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课件(9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课件(9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共9张PPT)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快来和我做朋友吧!
“精”字左窄右宽。“米”字旁左重右轻。
“誠(诚)”字左右平齐,言字旁要收紧些,“口”是上开下合,“成”上紧下松,与言字旁紧贴。
“所”字上紧下松。
“至”字末横左右伸展,微微上拱,承载上面部分。
作品展示:
四字对联,写时要拉开字间距离,每个字的中心都在同一中轴线上,左边的小字题款不挤占正文位置。
作品展示:
条幅形式的落款在正文左下方,对准最后的“為(为)、開(开)”两字。
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对联:“云龙气象,日月光辉。”
课外拓展:
谢 谢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的,还有
横向空间
集字解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东汉王充的《论衡》。意思是说
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

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品中富有代
泉书特点,
、臣源言臣自遇遇先帝泰到
鐘舞萬開内医李直表
临习指导
“精”字左窄右宽。“誠(诚)”字左右平齐,左边言字旁应
稍收紧些,右边的“成”上紧下松,与言字旁紧贴。“所”字上
紧下松。“至”字末横左右伸展,微微上拱,承载上面部分。
诚、



所至
集多寶塔碑

金石万

荔精
e
集多寶塔碑集字临摹练习(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对联书法作品的形式和布局方法。
2.技能目标:能在对联纸上按布局方法完成集字创作。
3.情感目标:通过创作、评价,提高学生的书法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取长补短,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分析“精诚所至”四个字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所”字起笔撇画的变异成横画及其他撇画的处理方式;
2.了解对联书法作品的形式和布局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仪、对联宣纸、展示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学了这么久的书法,你觉得最需要有什么精神?
生:我觉得需要勤学苦练、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练好书法,除了持之以恒的精神,还需要什么?
生: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师:对!练习书法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明规律、得方法”。(生读)
师:昨天,我也有感而发,写了一幅对联。(出示课件“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联作品)
生读:“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师:今天,我们就用这个成语来创作一幅对联书法作品。
二、读帖
1.出示课题: 第4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师:板书课题。
生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东汉·王充《论衡·感虚篇》。意思是说,人的诚心所变化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2.师生共同分析“精诚所至”四个字的特点。
师:同学们,这四个字你感觉哪个字最难把握?
生:“诚、所” 两字。
师:重点解析“所”字的四个撇画的写法。
3.师示范:“诚、所”两字的写法。
三、赏作品,思布局
师:我们对“精诚所至”四个字进行了分析、揣摩,然后找到了书写要领,现在,我们就要进行创作了,在创作以前,我们必须要对自己作品的表现形式进行分析。
师:对联应该怎么布局呢?一幅完整的对联书法作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教师课件出示作品,理解构成“三要素”)
师:对联分上下联,区分上联下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看它的最后一个字,上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现在读3、4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现在读1、2声)。
大字部分称为“正文”,是一件作品的主要内容。除了大字之外,还有哪些部分构成呢?
生:大字旁有几个小字。
师:观察真仔细!正文左边的这一列小字称为“落款”,即作者书写时的时间和姓名。
师:那这作品上还有什么呢?
生:印章。
师:你真棒!这个红色的图案叫“印章”,是作者的名章。
师:因此,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生:正文、落款、印章。
师:这三部分,我们又可称作书法构成“三要素”。
四、生创作,师巡视
师:同学们,请你们参考老师的这幅作品的布局,现在就开始自由地进行创作吧。记住,一定要按照我们学过的布局方法进行创作。
1.教师播放古琴《青风又绿江南岸》;
2.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并提醒坐姿及执笔姿势。
五、作品点评
1.展示学生作品;
2.指名点评:
(1)作品完整,有正文、落款;
(2)字形美观、大方,大小恰当;
(3)落款的字不能大于正文;
(4)纸张整洁干净,无污渍。
师小结: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大家都掌握了方法,写出了对联作品。只是在注重形式排列的同时,也要注意笔法和字法。总的来说,大家都表现得非常不错,老师为你们点赞!
六、拓展延伸
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会了对联这种书法作品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我们的书法创作手法,但学习书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大家勤学苦练,把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
请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法对联“云龙气象,日月光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