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仁爱版七上第三章第二节气温与降水第三课时授课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地理仁爱版七上第三章第二节气温与降水第三课时授课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三章 世界的气候
第二节 气温与降水 课时3
【教学目标】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重点】
世界降水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指导法、演示法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导入 通过诗歌的形式导入。 展示杜甫的“春夜喜雨”一诗,让学生对自然界常见的降水形式——“雨”产生兴趣。 阅读杜甫的“春夜喜雨”,提高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降水随时间的变化 设问:“降雨“是否等于“降水”?引出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统称降水。其中降雨时最主要的降水形式。(展示图片) 补充:降雨的等级划分。 降水的形成条件: 1)水汽饱和 2)降温 3)有凝结核 主要降雨类型: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锋面雨: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降水量的测量:雨量器和量杯 单位:毫米(mm) 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此外,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 讲解降雨量柱状图的阅读技巧: a.各个季节的降水量分配是否均匀? b.降水量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 c.该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阅读“北半球某地降水量柱状图”,分析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思考并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降水的形式。 了解降雨的等级划分。 学习降水的形成条件、降雨类型的划分。 学习降水量的测量。 学习并练习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依据所给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节变化。 标准: >100mm 多雨 50mm 湿润 <30mm 干燥 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 全年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全年湿润型 季节型:冬季多雨型、夏季多雨型
降水的分布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思考从赤道向两极,年降水量有什么变化规律?南、北回归线附近,年降水量有什么变化规律?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总结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 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课堂练习 练习题见习题文档部分题目。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应习题。
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节知识网络。
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在于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在学习降水的分布时应侧重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
【课堂练习】
习题训练见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