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复习回顾
1.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的基本观点6+法的基本特征/作用8)?
2.法治的决定因素?4
3.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6
4.宪法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6
生生互提,教师抽查
导入新课
思考: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为什么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怎么样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点) 3.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难点) 1.政治认同: 通过学习,相信依法治国下的中国能够实现公平正义。
2.科学精神:通过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和依法治国的原则的学习,明白依法治国的方略的系统性、渐进性和持久性。
3.法治意识:明确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4.公共参与:积极参与依法治国的社会实践。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80-83页,在课本做好标记,并尝试背诵加红的问题。
全面依法治国
原因P80-81
实施要求P81
总目标P8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P82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P82
原则P81-83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81-82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P83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P83
探究思考: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使用过“法制”和“法治”两个概念。请说说“法制”和“法治”有什么区别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明确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中增加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对新时代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了全面部署。
1978年
1997年
1999年
2014年
2017年
知识拓展:
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以法来管制,指以既定的法律制度来管制。
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法治
法制
内涵上
实施上
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除静态的法的规则及其体系之外,还包括动态的立法、司法、行政执法以及守法等活动。
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律制度。
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1、区别
2、联系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
(1)重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知识拓展
(P73页三单元导言)
3.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的规矩,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P74页第七课导言)
4.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现代化。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具体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
依法行政共同推进,
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
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个前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一个制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个理论 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3个一
1个目的
关键词巧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具体内容
有法可依
立法工作
及时、系统、针对、有效
科学、民主、依法立法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重点和难点
党内监督
国家机关监督
民主监督
司法监督
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
规范约束公权力
政治保障
组织保障
法治队伍
物质经费
制度保障
中央:党章、准则、条例
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
重要依据
有力保障
知识拓展:
全面依法治国的实施要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城一场广泛面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


原因
要求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有利于中国法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 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原因
要求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广泛的权利自由
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力或权利、履行职责或义务,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原因
要求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就要反对特权和歧视。没有正当理由给予优待,即为特权;没有正当理由加以限制或增加负担,即为歧视。
平等允许合理的差别。针对特定群体,应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如法律对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给予特殊的优待和保护。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1)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原因
要求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认真鉴别、合理吸收,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
相关链接
课堂小结
1.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3.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劝导力,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性。
提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提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提示: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感召力,而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权威性
4.要科学立法,有了法律制度也就有了法治
5.法律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依托,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6.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
提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任重道远,法治不仅要有良法之治,还要求实行善治
提示: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提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制度保证,依法治国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决定的。
(2020山东聊城高一期末)法律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道德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可忽视。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 )
①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②要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③既重视道德的规范作用,又重视法律的教化作用
④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当堂达标
A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要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要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①②正确。既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③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可见,该选项与题干无关,排除④。
(2020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下列对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公民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②既指立法上的平等,也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
③任何公民都依照宪法和法律享有均等的权利
④任何公民的违法和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当堂达标
B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到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①④正确。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指法律实施上的平等,不指立法平等,②错误。“均等的权利”说法错误,应为“平等的权利”,③错误。
(2020山东滨州高一期末)我们要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但是,学习借鉴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C.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D.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当堂达标
C 学习借鉴世界上优秀的法治文明成果不等于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不能搞“全盘西化”,不能搞“全面移植”,不能照搬照抄。这体现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要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C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全面依法治国要符合中国国情,不体现坚持党的领导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也不体现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ABD与题意不符。
(2020北票市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我们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要系统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明确这些根本性问题,有利于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和历史任务,有利于统--思想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法治上的共识,排除和澄清各种模糊认识,保障依法治国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指导意义。
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简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当堂达标
【答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全面依法治国的知识,简述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简答题作为基础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必须记住并准确表述。可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等方面回答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