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3张PPT)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目录CONTENTS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BY YUSHEN2021年12月6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进行第三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以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为着力点,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有力法治保障。BY YUSHEN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2020年,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负责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作为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指出∶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1978年1997年1999年2014年2017年2018年2020年2021年BY YUSHEN(1)重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总目标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体 内容 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根本性质)2.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整体架构)3.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工作布局)4.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法治保障体系党内法规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和工作重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约束公权力政治 组织 队伍 经费 制度中央:党章、准则、条例依法执政,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社会和公民:监察委员会:司法机关:立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监察权中国共产党: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知识拓展:全面依法治国对不同主体的要求BY YUSHEN《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主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地位: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3、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要求:(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城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2)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从《民法典》看新中国法治建设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BY YUSHEN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政治保证)(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2)要求:①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②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执政。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新的战略部署,这在党的历史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指明了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BY YUSHENBY YUSHEN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主体)(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BY YUSHEN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价值追求)(1)原因: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2)要求: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②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和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BY YUSHEN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精神支撑)(1)原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2)要求:①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②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我国民法典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物理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BY YUSHEN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实践基础)(1)原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2)要求: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地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唯一正确道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因 ——为什么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是什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要求 ——怎么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治保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主体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价值追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精神支撑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实践基础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pptx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出版发行.mp4 《法治中国》.mp4 中国实际.mp4 党的领导.mp4 平等.mp4 法治与德治.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