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第二节 海陆变迁【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重点】板块构造学说。【教学难点】板块构造学说。【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指导法、演示法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环节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视频“沧海桑田”,让学生直观了解海陆变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 观看视频,思考地球的形状新课讲授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展示图片,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原来是一片海洋,由于地壳的变动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等人类活动遗迹,说明这些地区曾经是陆地,后来由于地壳下沉或海平面上升而成为海洋 荷兰位于欧洲西部,全国1/4的国土面积低于海平面,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荷兰人构建围海大坝。 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海陆变迁。 补充资料:长江三角洲的变化。 通过理解相关案例,得出影响海陆变迁的因素: 地壳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板块运动与地表变化 大陆漂移说: 拓展资料: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 证据: 内容: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内容: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各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板块发生张裂时,地表会产生裂谷和新的海洋;(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 板块发生挤压碰撞时,地表会产生山脉,海沟,岛弧。(举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火山地震带: 展示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图: 举例: 阅读资料: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理解大陆漂移说的来源。 结合所给证据,深层次学习大陆漂移说。 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学习板块构造学说。 三方面内容。 阅读板块示意图,并能够在地图中认出相对位置。 能够通过演示的方式直观理解板块的两种运动及带来的变化。 能认识世界上两大火山地震带,并能解释该地火山地震频发的原因。课堂练习 练习题见习题文档部分题目。 结合所学内容完成相应习题。课堂小结 结合板书内容,梳理本节知识网络。作业布置 完成地理同步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本节课内容在讲解时要注重案例法的使用,通过举例让学生将比较抽象的知识简单记忆。。【课堂练习】习题训练见随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