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1 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并联系自己所在区域的农业状况和主要农产品,了解农业的概念、主要部门及其主要农产品,认识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2.能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3.能初步分析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4.通过学习探究,认识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5.了解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6.在学习中感受田园风光之美,在探究中体会劳动者最美,劳动创造美。【教学重难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学方法】观察法、讲解法、活动探究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喝的牛奶,吃的米饭、素菜、瓜果、鱼肉,做衣被的棉花,都是由哪个产业生产的?歌曲欣赏:《希望的田野》,感受农业农村之美。新课讲授:今天我们就一起进入《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学习。明确学习目标:快速自读课本 (2分钟) 思考本节的知识点是什么?一、走进农业之门提问 :1什么是农业?农业就是种植农作物吗?讲述: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引导学生归纳农业部门划分。农业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等部门。课件展示农业部门(依据劳动对象)。【合作交流】农业给予我们…… (3分钟)要求: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如: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能提供的食物。用种植业、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用畜牧业、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小组展示】要求:每个小组说一个例子。后边的组不要重复说过的内容。小结 :一句话概括农业重要性: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基础产业提问:农业和工业是什么关系呢?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老师归纳。阅读: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文字资料,(教师PPT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发展成就);指导利用图中数据对比(年份、产量、变化趋势)了解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过渡:我国的农业是怎样分布的呢?二、农业分布地区差异读图: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思考并合作交流: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我国农业分布东部与西部有什么差异?为什么?展示:我国牧区、农耕区和林区分布图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上台指图,解读“农业分布”图,并简单分析原因(注意线条、颜色、图例等)老师师评价、归纳我国农业东、西部分布差异读图思考 :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发展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种植业应分布在哪里?提问过渡:我国农业分布的南北差异有哪些?小组读图讨论:试着找出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并加以对比。老师师评价、归纳 :水稻、小麦、甘蔗、甜菜、油菜、花生、大豆、棉花等作物图片和我国南北方作物分布图讲述:农作物一般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和纤维作物等,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影响,我国农作物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讨论分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地形:地形的影响不大,只是北方地形平坦而较平整,南方地形低平而较破碎气候:①气温:我国纬度南低北高,导致气温南高北低、热量南多北少、农作物生长南快北慢,结果作物熟制南多北少,北方一年一熟至两熟。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②降水:我国降水南多北少,造成水资源南多北少,结果耕地类型南水北旱小结:我国农业地区分布差异表现在东部与西部、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A.大小兴安岭 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鄱阳湖小组讨论交流A.林业──山地、湿润 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 D.渔业──河湖多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讲述:【因地制宜】因:依据;制:制定;宜:适当的措施。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农业的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各地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等)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发展、生长有利的地区。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不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内容。出示课件提问:对照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出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的主要因素?归纳: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作物生长的地区。影响农业分布的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农业人员素质、科技水平等。小结提问: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发展,主要考虑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你能说一说二者之间的关系吗?学生讨论、交流、小结。课堂练习,然后展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与科技创新图片展示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出现在我国的那些地方展开讨论。这些问题对农业生产会产生哪些影响?讲述: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种种问题,要解决众多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依靠技术进步和推广优良品种,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小组活动:学生讨论交流我国农业中的科技应用,然后教师补充。课堂练习:展示课件练习题,练习提高。课堂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了解了我国农业现状,进一步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及科学技术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并理解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才能助力我国农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更深刻体会到劳动者最美,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幸福。作业布置:完成配套课后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