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4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40张ppt)

资源简介

(共40张PPT)
知识回顾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中国特色
政党制度
政党制度是什么
各民主党派的性质
基本内容【四点】
优越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各民主党派是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根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政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根本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人民政协的地位:
知识回顾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人民政协的组成: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等等
3.人民政协的主题和职能: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4.新时代的工作要求:
人民政协工作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完善协商议政内容和形式,着力增进共识、促进团结;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重点监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复习回顾
1.民主党派的性质?
2.我国政党制度的含义、地位、基本内容、优越性?
3.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新时代的要求
生生互提,教师抽查
第六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新型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重点)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重点) 4.我国的宗教政策和法律(难点) 1.政治认同:相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其独特优势,树立制度自信,认同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相关法律规定。
2.科学精神: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3.法治意识:依法维护良好民族关系,促进宗教活动依法进行。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履行公民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学习科学知识,科学对待宗教,反对邪教。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59-65页,在课本做好标记,并尝试背诵加红的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与表现
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内涵及原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
中华民族是我国所有民族凝聚形成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
另一方面
一方面
各民族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各民族又都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
1、民族格局最重要的特点及其表现: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邓恩铭
满族
水族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之一
《红河谷》
汉藏人民
抗击英国殖民者的历史事件
元朝
清朝
结束分裂格局,把西藏、台湾纳入版图
蒙古族
满族
《红楼梦》
张骞
马本斋
回族
汉族
入山海关,奠定中国现代版图
抗日回民支队领袖
出使西域,加速经济文化交流
曹雪芹
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发展了祖国的文化
开拓了祖国辽阔的疆域
参加了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创立了新中国
捍卫了祖国的独立和尊严
发展了祖国的经济和文化
连一连,并说明其作用
书写悠久历史
2、各族人民的贡献
开拓辽阔疆域
创造灿烂文化
培育伟大精神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
2
3
4
3、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项目 民族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同点 目的
制度
权限
范围
相同点 (1)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要接受中央的统一领导
为了解决民族问题
为了解决祖国统一的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一定的自治权
高度的自治权
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港、澳、台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异同
知识拓展:
相关链接:
一个国家在所辖领土范围内独立处置内政、外交事务而不受他国控制和干涉的最高权力
最高性
对内
对外
独立性
基本特征
中国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可分割。中华人民共和国只有一部宪法、一个中央政府。一般行政地方、民族自治地方和特别行政区都必须接受中央政府统辖。
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及其形成原因?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1、我国新型民族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平等
团结
互助
新型民族关系
和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形成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
①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②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高举民族平等的旗帜,致力于铲除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阶级根源。
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实现了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平等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义务。
民族团结
在民族平等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各民族共同繁荣
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第五套人民币上有汉、蒙、藏、维、壮文字
注意:区分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关系 民族方针 侧重点 关键词
平等团结 互助和谐 民族平等 在各方面地位平等 “无优劣之分”“权利和义务平等” “尊重少数民族语言、风俗习惯”等
民族团结 民族关系融洽 “和睦”“合作”“共同奋斗” “反对民族分裂”“相互离不开”等
各民族 共同繁荣   发展过程中补弱 “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加大财政对民族地区的支持” “对口支援少数民族地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在民族方针上的几个“注意点”
原则 注意点
民族平等 ①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
②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
③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不仅指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还包括各少数民族之间的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同步、同时、同等繁荣。
②共同繁荣≠经济繁荣,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含义
(2)内容
前提和基础
≠居住
一定的自治权≠高度自治权
前提和基础:
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核心内容: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无自治乡)
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和政府(不含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
自治机关双重身份
既是一般的地方国家机关,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
又是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行使自治权
自治权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为什么
我国的国体决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必要性
根据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的民族分布特点(现实情况),以及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社会和政治基础),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要性
①地位: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②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
优越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
(二)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怎么办
(1)一方面,要充分保证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权,切实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因地制宜采取措施,积极推动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2)另一方面,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尊严,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依法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及其活动,坚决反对和有力回击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问题进行的渗透、破坏活动。
(3)必须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4)还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坚持和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6)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7)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补充
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
天主教
基督教
我国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
千百年来,各宗教界和睦相处。
我国有多种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1
2
3
4
积极引导宗教
与社会主义社
会相适应
坚持独立自
主自办原则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
信或不信
何种宗教
什么时间
何种教派
含义
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注意:1.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并不代表国家鼓励信教。
2.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不允许信教。
3.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这里的“正常”是指在宪法、法律和 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活动
相关链接: 邪教不是宗教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2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和司法。
我国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我国宗教事务管理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坚持独立自
主自办原则
3
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严格禁止境外宗教的渗透和发展
严密防范宗教
极端行为的发生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坚决打击宗教
极端思想的传播
注意:
①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应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
②不得在中国境内设立宗教组织、宗教办事机构,宗教活动场所,开办宗教院校;
③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的传教活动。
重点突破: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方针 注意点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并不是要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公民的这项权利
②不法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国家有必要对宗教事务依法进行管理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我国的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并不是要阻止宗教界开展正常的对外交往,我国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积极引导宗教
与社会主义社
会相适应
4
含义:支持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任务,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文化浸润宗教,不断推进我国宗教的中国化。
1.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
2.不是说宗教已经不存在消极作用
而是
两个
“坚持”
两个
“要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民族格局的特点与表现
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贡献
我国的行政区域类型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内涵
原因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政策)
含义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内容
原因
要求
我国的宗教政策与法律
重视宗教工作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当堂达标
当堂达标
(2021·浙江绍兴市·绍兴一中高二期末)2020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65年来,中央财政对新疆补助累计超过2.35万亿元,全国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新疆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大美新疆”。上述举措有利于( )
A.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B.加强和维护民族团结,筑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C.保障和改善民生,消除新疆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差距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享有高度自治权
B
当堂达标
(2021·江苏南通市·高一月考)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但是在一些多数人口信仰宗教的少数民族中,可以允许党员对一些从宗教转化来的民族习俗、礼仪采取灵活态度,以避免脱离群众,但在思想上仍然要起到引领作用。这说明( )
①党尊重和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可以与宗教融合
③宗教可以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④信仰宗教的自由是共产党员的私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当堂达标
(2021·全国高三月考)202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城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和完善该制度有利于( )
①保持祖国边疆稳固,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增强凝聚力,使“散居”民族向聚居”民族转变
④保障少数民族群众行使自治权,调动其积极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当堂达标
(2021·山东潍坊市·高一月考)“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以共同的人文精神包容、浸润并涵化多元宗教的基本理念。面对各种外来的宗教,中华文明不是简单地将其斥为异族信仰、外教或洋教,而是将其纳入“文化”的轨道,引导它们走上主动与中华文明对话互鉴的道路。这告诉我们( )
①应保护宗教界人士的各种宗教活动
②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③应该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宗教的多样性
④要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D
如何对待民族问题或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原因
党的领导+民族关系+原则+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公民+人大+政府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性质、宗旨、执政理念)
②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④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⑤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反对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依法打击煽动民族分裂的行为;
⑥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反对民族分裂行为,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⑦人大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为民族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⑧政府切实履行政府职能;(宗旨、原则)
其他角度: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②发达地区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
③政协(履行职能,为民族地区发展建言献策)④立足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
单考民族团结(原因类)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是我国民族格局的最重要特点,各民族凝聚在一个统一的命运共同体中,形成了相互依存关系。
2.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我国始终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民族的大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当堂达标
(2021·江苏南通市·高一月考) 材料一 同心接力支援,助推新疆发展。行走天山南北,到处可见喜人变化。这些变化与党中央亲切关怀、举全国之力援疆密不可分。
19省市对口援疆分布图:
材料二 2020年9月是民族团结月,通过回顾历史,同学们了解到,自秦汉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当前要着力增强人民的民族团结意识,使每一个人都认识到:加强民族团结,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西藏和平解放60多年来,国家把方针政策同西藏实际紧密结合,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民族工作和宗教工作,全力维护西藏社会和谐稳定。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最能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方针中的哪一个?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民族与宗教知识,说明我国是怎样维护西藏的和谐与稳定的?
【答案】
(1)各民族共同繁荣。
(2)
①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②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其优势,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为维护西藏和谐与稳定提供制度保障。
④贯彻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信教群众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多做贡献。
当堂达标
(2020·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一期末)6月14日,“2019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西藏拉萨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殷殷寄语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百万农奴翻身解放,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短短几十年,一甲子弹指瞬间,雪域高原换新颜。“在中央政府和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人民团结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新西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3月27日发表了《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书,通过大量数据和事实,系统阐述西藏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经过民主改革,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飞跃,由贫穷落后向文明进步的伟大跨越。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答案】①西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边疆地区,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为基础,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西藏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变革,西藏各族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③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同心同德、和衷共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贫穷落后的旧西藏建设成为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的新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方法总结
1、民族关系为什么:一是根本原因,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二是现实意义,包括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各自的重要意义。
2、民族关系怎么做:从国家角度,要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方面回答;从公民角度,要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反对民族分裂行为等。
如何解答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有关试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