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八年级上册3.1 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地理仁爱科普版八年级上册3.1 重要的自然资源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1 重要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阅读相关图文资料,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明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阅读相关图文资料,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说明节约利用和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难点:1.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
2.阅读相关图文资料,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
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资料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入选2019年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垃圾分类”的新闻,随着上海、北京等46个城市强制垃圾分类驶入“快车道”,垃圾分类由“倡导”变为“要求”,已进入“硬约束时代”。借此新闻提问:为什么要实行垃圾分类?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身边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什么是自然资源?明确自然资源的概念。
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和水等。
2.根据上述自然资源的概念,说说自然资源必备的两大条件。
(1)直接来源于自然界,即具备“自然性”。
(2)有利用价值,即具备“经济性”。
3.根据以上两个环节,观察图片,判断以下各项是否属于自然资源
熊猫、湖水、树林是自然资源,其余三项:汽车、闪电、衣架均不是自然资源。
4.增加难度,观察图片,想一想:以下生活用品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呢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自然资源有哪些分类?怎么区分?
(1)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称为可再生资源。
(2)再生过程非常缓慢,用一点就少一点,称为非可再生资源。
2.看一下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例子。
(1)可再生资源:耕地的使用,再生快,可循环使用。
(2)非可再生资源:煤炭的形成和使用,形成需时较长,几乎不可再生。
3. 活动:区分下列的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要求:如果是可再生资源就举起手,非可再生资源则放下手坐端正。。
(1)可再生资源:温泉、数目、潮汐能、藏羚羊、风能、海鱼、草地
(2)非可再生资源:核能、天然气、花岗岩
4.可再生资源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环使用的,小组探究:可再生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自然资源?
小组讨论,并找出代表进行回答,并说明理由。最后总结。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结合教材地图和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1.展示一些自然资源中国在世界的排名,根据表格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一。
总量大。
2.展示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及世界排名,根据表格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二。
人均占有量小。
3.展示中国一些自然资源的分布图,根据表格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三。
分布不均
4.我国的自然资源有以上三大特点,小组分组讨论,针对以下问题各抒己见:①你认为未来资源需求量会如何变化?②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5.节约资源,我们能干什么呢?
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说一说我们能干什么?
小组派代表回答,并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
见课件。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探究活动及小组讨论等方式认识了中国的自然资源,通过图表总结了自然资源的特点,依据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讨论分析了现在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对策。
作业布置:
完成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中,重难点较少,需要学生思考讨论的主观内容较多,因此可以多设置小组讨论探究环节,多让学生发挥,各抒己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