图,判读受海陆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3)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温的垂直变化引入:古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也有“高处不胜寒”,这说明气温与海拔高度有什么关系?教师: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学生:练习计算山顶气温是多少?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测得学校某日8时、14时、20时、日出前后的气温分别是8 ℃、18 ℃、16 ℃、4 ℃。据此,请你判断这所中学该日最高气温最有可能是( )A.16 ℃ B.19 ℃ C.27 ℃ D.12 ℃2.右图是一天内四次观测气温所得的数值,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A.8 ℃ B.9 ℃ C.10 ℃ D.11 ℃3.“早穿棉袄,午披纱”反映的是( )A.某地的气温日较差大 B.某地的气温月较差大C.某地的气温年较差大 D.某地的气温年际变化大4.上图是某地气温年变化图,该地的气温年较差约为( )A.15℃ B.8℃ C.-6℃ D.23℃5.下图是中纬度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①②两地纬度相同)。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①处的平均气温低于②处 B.①②两处的平均气温相同C.①处是海洋,②处是陆地 D.①处是陆地,②处是海洋6.有关图中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为盆地,乙地区为山地 B.甲地区为山地,乙地区为盆地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大约为133.3米 D.甲地气温日变化较乙地大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首先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了气温的相关概念和测量,在教师指导下学会了判读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的方法,并进行了反复练习,最后在教师引领下归纳出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并理解了原因。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重点教会学生判读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的方法,并读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理解影响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的纬度、海陆和地形因素,本节内容属于地理基本技能,需要反复练习。在分析海陆因素对气温影响时,可以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更利于学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