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课时1【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归纳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教学重点】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教学难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演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展示世界50亿人口日、60亿人口日、70亿人口日到来,让学生直观了解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 阅读相关资料,直观了解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新课讲授 世界人口快速增长 2011年10月31日,全球人口迈入70亿大关,预计本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即将突破90亿,那世界的人口增长具有什么特点?我们一起来学习。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观察世界人口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曲线越平缓,人口增长速度越慢;曲线越陡,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世界人口增长分三个阶段: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 18世纪——工业革命:增长速度加快 二战后:人口迅速增长 计算从1830年的10亿人到2011年的7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发现每增加10亿人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 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的原因: 思考: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什么来衡量? 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0 说明人口数量增长 自然增长率<0 说明人口数量减少 自然增长率=0 说明人口数量不变 展示“世界各大洲或地区的人口数和平均自然增长率”图,找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大洲有哪些?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大洲有哪些? 通过数据直观感受不同大洲或地区的人口增长。 阅读“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学习此类曲线图的判读方法。 读图,将世界人口增长划分为三个阶段,思考每阶段人口增长的原因,尤其是二战后人口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 读图计算从1830年的10亿人到2011年的70亿,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的时间由什么变化,说明人口增长的速度有何变化? 思考自然增长率大于、小于、等于0分别代表人口数量有何变化? 阅读“世界各大洲或地区的人口数和平均自然增长率”图,通过数据直观感受世界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展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读图方法:观察图例,颜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大。 (1)世界人口分布图颜色不均匀,说明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匀。 (2)颜色越深代表人口密度越大,图中人口稠密区一共有四个(四密): 亚洲东部、亚洲南部:自然条件好,农业发展早。 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主要集中在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区。 (3)颜色越浅代表人口稀疏,图中人口稀疏区一共有四个(四疏)。 高纬度地区:终年严寒 雨林地区:过于潮湿 高原山地:地势高峻交通不便 沙漠地区:极端干旱 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观察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注重读图方法:读图例。 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的密集区有哪些?分布有何特征? 找出世界人口分布的稀疏区有哪些?人口稀疏的原因?课堂练习 练习题见习题文档部分题目。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应习题。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节知识网络。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同步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内容在讲解时要侧重学生对读图能力的把握,曲线图的阅读技巧,人口密度图的阅读技巧。。【课堂练习】习题训练见随堂练习。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