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困境与反思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困境与反思

资源简介

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反思
李明君
【摘 要】通过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
反思。必须完善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制度,使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管理
、监控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为基础,向
职业生涯指导延伸,不仅是美国技术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也是我
国普通高中教育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通用技术课程;困境;反思;学业考试;职业指导
【作者简介】 李明君,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
一级教师 (长阳 443500)
普通高中在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中遇到了重重困难,正在沦为可有可无的、形式化的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到底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才能突破困境?本文从实践的视角,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困境与反思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困境
通用技术课程是普通高中在新课改背景下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本课程对教学设施、设备的要求比较高,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对课程目标的定位比较高。目前,通用技术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
1.教学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无专业师资。
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普通高中的教学设施、设备配置具有突出的学术性课程教学特点,即仪器充足,机器没有。通用技术课程在开设之初虽然配置了部分教学设施、设备,但是数量严重不足、配套性很差,无法满足教学的基本需要。加之通用技术课程无专业师资,多数为其它课程老师改教,使得教学只能“在黑板上种田,在练习本上开机器”。
2.课时无保障,评价不科学。
现有的通用技术课程教材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内容多,二是专业性强。普通高中在安排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时,一般是安排一年的教学时间,每周教学时数1课时,还常常被挤占。从而出现了课程内容多、难度大与课时严重不足的尖锐矛盾。
当前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笔试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把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导向了应付考试、淡化操作的方向,使得课堂教学异化为教师归纳考试要点,学生死记硬背应付考试。
3.学校不重视,学生认可度低。
在普通高中,高考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当前的通用技术课程没有纳入高考科目,所以不但学校不重视,学生认可度也较低,普遍认为“不起作用”、“上课主要在玩”。学生对通用技术课程的轻视,使得课程教学难以有效开展。
二、对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困境的反思
1.教学缺乏实践基础。
普通高中开设的通用技术课程在设计理念上是与初中和小学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相衔接的课程。也就是小学和初中开设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奠基课程。但实情是:大多数小学和初中给学生发了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教材,但一般在课程表上没有安排专门的课时,即有教材无教学。所以,把小学和初中开设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作为高中开设通用技术课程的奠基课程,缺乏实践基础。
同时,现在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的实践设施设备、专业老师配备不到位,无有效的学业考查评价机制,也使得通用技术教学实践基础无法保证。
2.理想化的课程理念难于实现。
《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有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人文素养的教育、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倡导学习方式的多样化等五个方面的描述。从实践的视角分析,这些理想化的理念难于实现。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对于学生的人文技术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技术设计、技术试验等活动实现。开展这些实践活动,需要充足的时间保障和物质保障。但在应试教育环境下的普通高中教育,最宝贵的是时间,最充足的是学术性课程资源。时间和学术性课程资源都是为高考服务的。所以,通用技术课程想与高考学科争夺时间,想获得大量的课程资源,事实上是对高考制度的挑战。通过开设课程挑战高考制度,逾越了课程应有的使命。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要求努力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应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所能理解的最新发展成果和技术信息。虽然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现行应试教育,通用技术课程在理念上是期望挑战传统基础教育的弊端,但是学校教育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相当严重,对于一门课程而言,是难以担当重任的。此外,反映先进技术和先进文化,是需要通道和条件的,光靠通用技术老师本身不一定会有实际的体现,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
实际情况是,每周一课时的课程学习时间让通用技术课程教师在利用有限的课时忙于完成教学内容,在给学生吃“压缩饼干”,不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实践课程理念。
三、有效实施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
1.完善普通高中学业考试制度,使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管理、监控工作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
自2004年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国家明确要求对普通高中学生进行学业水平考试。目前,普通高中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办学行为不规范,课程开设不全面,课程实施质量缺乏统一标准和有效监管。在“应试教育”驱动下,地方学校囿于高考升学压力,对学生修习模块的学分认定诚信度往往不高,有意“放水”、弄虚作假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是导致通用技术课程教学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1]
针对这种情况,不仅需要理论上的不断研究、实践中的不断探索,更需要国家和省级的顶层设计,统筹中小学各类学科教学的有效开设和检测。比如,湖北省在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学管理中,强化了省级实践管理环节,每个学生必须完成规定的实践内容上传到省统一学分认定平台才能达到学分认定基本要求,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实践教学的落实,效果明显。目前,湖北省正在探讨的通用技术课程学生技能学校、区域、省级“全员参与、分级考核”竞赛模式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2.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为基础,向职业生涯指导延伸。
我国普通高中开设的技术课程,主要取经于美国,我国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类似于美国的技术课程。美国高中的技术课程,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课程,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职业生涯指导的作用。
《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45%的大学毕业生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19.2%的大学生明确表示要换专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抽样调查显示,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可重新选择,65.5%的学生表示将重新选择专业。[2]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高中生在高考填报专业时,绝大部分是盲目的,而且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又直接导致了职业选择的盲目性。因此,在普通高中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美国综合高中开设的技术课程实质性地发挥了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生涯指导的作用,我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异化了美国的技术课程教育理念。所以,以通用技术课程教学为基础,向职业生涯指导延伸,不仅是美国技术课程教学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问题及破解》。
本文为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大研究项目“学校课程开设与管理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原载《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12期。
[2]西北教育信息资讯网.高考志愿填报指南———高考志愿通[EB/OL].
http://blog. tianya. cn/blogger/post_show. asp? BlogID=1764325&PostID =1444380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